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跨越千年的奇迹——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变迁记③

甘孜日报    2019年10月01日

康定中谷乡村新貌。 王明阳 摄

立志勤学向未来。

农家书屋里“淘金”。

医疗服务下基层。

文艺演出受欢迎。

◎州统计局/文 本网资料库/图

发展大飞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1950年增长131倍

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20.39%下降到2018年底的3.52%

居民收入大幅增长 社会民生极大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

195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53元,1988年突破1千元,2007年突破1万元,2013年突破2万元,2018年突破3万元,达到31972元,是1950年的126倍,年均增长7.4%。其中,改革开放前28年(1951年-1978年)年均增长2.3%,改革开放40年年均增长11.1%。其中,改革开放至十八大召开年均增长11.5%,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8.8%。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从1950年434元增加到2018年88279元,68年年均增长8.1%。其中,改革开放前28年年均增长2.3%,改革开放40年年均增长12.4%。其中,改革开放至十八大召开年均增长12.8%,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10.6%。

195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8元,2002年突破1千元,2017年突破1万元,2018年达到11555元,是1950年增长131倍,年均增长7.4%。其中,改革开放前28年年均增长2%,改革开放40年年均增长11.4%。其中,改革开放至十八大召开年均增长11%,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13.6%。

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之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处在贫困水平和温饱最低线之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则高达75%以上,处于贫困线上。改革开放后,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带来了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降至2018年的40.38%和54.85%。2018年末,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71.8部,家用电脑15.9台,家用汽车11.8辆;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摩托车15.7辆、移动电话44.8部;城、乡人均住房建筑或生活面积分别由1990的13平方米和19平方米增加到2018年40.8平方米和30.1平方米。

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全州大力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和第一个十年扶贫纲要,扎实推进藏区民生工程计划,深入实施脱贫攻坚战略,坚持以“绣花”功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2014年以来,全州实现6个县“摘帽”、1109个村退出、44135 户、186599人口脱贫。农村贫困人口由2014年底的220289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33460人,累计减贫186599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底的20.39%下降到2018年底的3.52%,下降16.87个百分点。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全州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近18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9.73万人;2018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8%,长期保持基本稳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2018年全社会就业人员达66.78万人,是1952年的3倍。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由1952年的96.9∶0.9∶2.2调整为2018年的70.6:3.6:25.8。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达到9.33万人,比1950年增长95倍。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我州社会保障从无到有、从城镇到农村、从职业人群到城乡居民,不断改革、发展和完善。全州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全省率先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和城乡住房地震巨灾保险。2018年年末,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38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8.23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51.4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10.01万人,生育保险参保2万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达到14.36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达到91.52万人。全州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7.70万人,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经济社会更加和谐

建州时,全州只有1所中等专业学校、1所普通中学和41所小学,在校学生共3194人,专任教师共108人。68年来,全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大力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九年义务教育和“9+3”免费职业教育,在全省率先实施15年免费教育,扎实办好双语教育和继续教育,各族群众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教育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2018年,全州教育经费支出达44.91亿元,拥有各级各类学校833所。其中,幼儿园400所,小学376所,中学51所(初级中学2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8所、职业初中3所、完全中学14所、高级中学6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中职学校3所,高等院校1所。有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共21.42万人。其中,在园幼儿3.63万人;小学在校学生10.83万人,小学阶段净入学率达99.74%;初中在校学生3.92万人,初中阶段净入学率达98.74%;高中在校学生2.0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45万人,中职在校学生0.59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8.37%;特殊教育在校学生158人;高等教育在校生9551人。专任教师达到1.36万人。

卫生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加强

建州初期,我州卫生医疗水平极其落后,广大农牧区缺医少药,人民健康水平低下。当时仅有医疗机构2个,病床515张,卫生技术人员14人。68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大力实施一系列卫生项目,加大投入力度,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不断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城乡居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由弱到强,健康甘孜建设加快推进,传染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防控体系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建立健全,为满足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提供了重要保障。2018年,全州卫生经费支出达29.6亿元,年末卫生机构达到266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376个),卫生机构人员达到988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6508人),病床数达到2018年5133张。每万人拥有的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为43张和54人,远高于1950年的10张和0.27人的水平。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使全州各族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提高。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明显下降,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2.1岁。人口死亡率由1954年的10.9‰下降到2018年的3.4‰。

民族文化产业实现新发展

建州初期,全州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极度贫乏,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州传承悠久的民族历史文化,围绕“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民族文化发扬光大,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奋力推进民族文化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2018年末,全州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达到22个,艺术表演场馆1个,公共图书19个,文化馆19个,文化站325个。年末共有博物馆、纪念馆6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9个,文物管理所18个。有1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9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广播电视台19座,中短波发射台10座、短波发射台10座、转播台24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7.38%,电视综合覆盖率97.24%,有线电视用户3.1万户。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经过近70年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2018年,全州城镇化率达到31.66%,比1950年提高19.7个百分点。城镇道路面积达到408.52万平方米,建成区土地面积达到52.88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6.46%,建成区绿地率达到6.04%。供水管道长度达到923.14公里,供水综合生产能力32.77万立方米/日;排水管道长度393.72公里。城镇绿化覆盖面积达到418.44公顷,其中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341.85公顷。

巩固提升环境质量 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始终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围绕创建川西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大力实施《川西藏区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和《甘孜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不断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着力保障生态安全,巩固提升环境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降耗工作成效突出。全面落实生态补偿政策,坚决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扎实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保护工程,大力实施沙化防治、鼠虫害草地治理、水土流失和中小流域治理等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严守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全州44.6%的国土面积划定为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持续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甘孜行动,甘孜大地天更加蓝、水更加净、山更加青、空气更加清新,累计获批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25个,申报国际重要湿地2个,森林覆盖率达到34.68%,环境空气质量、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100%;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节能降耗取得显著成效,2011-2018年,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7.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50%。

回顾既往,成就巨大、殊为不易;展望未来,前程似锦、更加辉煌。百万甘孜儿女将乘势而上、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促进全州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和长治久安,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而努力奋斗!





  • 上一篇:跑山鸡变“金凤凰”——记州劳模王大刚
  • 下一篇: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变迁记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