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防”与“减”的辩证法——透视防灾减灾中的甘孜作为

甘孜日报    2020年05月12日

演练中,州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在临时指挥部向州应急指挥中心实时汇报灾情。

州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准备调试信息设备。

◎本网见习记者 洛绒尼玛 文/图

4月1日20时23分,石渠县发生5.6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石渠是甘孜最边远的县,距离州府康定670余公里,海拔高、路程远、温差大,在这些不利因素下如何迅及展开应急救援,这对成立仅一年的甘孜应急力量来说是一次大考验。

地震发生后,州应急管理局立即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并立即派出现场工作组赶赴震区,紧急调配应急避难帐篷300顶、2000床棉被和2000套棉衣、棉裤等救援物资,累计转移安置群众6109人,准备应急医疗物资10件,对安置区域进行防疫防毒消杀并设立临时治安防控卡点。

灾情牵动万人心,甘孜应急有力量。不只是石渠地震救灾体现出防灾减灾中的甘孜速度,得荣县“3·20”山体滑坡、丹巴“6·27”山洪泥石流、“4·1”九龙森林火灾……一次次灾害面前,我州已从过去的灾害应对和备灾,转向更具预防性的风险防御与减轻,彰显出我州应急力量的成长壮大。

一场演练,彰显防灾减灾“快反应”

突遇强降雨,山洪爆发,迅速建立指挥体系,启动应急预案,全面了解灾情,迅疾转移被困人员,全面评估次生险情,防止次生灾害发生。整个救援中,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治安秩序组严格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程序迅速集结,有条不紊地协同作战,措施得当、处置有效,做到了安全、有序、及时、正确,达到了预期目的。演练结束后,演练参与单位及时进行总结分析,查找不足。

这是4月28日,我州真实模拟应对处理突发山洪泥石流的全过程。通过此次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防洪减灾意识,对做好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建立健全联动机制和群众共同参与机制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斑窥豹,一场应演演练,彰显防灾减灾甘孜速度。州应急管理局副局长袁亮表示,受特殊地理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我州防灾减灾救灾任务重、困难多,安全监管战线长、难度大。“我州地质灾害隐患较多,第一时间对灾难进行有效应对才能把灾害降到最小,才能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州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我州的实际,全州将应急处置作为最根本的任务,着力发挥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减灾委办公室、应急委办公室作用,组织自然资源、水利、林草、气象等部门,建立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共享、会商、研判及共同发布四大机制,实行月月一会商、每季度一总结。此外,我州还构建了“1+18”的应急管理体系,按照“属地为主、分级响应”的原则,制定出台了灾害灾难应急处置工作总册、地震灾害及地质灾害等应急救援响应分册及其保障分册,并对接军地联合、地企联动救援工作,签订合作备忘录和应急救援战略合作协议,成功应对了得荣县“3·20”山体崩塌、九龙“6·21”、丹巴“6·27”山洪泥石流灾害。

近年来,根据我州实际,应急管理局做好风险排查工作,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实现“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应对、第一时间抢险”。“应急管理局严格落实‘防大汛、抗大灾、救大灾’要求,不定期组织各项应急演练,旨在检验、锤炼、提升应急队伍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据悉,去年该局开展各级各类演练达800余场,参与人数达5万余人次。”

一张“天网”,装上防灾减灾“千里眼”

“去年我州接入的‘天网’对得荣县‘3·20’堰塞湖预判、救灾起到了积极作用。”州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喜江鹏表示,甘孜州应急管理局已截图“天网”“地网”“雪亮工程”、旅游景点监控等视频资源点位11861个,绘制出甘孜州全域矢量地图、影像地图、三维地形地貌地图等,并已整合公安、旅游、气象、自然资源、水利等34个部门的相关应急基础数据,实现了数字化分钟采集,实现了自建地震监测台站从无到有的重大跨越。

