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脱贫奔康凯歌旋——乡城县奋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甘孜日报    2019年12月10日


共商脱贫计。

     菩提产业助脱贫。

     ◎县融媒体中心 何才华 文/图

     ■连绵不绝的大山,奔腾不息的河流,孕育出自强不息的乡城儿女。

   ■当历史的车轮驶入2014年,脱贫攻坚成为新的时代使命。一条条纵横山川之间的道路,延展致富希望;一排排独具民族特色的白藏房,群众幸福安住;一所所现代化的校园,笑脸相映成趣……一路走,一路听,一路看;一路感叹,一路惊喜,一路赞誉。脱贫攻坚路上,乡城绽放锦绣繁花,舒展美丽画卷。

   ■脱贫奔康的时代征程中,3.3万乡城儿女为实现世代守望的梦想,激荡澎湃激情,凝聚磅礴力量,担当作为、戮力攻坚、阔步前进,在2018年高质量摘帽,书写出乡城脱贫史上的荣耀答卷。

     万众一心 信念坚定齐攻坚

    “从前,人和牲口混住在一起,吃水成问题。村子里如果有人病了,只能人背马驮到几十里外的县城医治,甚至有得急病的,只能眼睁睁看着病人死在半路上,真的是惨啊。”从高山上搬迁到低海拔水洼乡浪充新村居住的罗绒扎姆,说起以往的艰辛,唏嘘不已。

    作为国定贫困县,乡城有贫困村42个、贫困户1270户、贫困人口6834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6.6%。群众因病、因残、缺资金、缺技术、发展条件受限致贫等现象突出。莽莽大山深处的贫困群众渴望着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

    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乡城决不拖全国全省全州后腿。”乡城县委书记曹建奎誓言铿锵。乡城县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带领3.3万各族群众以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将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做到一切工作围绕“脱贫摘帽”开展,一切资源向“脱贫摘帽”倾斜,举全县之力、集各方之智,脱贫摘帽成为全县的统一意志和集体行动。

    按照中央、省委“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体要求,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去,一环紧扣一环、一步接着一步,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的硬仗”。集中攻坚不懈怠,奋力脱贫有作为。出台《乡城县精准扶贫责任追究办法》,调集一切可以调集的资源、汇聚一切可以汇聚的力量,乡城县将脱贫攻坚指挥部建到乡上,将脱贫攻坚战斗室建到村上,建立贫困村“五个一”、非贫困村“四个一”帮扶力量统筹管理机制,强化台账式管理,挂图作战。实施贫困家庭分类管理,实行每月任务清单制和“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制度,对部门、乡镇实行流动红旗鼓励和黄牌警告奖惩制度。

    “我们一年四季都驻在村里,为群众脱贫致富想办法出主意,每天入户指导产业发展,宣讲政策促观念转变,和群众同心协力战贫困,只为让群众早日摆脱贫困。”正斗乡勒斗村第一书记列布和所有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一样,每天都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奔忙。

     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是生动实践、是能力展现——将“挂包帮”“转走访”作为扶贫开发最基础的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紧扣“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怎么摘帽”等关键问题,摸准扶贫对象、找准致贫原因、拟准治疗“药方”,确保精准施策、精准推进、精准落地。

     为确保真脱贫、脱真贫,县领导挂包出征、带队督查,对确定的42个贫困村、1270户贫困户实行“一村一档”“一户一卡”精准管理。同时,在严格评估2018年脱贫户人均收入的同时,反复多轮次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回头帮”活动,从严加强脱贫过程和脱贫成效管理,坚决防止假脱贫、被脱贫和数字脱贫。按照村自查、乡复查、县验收程序,对标户脱贫“一超六有”、村退出“一低五有”指标,实行户户评估、村村检验、乡乡考核。在脱贫攻坚中全县干部职工与贫困户100%见面,对临界困难户100%排查、疑点问题户100%复核。

     浪充村头,搭建的白色帐篷格外显眼,门口挂着“脱贫攻坚指挥部”的白帐篷成为了水洼乡乡长格拉的家。搬到新的“家”,吃住都在村里,开展工作也方便了,他和农技员、驻村第一书记每天早出晚归宣传政策,和群众一起劳动建设入户路和设计建设农户庭院。仅一个月时间,建成了581米长的入户路,每户群众都建成了种植有蔬菜、花卉和果树的漂亮庭院,村庄周围种植了数千株核桃树和藏梨树。

