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为新闻“点睛” 为报纸“把脉”

《甘孜日报》    2015年01月12日

——本报《经济民生周刊》专题研讨会侧记













  ■ 记者 袁飞 杨燕 宋志勇 文/图
  《甘孜日报·经济民生周刊》自2012年11月创刊以来,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在报社党委和编委会的领导下,为推动全州经济发展、民生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在新媒体日益繁荣飞速发展的大趋势下,传统报纸却陷入生存发展的困境,其前景如何?其继续生存的土壤在哪里?需要怎样的对策保障其健康发展?为此,6日下午,本报党委、编委会特邀专家学者及各县通讯员齐聚一堂,为进一步办好《甘孜日报·经济民生周刊》“把脉”。会议紧紧围绕当前形势下我国经济类报纸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前景展开研讨,在与会人员的沟通交流中,从不同的角度对《甘孜日报·经济民生周刊》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新鲜的经验和做法以及为加快发展、促进繁荣所应做出的努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而切合实际的研究。
  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高级编辑、中国记协理事、中国新闻奖评委、四川省新闻专业高级职称评委、首届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原四川日报常务副总编辑、华西都市报总编辑刘为民认为,报纸周刊要紧扣时代脉搏,做到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生活相结合。他建议《经济民生周刊》经济民生周刊要把民生放在重要位置,要随时了解百姓的期盼,民生新闻是涉众性新闻,要关注“医、食、住、行、育、养、财、信”等内容,关注读者对信息的需求。要打开思路,深入思考,拓宽范围,推出有温度、有高度、有力度的文字;要做好选题,做好新闻策划,改进版风文风,提高感染力,满足受众需求。
  历任四川日报记者部副主任、副刊部副主任、天府周末主编、编委、编务总监、高级编辑,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委直接联系的高层次人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会副会长、四川省人才研究会副会长雷健在谈到《甘孜日报·经济民生周刊》时指出,经济民生周刊现有栏目设置非常好,有的文章很精彩。他希望大家继续一如既往地投身周刊工作,勤于学习思考,勤于交流提升;拓展写作领域,呈现文化元素;打造品牌栏目,关注经济发展;加强舆论监督,讲述百姓故事;加强深度报道,传递甘孜声音,学会使用新媒体,借鉴新型传播手段、表现方法,更好地服务读者。他认为《经济民生周刊》要与其他版面有所区别,要加强深度报道的力度,要采写一些有前瞻性的稿件,加强对民生的关注,要打造品牌栏目,丰富报纸版面。
  新闻的关键在于策划,报纸的生命更在策划,只有精心策划,才能不断提升报纸的感染力、亲和力、吸引力。州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丹就如何加强策划提出建议《经济民生周刊》做好定位,在服务性和贴近性上下功夫,拓展信息采集渠道,增强互动性。州旅游局副局长彭剑君也认为《经济民生周刊》作为党的喉舌,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提高影响力,同时要注重通讯员的培养。
  研讨会上,各县宣传部领导和基层通讯员更多的则是对于《甘孜日报·经济民生周刊》的一种新期待,纷纷提出许多好的建议意见。州卫校教师欧阳美书建议《经济民生周刊》结合地域特点,做得更深一些,要发挥周刊特点多做一些深度报道。来自乡城县委宣传部的何才华则建议,《经济民生周刊》多推出一些读者爱读的系列报道和主题报道。九龙县赵环建议《经济民生周刊》关注各县的信息平台,多做一些互动和信息交流。泸定县罗楚凯建议《经济民生周刊》继续加大对基层百姓故事的挖掘,让读者读到更多鲜活的故事,同时希望加大对基层通讯员的培养。康定县委宣传部的刘金元建议《经济民生周刊》加大深度报道和拓展性报道力度。雅江县的谢臣仁建议《经济民生周刊》要从拓展人文性、选题常态性、形式多样性、策划创新性、版式新颖性、视角互动性和角色转变性上下功夫,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理塘县的叶强平建议《经济民生周刊》要立足于深度报道、政策解读、专家解读,并开设民生热线、微声音等栏目。甘孜县的余应琼建议《经济民生周刊》推出的专题策划、栏目贴近基层,建议设立策划奖。炉霍县的胡筱红建议《经济民生周刊》增加80、90后栏目,形成定期专栏,来吸引年轻人的眼球。丹巴县杨全富则认为《经济民生周刊》对宣传正能量起到了好的作用,建议要多研究读者,扩大影响力。
  1月6日,尽管恰遇24节气的“小寒”,但在康定天路情谷九楼会议室里,却是温暖如春,会场内的热度与会场外的温度形成明显的反差,大家围绕如何进一步办好《甘孜日报·经济民生周刊》在此缕析得失、畅言未来,共商发展大计,共同期望,《甘孜日报·经济民生周刊》越办越好。
 
  • 上一篇:天路传奇写惊叹.
  • 下一篇:太阳部落的“光明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