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法治奏响和谐曲

甘孜日报    2018年03月20日

法官为群众讲解法律知识。

得荣县开展虫草采挖季节法制宣传活动。

康定市法院开展巡回审判。

炉霍县农牧民群众学习法律知识。

■本网记者 马建华 文/图

【故事】 大调解促和谐

3月17日,记者走进色达县调解中心,在一间类似法庭陈设的房间里,8名人民调解员端坐两边,当事双方正在陈述纠纷经过。所有程序宛如法庭开庭,调解过程被全部录像。

待调解结束后,调解员约嘎告诉记者,色达县人民调解委员会11名调解员都是有10年甚至20年以上调处矛盾纠纷的能手。

“有了人民调解,纠纷迎刃而解”、“大调解,化解多年积怨;护稳定,促进辖区和谐”、“公正执法,为民排忧解难,勤政为民,维护一方稳定”。一面面锦旗上写着的文字,表达着牧民对人民调解员的感激之情。

人民调解员扎西告诉记者, 解放村一对“夫妻”闹离婚找到他,要求处理财产和孩子的抚养问题。经过询问双方得知,他们没有领结婚证。

经过扎西苦口婆心的调解,双方在调解书上签字确认。

2012年,我州某县的张某为了修建入户道占用了刘某的荒地,并付了7360元补偿费。双方达成口头协议。去年11月5日,刘某在张某入户道周围山坡上采挖砂石,刘某家的老人恼羞成怒,要求收回张某入户道占用的荒地,并退回了7360元。乡人民调解委员会获悉此次纠纷事件后,第一时间会同乡党委政府相关人员、派出所民警抵达现场。当事人情绪激动,对峙谩骂声不绝于耳。该乡司法助理员立即协助派出所民警对当时双方家庭进行劝导,劝离人员疏散。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员分别与张某和刘某进行交谈,安抚当事人情绪,耐心细致地分析两家存在的问题并一步步展开化解。调解员分别对双方家庭进行开导,并使用伦理道德、法律法规来解决问题。

乡调委会成员和司法助理员经过两个多月的走访,讲法律、讲情理,张家和刘家终于愿意进行调解。经调解协商,张家另行支付给刘家25000元作为使用刘家荒地的补偿费。通往张家的入户道,刘家要确保道路宽度不低于3.5米,确保货运车能顺利通行,若货运车不能通行,刘家则自行拆除道路边的围栏。双方均不得在道路边采挖砂石,不得做任何有损道路的行为。

我州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和大调解协调、多方参与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格局,综合运用调解、仲裁、裁决、复议、诉讼等手段,全面提升各类矛盾风险防范化解管控能力,整合资源,实现对各种调解力量的组织、优化和调动,最大限度排查和化解矛盾纠纷,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九龙县探索建立的“藏区涉虫草、菌类资源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的创新项目2016年被评为省级优秀创新项目,并参加了宣传部门开展的“好教材、好课程、好案例”评选推荐活动。

数说法治

我州建成州、县(市)、乡(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345个,协调中心专职副主任配备率100%;乡镇(街道)、村人民调解委员会覆盖率100%,建立各类调解组织及工作平台4592个,聘专(兼)职调解员和工作人员14715人。14个城区公安派出所实现人民调解组织进驻,联动调解成功各类矛盾纠纷1215件。全州建立重点领域专业人民调解组织206个,聘有专(兼)职调解员713名,2017年,全州18个交通事故联调平台,受理交通事故纠纷 3905件,调解结案3712件,进入诉讼12 件;全州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室)18个,调解结案劳动争议案件28件,调解结案成功率100%,仲裁结案劳动争议案36件,调解结案成功率100%;全州参与纠纷化解的社会组织169个,化解纠纷276件,建立社会专业调解组织134个,化解纠纷482件;全州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处婚姻纠纷1150件、邻里纠纷1150件;建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20个,建立妇女儿童维权站18个,调处婚姻家庭纠纷12件。全州各级调解组织通过“大调解”信息平台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5551件,成功调处5406件,调解成功率97.5%。一线调解员使用“随手调”手机系统调解矛盾纠纷1021件。

