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29年牵手相依——一位汉族老人的藏地情缘

甘孜日报    2019年07月09日

迷峰老人深情话党恩

      ◎本网记者 马建华 文/图

       7月8日,记者走进位于甘孜县城新区的吉绒龙沟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一幢幢公寓式的房屋错落有致,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干净整洁。67岁的老人迷峰正在小区内平整的柏油路上蹒跚前行,尽管走得非常吃力,但这是他每天必须要进行的康复训练。得知记者要采访他,老人笑容满面地把记者迎进了他家。家家户户的小院坝里或种花、或种蔬菜,小区里绿色满园,生机盎然。“安新家住新房感恩共产党,脱贫困奔小康不忘习近平”,迷峰老人家门口的一副对联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由衷表达的心里话。作为来自河南南阳的异乡人,迷峰已经把甘孜当作了家乡,而他在甘孜享受到的各项惠民政策,更是让老人激动万分。

      风雨同舟不离不弃 甘苦与共相依相随

      迷峰的老家在河南南阳。1982年,刚刚包产到户,因为家里穷,他和村里的几个年轻人商量外出挣钱,来到了千里之外的甘孜高原。到了甘孜县,举目无亲,他们决定到白玉昌台去挖金。因为老板要卖了黄金才能付给工钱,在白玉昌台挖了几年金子,基本上没有什么收入,直到1986年,迷峰终于挣到了2000元钱。

       一晃过了36岁,迷峰仍然独身一人,在失意惆怅之际,甘孜县昔色乡一个叫拥呷拉姆的藏族女子走进了他的生活,1990年,他和拥呷拉姆结婚。“当初我承诺要让她过上好日子,婚后,我们就在城郊打金滩租房子住。”回忆往事,迷峰一脸幸福,为了兑现对妻子的承诺,聪明的迷峰看准蜂窝煤在甘孜很有市场,他就打蜂窝煤卖,一个蜂窝煤赚一毛钱,一天能打几百个,赚80元,一年赚了6000元。后来,由于竞争激烈,做蜂窝煤 生意很艰难,迷峰和妻子商量,用打蜂窝煤赚的钱到西藏江达县开小卖部。

      在江达县开小卖部的日子虽然辛苦,但家人过得其乐融融。后来,两个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夫妻俩只好关闭了小卖部,回到甘孜县继续租房住,为了省钱,他们选的出租房特别简陋,生活用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我们在江达县挣的2万元足够家里的日常开销,我再想办法挣点钱,一家人的生活就不愁了。”迷峰回想过去曾经的幸福生活,满面红光。

      然而,好景不长。1999年腊月27日,家人正准备开开心心地过春节,迷峰却突然中风了,偏瘫在床。此时,大儿子6岁,小儿子才3岁。妻子照顾好孩子,急忙去医院给迷峰请医生。“我当时才47岁,正是年富力强的年龄,却因为中风躺在床上不能动弹,感到心灰意冷。”迷峰说,爱人从藏医院请来了洛呷医生,此后几个月,医生风雨无阻地到家里来,给他针灸,要他坚强,还教会他的爱人康复的训练方法。在爱人和洛呷医生的帮助下,迷峰居然能够杵着拐杖下床走路了。

     “我不信佛、不信神,我能够重新站立起来,最感激的就是医生洛呷和善良的老婆。”迷峰老人感慨地说,他偏瘫后没少给老婆发脾气,甚至感到了绝望,但老婆任劳任怨、不离不弃,不厌其烦地给他按摩、喂药,助力他重新站起来,“我比我的爱人大15岁,别的女人遇到这么一个偏瘫的人,也许早就离婚改嫁了,这辈子能够遇到她,是我的福气。”迷峰说,从1999年到现在,他已经完全丧失了劳动力,他们早年积攒的积蓄早已入不敷出,供养孩子们上学和家里的一切开支,全靠爱人打临工挣钱。拥呷拉姆的善良和迷峰的坚韧终于盼来了曙光,迷峰能够杵着拐杖下床走路了,尽管每走一步,都会疼得大汗淋漓,但拥呷拉姆像照顾学步的婴儿那样,搀扶着迷峰迈开步子,哪怕只能够走几米远,拥呷拉姆都会鼓励丈夫坚持、再坚持,迷峰在拥呷拉姆的鼓励下,终于丢掉了拐杖。“没有菩萨心肠的爱人,我早就死了。”迷峰逢人就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夫妻之间要好好珍惜、好好把握、好好善待,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温暖,今生才会幸福。

