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康巴时评 >> 浏览文章

张衡地动仪被删 是科学精神回归

甘孜日报    2018年10月11日

    ◎刘天放

     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中,关于张衡和候风地动仪的内容,被删除。那个被印在教材上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由王振铎复原、以“直立杆”为理论基础制作的地动仪模型,开始淡出当代青少年的视野。

    “张衡地动仪”是数代人的记忆,尤其是被编入历史课本后,这个“神器”一直成为国人对于古代中华民族科技文明的骄傲。虽然伴有质疑声,可哪怕教材上的图片仅是20世纪50年代的古代科技史学家王振铎根据古籍复原得出,又哪怕这个复原模型在当时也饱受争议,却仍然在教材中延续了数十年。王振铎的老朋友、中国地震学奠基人傅承义院士甚至直言不讳称:“房梁下吊块肉都比你那个模型强。”

国外学者也质疑。如奥地利学者雷立柏在他的《张衡,科学与宗教》一书中写道:“对张衡地动仪的迷恋正是华夏科学停滞特点的典型表现”。这说明外国学者对地动仪的怀疑,已经扩散到了对张衡,甚至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层面上。当年王振铎所复原的地动仪采用的是“直立杆原理”,但大量实践证明,他的“直立杆原理”不能成立,因为无法使地动仪“动”起来。在1988年“张衡地动仪”访问日本奈良时,中方解说在向日本观众讲解地动仪的工作状况时,手持一根木棍,木棍捅一下,龙口中的铜丸才会掉到下面蟾蜍的口中!

     然而,更为符合科学逻辑的地动仪被制造出来之时,在给中小学生讲张衡和候风地动仪时,仍采用的是那套倒放一根“直立杆”理论。直到8年前在时任教育部长袁贵仁的主导下,才原则同意修改“张衡地动仪”这一章节,并在2010年秋季教改出台后,按照教学大纲,“张衡地动仪”已不再是历史课本中的内容。到去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统编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中,原本关于张衡和候风地动仪的内容,已被完全删除。“我们在当前这个时代对张衡的理解”。至于一千多年的候风地动仪到底是何样,后人又会不会制造出更加接近原貌的张衡地动仪,现在还无法轻易下结论。

    “张衡地动仪”最终被教材删除了!而原来的围绕那个“神器”所做的一切,看似一次科学的“大跃进”,而张衡地动仪走下“神坛”,正说明对科学的错误认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错误的死不改悔。虽然经历了漫长的较量,但这个地动仪从教材中被删除,无疑是科学的胜利,更是科学精神的回归。而科学精神就该是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唯书、不唯上、不为尊者讳。科技发展史也是一部科学精神传播史,任何有违科学精神的行为,都将被无情抛弃。

    “张衡地动仪”被教材删除,是怀疑精神、探索精神、批判精神的体现,也是民族觉醒乃至复兴的征兆。当一个国家甚至每一个公民开始独立思考时,这个国家或民族距离科学精神就越来越近,距离腾飞的日子也就不远。因为科学精神的背后,蕴含的恰是体现进步的民主精神、自由精神、法治精神,务实精神。探求真理,理性实证,质疑论证,独立实践,这恐怕就是科学精神的内涵。


  • 上一篇:用行动践行誓言 以奉献书写忠诚
  • 下一篇:用微笑服务 开启节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