【故事】 有困难找网格员

甘孜县城某火锅店老板将装修工程外包,把装修资金交给了承包人,但承包人没有及时付给农民工工资(共计3万元),这批来自绵阳的民工找到火锅店老板讨要工资,影响了火锅店的生意,双方找到网格员冯盼请求调解,冯盼立即将这一情况向县监管中心上报,监管中心马上联系相关部门与网格员一道做调解工作,最终承包人付了工资。

“劳务纠纷在甘孜县有很多,接到诉求后,我们会报告监管中心,监管中心再联系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办案,争取达成庭外和解。”调解员高源说,自从甘孜县实行社会管理网格化后,群众有了诉求,都会在第一时间找到网格员请求办理。

灰色的制服上统一印制有网格员姓名、印制有“为人民服务”的蓝色公文包、手持终端机,这些都是网格员的统一标配。无论他们走到哪里,群众都会一眼认出,不管哪里发生了治安案件,他们都会出现在现场。“社区的所有居民都认识我们,有啥难事都会找我们办理。”冯盼自豪地说。

网格员在搜集群众诉求时,要求做到上报事件必须真实,事件叙述必须清楚,事件台帐必须健全,时间上报必须有图片。

“有困难找网格员”。现在,甘孜县群众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该县于2014年成立网格化服务管理监管中心,健全了20余项工作制度,将过去被动、定性和分散的管理,转变为主动、定量和信息化的“痕迹”管理。遍布全县的235个网格,通过235名专兼职网格员的精细化服务,以“万件小事暖民心”为主题,把工作做到群众心里。

“关口前移、上下联动、信息化支撑,是甘孜县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三大‘法宝’。”甘孜县政法委书记杨文武表示,依托网格化管理模式,畅通社会矛盾的信息收集、报送渠道,实行部门联动协作机制,整合综治、司法、民政等部门,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法院诉前调停“四调合一”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实现了部门对基层力量的优化组合以及矛盾化解的联动高效。同时,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受理、办理、转办、回复、监督的便捷作用,由系统实时录入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在第一时间交办到第一责任单位、责任人,解决以往社会矛盾分级逐级报送、处置流程复杂、效能低下等不足,促进矛盾化解提速增效。

截至目前,该县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累计采录户籍、流动人口、出租房等信息超过15万条。城乡网格员办理网格事件1.5万件,并通过民意微信群实时互动回应民生需求。

群众高兴地说:“自从有了‘网格化’,我们生活中很多杂事难事在最快的时间得到了解决,办事更加方便,邻里更加和谐,生活更加美好了!”

我州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把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依法常态化治理的有效载体,科学划分网格,合理搭建并高效运转“城镇四级”、“农村三级”体系,初步构建了“大事全网联动、中事多元参与、小事一格解决”的治理工作格局。

数说法治

截至目前,全州共划分各类网格3000多个,设置各级监管中心300多个,配备专兼职网格管理员3000多人;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共联动处理民生服务、治安隐患排查等各类事件20多万件,排查管理特殊人群、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等5万多次,为社会治理智能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故事】 “菜单普法”民最爱

“订婚有法律效力吗?女方家索要彩礼,我该怎么办?”

“出去打工时,公司让交保证金怎么办?”

“自己的住房想进入市场交易需要哪些手续?”

“别人借了我的钱不还,我可以通过法院帮助要回吗?”

“离婚时家庭财产和小孩的抚养问题达不成一致,我该怎么办?”

