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跨越千年的奇迹——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变迁记①

甘孜日报    2019年10月01日

建成投产的雅砻江矿业。 何立夫 摄

图为雅康高速兴康特大桥。 记者 肖宵 摄

道孚县协德乡油菜基地。 拉尔布拉姆 陶朝燕 摄

图为理塘县濯桑万亩生态萝卜种植基地采用农机播种。 叶强平 摄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在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甘孜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团结一心,抢抓机遇,开拓创新,砥砺奋进,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甘孜特点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古老而神奇的康巴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生持续改善、民族团结和睦、人民安居乐业”的崭新局面。

◎州统计局

9月16日早晨,由四川航空公司执行首航任务的3U8013航班,顺利平稳地降落在海拔4068米的甘孜格萨尔机场。从此,甘孜州北部7县到成都仅需1小时。

2018年12月,有“川藏第一桥”之称的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通过质检,随后雅康高速全线通车,甘孜州迎来第一条高速公路,驾车到成都仅需4小时。

……

发展大飞跃

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从0.34亿元猛增到近300亿元

全州工业增加值较1950年增长6641倍

经济规模不断壮大

建州初期,全州经济社会相当落后,经济总量和生产力水平都十分低下,综合实力十分薄弱。

70年后的今天,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生产力水平都大幅度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1950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GDP)仅0.34亿元,2009年突破100亿元,2013年突破200亿元,2018年达到291.2亿元,2018年是1950年的856倍,实现了从不足1亿元到近300亿元的飞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6.6%。改革开放前28年(1951年—1978年)年均增长5.7%,改革开放40年(1979年—2018年)年均增长7.2%。其中,改革开放至十八大召开(1979年—2012年)年均增长7.1%,十八大以来(2013年-2018年)年均增长7.8%,经济增速明显加快。

人均水平显著提升

1950年,全州人均GDP仅66元,到1989年突破1000元,2005年突破5000元,2009年突破10000元,2017年突破20000元,2018年达到24446元,是1950年的370倍,实现了从不足百元到两万元的跨越。按不变价格计算,70年来,人均GDP年均增长5.2%。其中,改革开放前28年(1951年—1978年)年均增长3.5%,改革开放40年(1979年—2018年)年均增长6.5%。

财政收入实现历史性跨越

建州之初,全州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有22万元,到1978年增加至1180万元;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1993年突破1亿元,2008年突破10亿元,2011年突破20亿元;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财政收入跨越新台阶,2015年突破30亿元,到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0.03亿元,是1950年的13652倍,年均增长15.0%。其中,改革开放前28年(1951年—1978年)年均增长15.3%,改革开放40年(1979年—2018年)年均增长14.9%。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1950年的0.65%提高到2018年的10.31%。

不断优化支出结构,财政支出大幅增加,用于民生以及教育、卫生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的资金增长较快。1950年,全州财政支出仅50万元,1978年达到7378万元,1983年突破1亿元,2000年突破10亿元,2009年突破100亿元,2012年突破200亿元,2015年突破300亿元,2018年突破400亿元,达到420.57亿元,2018年是1950年的84114倍,年均增长18.1%。其中,改革开放前28年(1951年—1978年)年均增长19.5%,改革开放40年(1979年—2018年)年均增长17.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建州初期,产业结构单一,1950年,全州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达87.79%,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不足20%;经过70年的不断发展和优化、调整,到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22.48:41.82:37.70,第一产业比重回落65.3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升34.5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升30.79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一二三”到“二三一”格局的重大转变,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第一产业推动转变为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的新格局。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主体趋于多元化,百花齐放、百舸争流,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1978年,全州民营经济增加值仅369万元,占GDP的比重为1.21%;1990年突破1亿元,2003年突破10亿元,2016年突破100亿元;2018年达到136.25亿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6.79%,比1978年提高45.58个百分点。按不变价格计算,改革开放40年来(1979年-2018年)年均增长16.9%。