日前,记者了解到,4月28日举行的防汛演练中,为了给救援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演练中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纷纷亮相:静中通、动中通、微波单兵传输系统、无人机回传系统……“因为我州属于高山峡谷地区,对卫星信号有一定遮挡,一般设备必须在正南没有遮挡的方位才能正常运行,但是‘动中通’在行进中就能通讯。”州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主任秦遂春告诉记者,“动中通”在车辆、轮船、飞机等运动过程中皆可实时跟踪卫星等平台,不间断地传递语音、数据、图像等多媒体信息,可满足各种军民用应急通信和移动条件下的多媒体通信的需要;而“静中通”是一台可以快速搭建前方应急指挥部的通讯设备,只能在静止状态下,在固定地点通过通信卫星接入主网络,与卫星进行实时通信,运用它可以开小型的会议,可以现场处置、现场应急。

甘孜州应急管理局围绕“看得见、喊得应、听得清”的要求,配发安装325部北斗预警终端设备,实现全州乡镇一级全覆盖,并对各乡镇分管乡(镇)长、具体使用人员分片区开展使用培训。

在应急指挥中心大厅,记者见证了高分卫星的“打点”技术:一张大屏幕上密布着7000余个“蓝点”,这些“蓝点”就是我州的地质灾害和山洪隐患点。点开其中一个“蓝点”,各种数据一目了然。

“高分卫星数据在应急处置中有高精度可看、高分辨率可查、高光谱可分析、数据更新可靠四大特点,高分影像数据与北斗预警系统充分结合,达到精准定位、精准预警。”喜江鹏介绍,通过高分卫星的“天空视角”,针对森林火灾、地质灾害、危化管理,能实现325个预警点、7000余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山洪隐患点、17座非煤矿山、9座尾矿库、130个危化企业等的可视化预警分析和发布,真正为应急管理的事前预警、事中处置和事后恢复重建建立了全新基础支撑系统,为我州涉灾部门、领域提供了全新灾害分析方法和手段。

秦遂春自豪地说:“以高分卫星影像为基础,同时充分利用北斗卫星短报文与公网通信融合技术,构建了以州应急指挥中心为枢纽、325乡镇终端为节点的高精度可视化通信指挥网络,形成终端与指挥中心‘全天候、终端可视’的直联互通,确保第一时间灾情所在乡镇预警预报、第一时间掌握灾害位置及灾情周边地理环境,为应急处置提供‘指南’,是防灾减灾工作实实在在的‘千里眼’。”

一支队伍,锻造防灾减灾“生力军”

应急管理作为全新的事业,整合了13个部门11项具体职能职责,涉及内容多而广,对相关职能职责涉及的41个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了全面梳理。

州应急管理局挂牌成立15个月来,为进一步提升我州应急管理能力,要求全州应急管理局着力补短板、织底网、强能力、促协同,推动应急管理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创新,全面提高应急管理综合能力。

我州还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全州综合性救援力量建设,强化应急救援队伍战斗力建设,大力培养应急管理人才。州应急管理局自正式挂牌以来,制定出台了《应急管理专家管理办法(试行)》,分12个专业领域面向州内外选聘,并建立专家库,采取“省级专家+本州专家”模式,邀请省厅专家开展灾情信息系统培训,强化州内外人才培养,改善应急管理技术服务知识结构。

“接下来,我们将会与更多部门进行合作,实行自然灾害分析、应急数据信息共享、信息共同发布、会商研判等机制。”喜江鹏告诉记者,州应急管理局将切实发挥安委办、应急委办、减灾委办统筹协调作用,建立健全多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形成信息互联互通、防范无缝对接、救援同频共振的工作合力。

“边组建、边应急、边落实”。一年来,我州应急管理部门经受住了考验,把分散于各有关部门的应急资源和力量整合起来,形成统一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在全力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有效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确保了全州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实现了自然灾害人员零死亡、财产少损失,交出了一份令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





  • 上一篇:我州中小学扎实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活动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