3月18日,炉霍县司法局首创的“菜单式”普法深深吸引了围观的农牧民群众,在农牧区,农牧民群众主动和司法局工作人员“对接”,要求了解自己迫切想了解的法律知识。

充古乡充古村村民尼玛告诉记者,县司法局把普法菜单发到村民手中,征求他们的法律需求,但他想了解的法律知识太多,挑了和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条款请工作人员进行解答。

“所谓菜单式法治宣传教育,就是按照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人群对法律的不同需求编制普法‘菜单’,发放到群众手中,由群众根据实际需要看单点题,然后按照群众点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具体说,就是组织普法依法治理成员单位、法律宣传骨干、司法行政人员等,定期收集整理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典型案例,以‘菜单’形式编制出内容丰富、分门别类的普法‘菜单’,供群众‘点单’选择。努力做到群众想了解什么就上门宣传什么,群众需要什么就送什么,从过去‘我宣传什么你听什么’转变为‘你需要什么我讲什么’,实现有的放矢、按需普法,从而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法治宣传教育切实做到法治宣传教育与对象相结合、与需求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炉霍县司法局负责人说。该县还制作发放了便民服务卡,在卡上公布宣讲组成员的联系电话,群众有法律需求可直接拨打电话进行咨询,随时解决群众的法律问题。

“私下买卖土地,随意侵占耕地、荒地修建房屋,买卖农村宅基地,任意改变土地的用途等等,都是违法行为,非法收入不会得到法律的保障,而且还会追究违法人员的法律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还要负刑事责任。”3月15日,康定市司法局李志筠精彩的法治宣讲引起了新都桥镇新一村、新二村和瓦泽乡营官村、瓦泽村村民的兴趣。李志筠结合生动的案例和新都桥片区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出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危害性和整治的必要性,向群众宣传了《土地管理法》《城乡建设规划法》《草原法》《河道管理法》《森林法》及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农村宅基地建设审批程序等,讲清开展违法建设整治的范围、整治阶段及时限,向群众宣讲了新都桥镇建设高原特色生态旅游集镇的规划,为违法乱象整治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高速公路修通后,新都桥必将成为众多游客的首选最佳目的地,只有环境整治好了,游客才会增多,我们的收入才会增加,我们坚决支持。”新都桥镇新一村村民达瓦说。

事实胜于雄辩,一处处违规建筑被依法拆除,违法犯罪人员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易懂的语言、实用的知识、悦目的形式——这样的普法,深受农牧民群众喜爱。在我州各地都能看见学法普法的生动场景。一些宣讲队把法律知识编成汉藏双语“脱口秀”,深入基层演出;一些法院在牧民聚居地建立流动法庭,让旁听的牧民看到现代司法在解决矛盾纠纷中的公开公正公平。

“手拉手倡行法治,心连心共建和谐”、“知法守法用法,和平和美和谐”,这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法治宣传语,张贴在我州街道社区,在乡村牧场上诵读传递。

我州在普法形式上注重以各类主题活动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培育“法律七进”示范点,以点带面,层层推进。《洛登学法》电视动漫、《法律相伴,快乐成长》等普法读本,“法治藏区你我同行”藏区法律知识竞赛等,内容丰富多彩,群众乐于接受。

道孚县鲜水镇前进二村村民青初听了服刑人员的“现身说法”后说,他们因为违法犯罪,失去了自由,通过教育改造,认识到他们的行为给社会、给家人带来的严重危害,我们深受教育,一定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数说法治

2017年,我州开展法治宣讲1431场次,覆盖农牧民群众30余万人次;推动建成乡村法治宣传栏605个、法律图书室(角)621个,制发汉藏双语法宣制品27.9万余件,举办专题法治培训192期,培养乡村法律明白人2943名,大力开展“法律七进”示范创建,择优推荐7个单位创建省级示范点,4个县被命名为“甘孜州法治示范县”,33个机关(单位)被命名为“甘孜州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22个乡镇(街道)被命名为“甘孜州法治示范乡镇(街道)”。法治宣传教育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示范创建的引领性作用进一步发挥。




  • 上一篇:折多山隧道设计方案通过专家组审定
  • 下一篇:夯实党在甘孜藏区的执政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