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33年坚守他用奋斗诠释初心使命

甘孜日报    2019年09月17日

◎本网记者 刘小兵 稻城融媒体中心记者 徐倩 李梦玉 乡城融媒体中心记者 洪梅 刘跃 文/图

身穿沾满尘土的橘黄色工作服,双手长满老茧,说起话来磕磕巴巴,虽戴着一幅厚底眼镜,但两双眼睛炯炯有神……朱德明给人的第一印象很土但是很亲切,和他“乡城最美养路工人”的名号高度吻合。

现为乡城公路分局鱼洼仲管理站站长的朱德明,在公路养护岗位上已经坚守了33年。33年来,他像一块移动的路基石,辗转在甘孜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用一颗赤诚之心,守护着道班,守护着一条条通向远方的公路和一根根地区发展的血管;他在33年里,服务着甘孜交通的发展,也见证了甘孜社会的变迁。

坚守岗位33年 从未出现安全事故

朱德明于1986年参加工作,最早是理塘公路分局143K道班作业养护员。他说“辛苦”是他30多年来对养路工作最真切的感受:在炎热的夏季,穿着透气性很差的反光标志服,在路肩上铲草皮、清垃圾,呼啸而过的车辆,在身旁掀起一阵阵的热浪,仅仅几分钟,就已经汗流浃背、口干舌燥,身上的长衣长裤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而最辛苦的是数冬季的户外作业,路面经常积冰积雪,为保障车辆安全通行,他们必须不分昼夜地扫雪铲冰,脸冻青了、手冻肿了、脚冻麻了,但只要路没有通,就不能休息,经常饿着肚子一连工作好几个小时。

虽然养护工作异常艰苦,朱德明却从来没有退缩。因为工作出色,朱德明在1986年11月被调入乡城公路分局七星岗管理站工作,1988年他被调整到乡城公路分局大雪山上工作,1988年他被调入乡城公路分局然乌班管理站工作,并从1990年开始任然乌班管理站站长。2007年4月,朱德明调仁渔洼仲管理站任站长。

鱼洼仲管理站距乡城县城有5公里,管养范围14公里。从县城到青德镇的路段是乡城车流量最大的路段,也是朱德明的养护范围。该路段在提档升级以前,路面坑洼、灰尘四起,还经常发生坍塌或泥石流。每年雨季,朱德明每天都要骑着摩托、带着工具,在路上巡视,经常被淋成落汤鸡;如果遇到突发情况,他还要就地展开排险行动,有时一忙起来就是几个小时,连水都喝不上一口。

身为党员的朱德明,他始终以饱满的精神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中,他一直坚持冲在最前面。有一次大雨导致他负责养护的道路发生垮塌,通讯也中断了,叫不到支援他就一个人用简易工具排险;他的工友在天黑后还没有联系上他,便沿着公路一路寻找,在发现他后,大家和他一起投入排险工作,朱德明却说:“天黑看不见,雨又大,太危险了,我命令你们把工具留下,马上撤离。”

当选为乡城县政协委员的朱德明,曾提出了不少好的公路养护提案,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33年来,朱德明所管养的范围无一安全事故发生,确保道路安全畅通,为人民群众便捷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

事事为别人着想 却不顾自己得失

朱德明坚持把单位和班组的根本利益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办群众所需,力所能及的帮助同事,尊老爱幼,处处先人后己,同志关系融洽。熟悉他的人都说“朱德明像是新时代的雷锋,不爱说话就爱做事,而且经常主动帮别人做事”。

朱德明刚到渔洼仲管理站时,该站只有5名职工,除了他自己其余4人全是女同志,且班上只有他会骑摩托车。为确保工友们上下班安全,他长期坚持骑摩托车接送职工,每天上班来来回回,一天就要跑10趟。管理站实行24小时轮流值班制度,想到班上4位女职工都上有老下有小,所以只要不是特殊情况,他都不要求班上的职工值班,自愿把值班的任务揽下来,一年四季以班为家。

