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我州唤醒撂荒地播种“希望田”

甘孜日报    2022年07月13日

本网讯 撂荒地迎来新生、水利设施不断增加、种植大户看到发展新机遇加大投入……连日来,一幕幕复耕复种热潮正在我州各处的撂荒地上不断上演。

为确保粮食安全、推进乡村振兴,我州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撂荒地整治方法,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将推进撂荒耕地复种作为稳定粮食生产、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坚决守住粮食安全生命线,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目前,已开展两轮摸排,统计农户承包耕地撂荒面积9770.57亩。截止7月,全州已完成农户承包撂荒耕地复耕复种8419.97亩,占撂荒面积的86.18%。

盛夏的高原烈日炎炎,走进康定市捧塔乡新兴下村菊花种植基地,放眼望去,满眼尽是郁郁葱葱,一株株菊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摆,一派勃勃生机。

眼下,正是田间除草、作物施肥的季节。一大早,新兴下村村民李际垒就在地里忙活起来。几年前,新兴下村因遭遇重大洪涝灾害,导致斑鸠河坝50亩土地被冲毁,给该村带来巨大损失。后来,新兴下村因地制宜发展菊花产业,以培育金丝皇菊种植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将土地流转给菊花种植基地耕种之后,像李际垒一样出不了远门、到外地打不了工的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挣钱的愿望。

“这片水毁地荒了好多年,后来种了菊花,再过不久就可以采摘了。现在我们都在这里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真的太方便了。”李际垒一边给菊花浇水,一边说,“为了恢复撂荒地,我们还对废弃地、低效地、边角地进行整治,开展了规模化耕种,提高土地的收益。”

今年以来,捧塔乡以撂荒地复耕复种为契机,对全乡撂荒土地重新“洗牌”,通过强化责任落实、疏堵结合和资源合力,抓实“提质便捷”服务,做足“优化改良”服务,推动“置换反应”服务,对撂荒地进行集中整治复耕,探索出了一条“支部+”的撂荒地复垦模式,为当地的产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时,设计机耕道、排水边沟、灌溉设施等配套设施,改善撂荒地耕作条件,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相结合,达到田成翻、土成形、渠相通、路相连的格局。截至目前,全乡已建设高效节水灌溉耕地420余亩。

在色达县克果乡吉日过娃村的大黄种植基地,一片片大黄长势喜人。“色达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中药材的生长,我们结合色达自身条件,开展规模化大黄种植,面积达8000多亩。目前效果非常好,长势明显,老百姓对大黄种植积极性也非常高。”色达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局长郅忠云向记者介绍,“下一步,我们将整合资金扩大种植面积,形成成片、成带、成规模种植,把道地中药材发展起来。”

色达县的草地属青藏高原草甸草地,植被浅,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草地牲畜超载,退化加快、鼠害严重,草地板结、沙化严重,不少草地变成了鼠荒地。大力推进生态中藏药材种植不仅成为色达县生态治理的重要手段,更是走出了农牧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好路子。

近年来,色达县将改善生态与牧民增收有机结合,探索出种植唐古特大黄不仅可以快速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现状,还可通过将沙化地、荒滩地、鼠害地、板结地分类流转,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实现群众长远稳定增收。

据了解,近年来我州在“特”字上做文章,积极探索种植特色农作物模式。在抓好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的同时,让撂荒地效益最大化,着力推进土地资源变资产、企业资源变生产力、农民变工人,逐步带动有劳动力的村民参与到种养产业中,实现集体收益与村民收入互促互进、共同提升。

记者 周燕



  • 上一篇:我州持续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 下一篇:我州召开全州党委系统办公室主任会议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81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