     吃水不忘挖井人 致富不忘党的恩

     在宽敞的客厅里,摆放着沙发、茶几、做工精致的藏式电视柜,客厅正中悬挂着习近平主席像,在相框两侧写着“党恩普照,听习主席话,跟共产党走”的对联。

     楼下有一间卧室、一个客厅和厨房,楼上还有一个卧室,楼顶上安装了太阳能。迷峰老人十分健谈,从共产党成立,一直到党的若干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等都能够娓娓道来,老人告诉记者,他高中毕业,对党的历史比较感兴趣,因为党对他的恩情比海深。

    “你一个人在家,要照顾好自己,你现在恢复得不错,但活动量不要太大,饭菜我都给你做好了,你中午加热一下就可以吃了,你不要做家务事,我晚上下班回来慢慢做。”每天去县城天合酒店上班之前,拥呷拉姆都会这样叮嘱丈夫。

     记者看到,迷峰的家里十分整洁,家具摆放井井有条。迷峰说,拥呷拉姆在天合酒店打工,一个月有2000元的收入,当服务员很辛苦,他心疼爱人,在感到身体能够承受的时候,他也会做一些家务,不能让爱人累坏了,但爱人并不“领情”,总会嗔怪他。因为偏瘫落下的后遗症,迷峰的左手不能弯曲,只能依靠右手做事,爱人怕他“旧病复发”。

   “共产党恩情比海深,习主席关心胜爹娘”“幸福生活等不来,撸袖干出最精彩”,在每个房间的门上,都能够看到迷峰亲笔撰写的对联,对党的感恩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

得益于藏区“9+3”免费教育政策,迷峰的小儿子初中毕业后,到内地读幼师专业,毕业后直接分配到一家私立幼儿园工作,一个月有3000元收入;大儿子就在甘孜县城一家物流公司打工,一个月也有3000多元的收入。

    “我们一家人就我是闲人,三个人挣钱,家庭收入超过了7万元。”最让迷峰激动不已的是2017年11月1日,他们一家搬进吉绒龙沟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从那一天起,他们一家告别了到处租房住的日子。

    “钥匙交到我手里,我打开房门,看见崭新的地板,卧室、厨房、卫生间全部都是新的,只有防盗窗和窗帘需要自己买,价值32.48万元的房子,我们只需自筹7000元钱,就住进来了。”迷峰说,2017年11月1日,是他终身难忘的日子,作为无房户,他们分到了按人均25平方米共70平方米的房子。住进单门独院的“别墅”,迷峰流下了感激的泪水,“我年轻时颠沛流离,从河南来到举目无亲的甘孜,现在有了恩爱的藏族老婆,党和国家又让我住上了甚至超过城市居民的住房,党就是我的爹娘。”

     迷峰抚今追昔,挥毫泼墨,对党的感激之情跃然纸上,不仅在自己家里写感恩对联,还帮助新搬迁过来的贫困户写对联。他告诉乡亲们,没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没有一心为民的共产党,没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政策,贫困群众不可能住上这么好的“别墅”。他作为一名来自河南的汉族,与藏族群众亲如一家人,这就是民族团结的力量,大家要“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

  • 上一篇:“巢青年”向石渠正科乡生巴村捐赠爱心物质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