乡城县公路分局局长何飞告诉记者:“朱德明在30多年的工作中,始终认认真真、勤勤恳恳,他实际上也代表了整个甘孜州公路养护人甘于奉献、默默无闻的‘铺路石’精神。”“成为一名道班工人,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我遇到了一位好班长,处处为我们着想,处处帮助我们。”渔洼仲管理站朱婧如此评价自己的班长。

朱德明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生命之歌,也获得了组织和干部群众的肯定。1993年,被评为州公路局“劳动模范”;1993、1994年,连续被评为州公路局“先进生产者”;2005、2007、2010年分别荣获州公路局“十佳养路工”称号;2007年,荣获乡城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此外,还多次被乡城公路分局评为“先进个人”和“工会积极分子”……在他的带领下,鱼洼仲管理站也在2012年被州委组织部评为“先锋模范岗”。

几十年的奋斗让朱德明获得了众多荣誉,但在他看来,能亲自参与见证甘孜公路事业的发展变化,比获奖还要高兴。“以前是沙土路,路面窄、路况差,随时都要用沙石填补车辆轧出来的小坑,后来有了煤焦油铺的路面,得用大锅架着把煤焦油熬化了再铺上去,油烟烤得脸上脱皮,一天下来,头发就被熏得结成一块,梳都梳不动!“那时候所有的工作都是工人们肩挑手扛地干出来的;现在我们的工作条件比以前好太多了,基本实现了机械化,道路虽比以往宽敞,但工作不再那么辛苦了”……回忆往事朱德明滔滔不绝。

一生辛勤奉献 却顾不上家庭

工作岗位上的朱德明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但说起家庭,他却心怀愧疚。朱德明有一儿一女,本来都是由老父亲带着,老父亲离世后,女儿才1岁多,家中无人照顾,朱德明只能将年幼的女儿带到管理站,上班时将孩子放在土箕里搁在公路旁边,下班了才回道班上给她做吃的……“父亲一直说对不起我,但是我却一直以他为骄傲,也是他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影响了我,我才有自己的今天。”说起父亲,朱玲言语中满是自豪。

女儿艰难地带大了,可儿子的成长他却从来没有参与过;为此,朱德明曾经许下承诺“一定要多陪陪儿子”,但是命运有时总会让人猝不及防地陷入无法弥补的遗憾。

2013年5月14日,对于朱德明来说是他人生中最悲伤、最痛苦的日子。这天,他仅20岁、刚刚大学毕业没多久的儿子发生车祸,与世长辞。儿子的离开让朱德明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儿子出事那个月他原本要带上家人去旅游的,后来因为工作的事,朱德明把旅游计划推迟了一个月,谁知这个计划一推迟却永远无法实现了。

痛失亲人对任何而言都是最伤痛的打击。事情发生后,组织上给朱德明批了一个长假,希望他好好调整一下状态,不想他却在儿子下葬后的第二天,就赶到班组上班了。班组人员纷纷劝他在家好好休息几天,可他冷静地说:“人都没了,我留在家里也没什么用,还不如上班,在岗位上我这个心才能定下来”。工友们知道他对工作的态度,也就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大家发现,从那件事以后,朱德明工作更拼命了,一刻也不愿意让自己停下来,什么事都抢着干。“因为工作,我欠家人太多了,有些债想还都还不了,我只有更努力的工作,也许这样他们就原谅我了。”时隔多年,朱德明向记者吐露了心结。

“以养好公路保证畅通为宗旨,‘路好我荣、路坏我耻’,全心全意养好公路”是朱德明刚走上养路岗位时,在笔记本里写下的一句话。这句话陪伴了他33年,33来一直用实际行动实践着这句诺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公路的质量不断提高,公路还在延伸,朱德明还将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下去,而新的道班工人的故事也将和日益完善的甘孜交通网络一起,不断延展。




  • 上一篇:未来我州18个县(市)都要通高速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