     格拉正是乡城县扶贫干部的“样本”。全县各级干部腾出精力下沉一线,与贫困户一起找穷根、挖穷根,破解贫困密码,分类施策制定帮扶措施,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常态走访、帮扶发展成为了香巴拉深处的最美旋律。

      万象更新 美好生活开“笑宴”

    “原来我住的是破房子,脱贫攻坚后,政府为我修了新房子,还对庭院进行美化建设,环境变好了,心情也好了,我们脱贫奔康的劲头也更足了。”12月5日,乡城县青麦乡仁堆村贫困户的布友本中说起脱贫攻坚带来的变化,连说“感谢”。

     脱贫攻坚,号角嘹亮。乡城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抓紧抓实,几年间,把精准贯穿于扶贫和脱贫全过程,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整村搬迁为重点,以整村提升为突破,采取过硬举措,围绕“12463”发展思路,下足“绣花”功夫,全面开展脱贫攻坚。

    围绕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创新提出“以小路、小桥、小水、小能源为代表的四小工程建设”,投入资金近1亿元,实施388项“四小工程”,完成247公里通达通畅农村公路和26座桥梁建设,农村道路硬化由2012年14%提升到100%。实施了121处水利工程,解决了23381人吃水难、4500亩耕地灌溉难问题。实现农村通村通户路、居民用电、安全饮水、通讯网络、广播电视信号、太阳能热水器全覆盖。针对藏房土木结构安      全隐患大的问题,创新提出“绿盾行动”“三新活动”,全覆盖实施3737户藏房用电线路改造,保障了所有贫困群众都住上了安全房。通过引导开展“环境卫生村”“清洁卫生户”等评比活动,让群众养成了好习惯。一件件靶向精准的惠民实事,办到了贫困群众的心坎上,无不为此点赞叫好。

     12月6日,乡城县城关小学里书声琅琅,六年级二班学生康珠卓玛正沉浸在美好的学习生活中。康珠卓玛来自离县城40公里的白依乡布吉村,以往要走十多公里山路读书。开展脱贫攻坚后,乡城县集中资金建设寄宿制学校,她就到城关小学上学了。康珠卓玛说:“在这里,老师就像爸爸妈妈一样关心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我感到很快乐。”

     围绕贫困县摘帽“三有”:乡城县实现有标准化中心校12个,全县无贫困学生和适龄儿童辍学;建成标准化乡镇卫生院12个,达标便民服务中心12个,达标率达100%;落实贫困人口城乡医保、大病保险“两个100%”参保,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落实“十免一补”,确保贫困患者在县域内住院治疗个人负担在5%以内。围绕贫困村退出“五有”:在2014年至2017年,18个已脱贫村“五有”指标100%达标巩固的基础上,2018年计划退出的24个贫困村均100%达标。

     为改变农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乡城县整合资金精准投放,综合推进道路、用电、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在全州实现“乡通畅、村通达、村通畅”三个百分百,所有贫困村都达到了“一低五有”,所有脱贫户都达到了“一超六有”标准。通过实施“新时代新生活新风尚”“劳动者奖励计划”等活动,群众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加快发展,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成为乡城县最美乐章。

     乡城民间传统文化“笑宴”以通过丰富的语言艺术而让人笑声不断。曾经,贫困困扰着乡城群众,贫困群众没有心情开“笑宴”,可谓笑声“凋零”。青德镇布机村村民克称说:“现在大家日子好过了,有了好心情,‘笑宴’又开了,笑声又回来了。”

    “笑宴”开笑颜。如今的乡城县,一个个新村依山傍水而建,一栋栋新居装点着绿水青山,富民产业蓬勃发展、乡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群众收入稳定增长,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社会保障扶贫、光伏扶贫、电商扶贫等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行走在乡城大地上看到的是一幅“新农村、新产业、新发展”的美丽画卷。

     万马奔腾 奔康路上铿锵行

    “以前靠虫草松茸季节挣钱,现在村里旅游发展了,家里靠一棵千年菩提树卖菩提籽,出租房屋和到菩提公司打工,一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乡村旅游青德镇仲德村村民地色拉姆的生活彻底变了样。