农业基础地位稳固

1950年建州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各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因素的消失, 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空前发挥,农业、农村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省率先在全国进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进入新世纪后,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力度空前,从2004年开始,连续15年中央1号文件锁定“三农”,先后颁布了全面取消农业税、退耕还林保护工程、粮食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新农村建设等系列惠农、扶农、富农政策,农业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日益丰富,农业经济日益壮大,实力不断增强。1950年,全州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985万元,1975年突破1亿元,2004年突破10亿元,2014年突破50亿元,2018年达到65.4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1951年-201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1%;其中,改革开放前28年(1951年-1978年)年均增长2.7%,改革开放40年(1979年—2018年)年均增长2.9%。其中,改革开放至十八大召开(1979年—2012年)年均增长2.7%,十八大以来(2013年-2018年)年均增长4.1%。

主要农畜产品大幅增长。2018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2.56万吨,比1950年增长3倍;粮食亩产由1950年的56公斤提高到2018年219公斤;油料产量1.34万吨,比1950年增长72倍;水果总产量1.81万吨,比1950年增长36倍;年末大牲畜存栏数由1950年的155.48万头(匹)增加到2018年253.92万头(匹);肉类总产量达到9.21万吨,比1950年增长19倍。

农村基础条件明显改善。2018年,全州有效灌溉面积达到3.66万公顷,比1950年增长6倍;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98.10万千瓦,比1978年增长16倍;农村用电量由1965年的3万度增加到2018年的13086万度,比1965年增长4361倍。

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

工业经济迅速壮大。全州工业企业由解放时的2家增加到143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4家。2018年,全州工业增加值达到73.05亿元,是1950年的增长6641倍,年均增长13.8%。其中,改革开放前28年(1951年-1978年)年均增长21.9%,改革开放40年(1979年—2018年)年均增长8.5%。其中,改革开放至十八大召开(1979年—2012年)年均增长8.6%,十八大以来(2013年-2018年)年均增长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2.2亿元发展到2018年63.52亿元,增长29倍。

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增强。2018年,全州工业化率为25.08%,比1950年提高21.84个百分点。“十三五”以来,州委、州政府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2018年工业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8%,拉动当年GDP增长2.9个百分点。

电力、矿产成为工业支柱。实施“天保”工程以来,大力调整工业结构,确立了以电力、矿产以及生物资源加工工业为重点的新的发展思路,围绕资源开发,优化发展环境,强力招商引资,聚集生产要素,以“两江一河”大型水电站建设为龙头,积极推进大型水电站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中、小型水电站,冷竹关、仁宗海、江边电站、泸定电站、斜卡、黄金坪、溪古、猴子岩、长河坝、雅江达阿果等水电站和甘孜火古龙光伏电站、炉霍贡唐岗光伏电站、乡城正斗乡光伏电站等陆续投产;坚持科学、合理、适度、有序地开发矿产资源,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努力建设绿色生态文明矿山,使人与自然更加和谐,1995年九龙里伍铜矿、2006年白玉县呷村银多金属矿、2016年九龙雅砻江矿业等矿山企业相继投产,2018年电力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3.2%,矿产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3%,电力、矿产成为我州工业的骨干行业,取代“木头”工业的地位,挑起了工业经济的“大梁”。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发电量由1950年的172万千瓦时增加到2018年349.42亿千瓦时,增长20314倍;水泥产量由1958年的2吨增加到2018年57.42万吨,增长287099倍。

建筑业从无到有,拉动增长贡献提升。大力发展建筑企业,建筑企业从无到有。截止2018年底,全州有资质的建筑施工类企业达到359户,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3.53亿元。全州建筑业增加值达到48.73亿元,是1978年的995倍,年均增长14%。其中,改革开放至十八大召开(1979年—2012年)年均增长13.7%,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15.6%。2018年,建筑业拉动GDP增长2.9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1.2%;占GDP的比重达到16.7%,比1978年提高16.1个百分点。






  • 上一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变迁记②
  • 下一篇:我州各地举行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