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臭水塘”变成“景观湖”——康定市色龙村生态环境保护记

甘孜日报    2019年04月12日

青山簇拥、绿树环绕的色龙村。

◎本网记者 陈斌 张磊 张嗥 文/图

初春时节,记者走进康定市孔玉乡色龙村,放眼望去,一抹抹绿色在和煦的阳光下焕发勃勃生机,仿佛在接受春天的检阅,尽显盎然绿意。这里山峦叠翠,秀水澄澈,满目皆绿;这里宜居,宜游,让本地人引以为豪,让外来人流连忘返,置身其中,你会感受到这片热土的别样魅力。

“这几年变化太大了,走到哪里都是绿色。”色龙村村民陈永忠由衷地称赞。

陈永忠记忆里的这片土地就在家门口。以前,由于部分村民乱砍滥伐,开荒种地,缺少植被覆盖的山坡地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一眼望去,满目荒凉。“曾经这里裸土十分严重,好在栽植了桃树、杏树和花椒树,才护住了现在优美和谐的景色。”陈永忠回忆说。

6个月前,陈永忠房屋后面的山坡上,还是一片荒凉。现在,已是漫山的桃树、杏树。“现在村子周围的山坡全都披上绿装,这些坡地全都统一纳入了‘色龙有我一分地’的大盘子”,陈永忠介绍说,“冬末春初,村里那叫一个热闹,到处人头攒动,村民们挖坑、回填、栽植、覆土、保墒,植下了一片片新绿。”

在色龙村,来来往往的人们与记者擦肩而过,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民刘光彬告诉记者:“最近两年,我们这儿的变化的确比较大,以前的臭水塘变成了清澈的景观湖,过去的风沙不见了。水清了,山绿了,村庄越来越美,越来越好看了。”

远山有冷杉、近坡有经济林,通村路旁有人工湖泊、花卉走廊,色龙村生态环境正在发生精彩“蝶变”,让游客看得见山,望得见水。

在色龙村,记者恰巧碰到来此采风的彝族歌手奥杰阿格。他告诉记者,过了色龙隧道,自己就投入了绿色的怀抱,目之所及,到处绿意盎然,简直是“世外桃源”。“从城市到静谧的乡村,我心存感动。这里生态环境好、文化底蕴深厚,与内地很多地方不一样,将激发我的创作灵感。”

随着造林绿化工作的持续推进,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当人们迎着春风走进这里的山山水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村在林中、路在绿中、花在院中、人在景中”的秀丽画卷。

“近10年,在附近成片的森林内,早已听不到盗伐林木的斧锯声。”色龙村支部书记陈永强向记者介绍,10年前,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严禁私自砍伐国家、集体和他人的林木,严禁任何个人和单位在封山育林区乱砍乱伐、毁林开垦。现在村民们都明白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环境好了,美景才能变“钱景”,色龙的发展才能长久,大家的生活品质才能提高。

据陈永强介绍,自去年8月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里按照“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的要求,秉承绿色环保的规划理念,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立体布局,进行“绿化、美化、净化”,打造亮点示范;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对民居进行风貌改造,让当地村民吃上“生态旅游”这碗饭。

呵护绿水青山,既需要创新体制机制,也要从细节入手、因地制宜。近几年,色龙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按照“科学规划、集中连片、规模造林、打造精品”的总体思路,及早规划春季植树造林,短时间内完成了土地流转、苗木预定等项工作,打响植树造林攻坚战,大力实施了以植树造林为主的播绿护绿工程,使绿色成为最厚实的底色。截至目前,该村栽种景观树3700株,栽种花卉45亩。

孔玉乡色龙村植树种花只是康定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康定市深刻领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守住绿水青山就是守住金山银山”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紧盯重点领域、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坚决打赢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牢牢坚守绿水和青山。

“我们要管好绿水青山,共建绿水家园,让生态变财富,让美景变‘钱景’,让群众在绿色发展中共享红利。”康定市副市长杨恒向记者介绍,近年来,康定市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州行动,全力实施“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工程,构筑绿色通道生态屏障,采取乔灌花草结合,经济林与生态林、观赏林结合的方式,着力推进绿色景观生态长廊建设;构筑城乡村寨生态屏障,精心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加快城乡村寨适宜地带绿化建设,大力实施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同时,康定市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方向,聚焦优势转化,厚植发展后劲,奏响了生态旅游发展新篇章。






  • 上一篇:然央村的巨变——从“穷山沟”到美丽新村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