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汉族门巴守望藏族牧民健康

甘孜日报    2018年06月19日

记色达县泥朵镇卫生院接种医生秦孔平

    秦孔平是来自九龙县的一名汉族医生,在色达县泥朵镇卫生院担任接种医生,6年来,她走遍了泥朵镇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行程万公里,为1029户牧民儿童及孕产妇建立了健康档案,并挽救了不少危重儿童患者及孕产妇的生命,有网友留言:预防接种在边远牧区太重要了。秦孔平这样的医生不仅尽职尽责,而且传播了良好的卫生健康习惯。爱心是最好的疫苗。爱心+科学,我们牧区最需要。秦孔平2016年被评为全国十佳最美接种医生,2018年荣获四川省“五一”劳动奖。

   行程万公里 群众把她当亲人

   在色达县泥朵镇的崎岖山路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忙碌的身影:身穿白大褂,肩挎医药箱,走在小路上的医生秦孔平疾步匆匆。“你家的孩子到了接种疫苗的时间了,我马上给孩子接种疫苗。”“你家的孩子在感冒期间,不能接种疫苗,病情好转后,记得给我打电话。”这是秦孔平每到一户人家都要向家属交代的事情。年复一年,秦孔平已经走完了泥朵镇的家家户户。牧民们总是对这个汉族医生赞不绝口:“过去,由于医学常识欠缺,我们根本不知道要给孩子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到底有啥好处,我们一概不知。”

   秦孔平把足迹留在了泥朵镇的村村寨寨,把温暖留在了牧民的心田里。

   秦孔平的老家在九龙县呷尔镇查尔村。6年前,得知自己被分配到海拔4200米的泥朵镇卫生院时,她毫无怨言地接受了分配。“越是海拔高,条件艰苦的地方,牧民缺医少药的现象更严重,更需要医务人员。”

   泥朵镇的艰苦条件超乎想象,一年时间就有半年飘雪,空气稀薄,高寒缺氧。头晕目眩,胸闷气紧,身体不适,秦孔平感受到了空前的压力。她不得不经常服用抗“高反”的药物。同事们温馨的照顾,牧民们善意的笑容,让她倍感温暖。

   泥朵镇卫生院院长亚兵曾经告诉她,只要把工作做到了群众的心坎上,群众就会把你当亲人。于是,秦孔平背上医药箱,带上工作笔记,走村串户摸底调查,牧民的家庭情况、儿童是否接种了疫苗,她都一一记录在案。

   “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免疫能力较差,麻疹,猩红热百日咳、腮腺炎、流脑,乙型脑炎、结核性脑膜炎等疾病,都会威胁小儿的身体健康。如果不积极预防及时治疗,严重者可造成终身残疾,甚至危及生命。”秦孔平总是不厌其烦地向牧民宣传儿童疫苗接种的好处。

   “秦医生苦口婆心地给我们宣传预防知识,我们总认为多此一举,我们没有接种疫苗,还不是长大成人了。”村民措洛说,秦医生给我们列举了很多因为没有给孩子接种疫苗,最后因为疾病夺去孩子生命的真实例子,我们才逐渐重视要按时给孩子接种疫苗。

   亚兵告诉记者,因常年游牧,牧民居住分散,户与户之间的距离平均在7公里左右。秦医生下一次村至少要走50公里的山路,每次她都要经过测体温、消毒、询问一系列步骤后,才会给孩子接种疫苗。泥朵镇完成一轮预防接种工作需要20多天的时间,骑马或步行是常有的事情,来回就得5天的时间。 风餐露宿成了家常便饭,由于饮食和生活极不规律,年轻的她患上了慢性胃炎、风湿病等疾病。

   去年冬天,秦孔平了解到东然村村民所准刚生了孩子,她便和同事骑着摩托车冒着大雪夜行50公里上门服务。当时的气温是零下20多摄氏度,一路上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到村的时候,她们全身已被冻僵,手脚都没了知觉,浑身上下被积雪覆盖。两人顾不上休息,立即准备给孩子接种。

   “孩子刚出生不久,你们就要给他打针,你们也太残忍了吧。”孩子的母亲所准怒不可遏。

   “健康小儿出生后2——3天到两个月内应接种卡介苗,经过多种疫苗接种,孩子就可对病毒、病菌产生免疫力,从而避免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保障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秦孔平耐心地向所准解释。

   “医生说的话,你都不听,人家冒这么大的雪来给孩子接种,你怎么这么犟?”所准的丈夫珠罗说,医生不收一分钱,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们要晓得好歹,要懂得感恩,不听医生的话,万一孩子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后悔都来不及。

   接种疫苗后,所准给秦孔平端上热气腾腾的奶茶,一股暖流流进了她的心田。

   牧民感恩 她是最贴心的医生

   6年来,秦孔平以精湛的医术和亲人般的温暖赢得了牧民的敬重。泥朵镇村民措洛动情地说:“牧民不管是生孩子还是有什么病要看,说到秦孔平大家都非常感恩,也非常喜欢,我的母亲眼睛有点痛,我找她帮忙看一下,我家的两个小孩都是她接生的,我真诚感谢她对我们一家的关照。” 秦孔平虽然是接种医生,为了帮助牧民看病,她自学了基本的医学知识,能够帮助牧民诊治简单的病症。

   泥朵镇东然村牧民扎西拉姆说,几年前,秦孔平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给她刚出生的婴儿接种疫苗,她认为给新生儿打针不吉利,闹到镇政府调解,听了镇上工作人员解释她才作罢。现在,孩子很健康,秦孔平还经常教她科学的育儿知识,她们成了最好的朋友。扎西拉姆说:“哪怕半夜一两点,只要我们有啥病痛,她都是随叫随到;我们村由于交通不便,秦医生需要骑摩托车才能达到。她通宵达旦地守在病人家里,直到母子平安才离开。”

   融入脚下的土地,走进淳朴的牧民家中,秦孔平从一个外乡人逐渐成为“本地人”。在色达牧区,牧民的生育观念落后,不愿意到医院来生孩子。“落后的生育观念延续了千年,牧民很难接受现代育儿理念。我就搜集了县内一些自行生产危及母婴生命的案例,告诉他们现在到医院生产自己不花一分钱,还有奖励政策。” 秦孔平自豪地说,每当看到牧民群众大病初愈,经她接种的儿童健康平安,她就有了成就感和自豪感。在奔康路上,健康是牧民群众最大的需求,在她的努力下,当地牧民群众的健康意识有了提高,对医院和医生的信任感大大增强,有的还主动带小孩到镇卫生院接种,全镇的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走在进村入户的路上,牧民们一声声真诚的问候温暖着秦孔平的心,她用心用情守望着牧民的健康。尼公 本网记者 马建华


  • 上一篇:无偿献血——托起生命的希望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