      几年前,青德镇的仲德村,空有独特白色藏房资源,村民思想落后,靠打零工、种小麦维持生计。随着旅游扶贫的稳步推进,如今的仲德村,一改过去脏、乱、差的村容村貌,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民族风情园”,电影《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还选择来此取景。2018年,该村被评为四川省十大美丽新村,今年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景区。借助仲德村的田园景致和完好的自然生态,以及靠近省道交通便利的优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旅游公司,与当地村民联合打造精品民居接待示范户,打造高端民宿2家、普通民宿15家,其中10家为贫困户。贫困户们吃上了旅游饭,户均收入超10万元,轻松脱贫。

     使命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乡城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治贫的长效举措,制定全域产业富民行动计划,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确立“全域旅游+南种北养”产业布局,实施一个产业一个县级领导牵头、一个工作专班服务、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利益机制链接的“四个一”工作模式,引企业建基地、搞加工、带农户、创品牌、拓市场,以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五年间累计投入产业资金8280万元,实施全域产业富民行动计划项目53个;投入产业发展资金2100万元,支持42个贫困村发展集体经济,产业覆盖到全县12个乡镇和89个村。

    “以前我自己都不相信我也能脱贫,可现在我靠着养殖可以自己赚钱了,今年我还带爸爸妈妈一起出去旅游了一趟。”沙贡乡仲古村丁真很自豪地说。

     乡城县引导贫困群众有尊严地脱贫奔康。重点破解贫困户“等靠要、养懒汉”等问题,从根本上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经多次调研,2016年12月沙贡乡仲古村成立了藏系绵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该村采取“养殖户+合作社+科技支撑”的模式,引导农牧民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将合作社发展与产业扶贫相结合。所得经济收入以分红形式按照20%作为集体收益、45%作为贫困户收益、35%作为一般农户收益全部分给该村群众。

   “刚毕业就了解到,政府在我的家乡修建了产业园区,我也在园区里面找到了一份工作,新学到了一门技术,我一年能赚5万多元钱,现在村民们观念改变了,都想到园区里面来学一门技术致富奔康。”能上班挣钱,又能照看家里,刚大学毕业的泽仁曲珍对在产业园区找到的工作很满意。

    乡城县立足“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发展一项产业、整村脱贫”的思路,在产业发展中,以支部引领、合作社牵头模式,以“公司+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开展订单农业、土地流转,发展牦牛、藏系绵羊、酿酒葡萄等种养专合组织89个,群众从产业发展中普遍受益得实惠,脱贫步伐稳步加快。如今,种养业、中藏药业、旅游业、文创产品开发、新能源开发取得突破, “一村一品”产业全覆盖,“一乡一品、一乡多品、多乡一品”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形成人有一技之长、户有增收产业的可喜格局。2018年,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达到5116元,稳定超过国家脱贫标准。

    在脱贫攻坚这场史无前例的伟大实践与深刻变革中,五年间,乡城县荣获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等殊荣,在2018年高质量“摘帽”。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全民奔康才是目标。乡城干群激情奋战、激情奋进,将乘势而上,以踏石留痕的狠劲、滴水石穿的韧劲、九牛爬坡的拼劲,以磅薄不息的强大力量决战贫困,谱写全面小康的壮阔美丽篇章!

    【采访手记】

     摸穷底,集中先啃“硬骨头”;挖穷根,创出脱贫新模式;兴产业,培育致富长效“路”,在乡城,一幅脱贫奔康的壮美画卷让笔者感慨万千。

     乡城儿女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概,鼓起“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践行使命、担当作为、汇聚力量、戮力攻坚、阔步前进。

    乡城脱贫攻坚历程给予我们伟大启示:只要咬定目标不放松,撸起袖子加油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没有拿不下的山头、攻不下的堡垒。

    当贫困远去,当幸福来临,高质量“摘帽”的乡城为我们铺展出一条奔向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

    路在脚下,连接过去。乡城干群齐心协力,确保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在乡城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迈上新台阶。

    路在眼前,指引未来。旧途已展千重锦,新程更进百尺杆。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基础上,乡城县不放松、不停顿、不懈怠,一刻不停、奋勇向前,将在未来的征途中书写新的辉煌。



  • 上一篇:农行甘孜支行防控扶贫小额信贷风险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