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妙笔绘就新时代美丽康定新画卷——写在康定市“两会”召开之际

甘孜日报    2019年01月22日


雅拉乡三道桥民族新村全貌。

苹果丰收果农脸笑

黑青稞喜获丰收。

呷巴乡铁索村大棚蔬菜基地

村民喜领分红。

牧民新居。


      ◎市委中心报道组 文/图

      2018年11月9日,“康定苹果”采摘品鉴现场会在时济乡杠江沟村举行。“以前还有搬家念头,现在苹果成为全家的致富果,今后日子会越来越好。”村民陈如全说,外迁的村民也纷纷返乡种植苹果。

      元旦前夕,康定市俄达门巴村村委会门口人头攒动,不少牧民群众数着手里的钱,脸上洋溢着笑容。蓝逸公司向87户奶农发放奶款46万元,奶农户均领到了5200多元的 奶款。

      临近春节,行走康定情歌故里,对乡亲们的精气神感受最深——贫困群众有底气,乡村“能人”有希望,党员干部有干劲。“把贫困户聚起来,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干部扑下身子,愿意干事,能干成事。”

     “日日行,能行千万里;天天做,能成千万事!”康定市委书记邓立军的一番话,道出了康定儿女决战脱贫的豪情,也道出了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憧憬!

     脱贫奔康  凝心聚力再攻坚

    1月11日下午16时42分,随着康定市吉居乡菜玉村主线开关合闸,吉居乡10千伏主线全部通电,早已等候在乡政府的干部群众看着灯亮的一刻,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吉居乡副乡长洛绒在这里工作了五年,他说:“我们乡的五个村都是深度贫困村,多年来,全乡电力基础设施一直非常薄弱,再加上线路老化等问题,供电质量很低,这两台康定市政府给便民服务中心赠送的空调,一直没有使用过。现在电网改造好了,我们乡有了充足稳定的电,我们一定要带领全乡群众走上脱贫致富奔康路。”

     电压稳了,电力足了,乡里脱贫更有信心了,“我们乡海拔不高,气候比较适宜种海椒、木耳、苹果等经济作物,但以前由于道路不通、电力质量不高、通信也不好,这些作物只能烂在地里。去年我们的路修好了,今年电也好了,我们打算成立一家海椒加工厂,生产豆瓣、泡椒等产品,再开设淘宝店,把乡里的农特产品卖出去,让大家日子越过越好!”乡党委书记赵骏胸有成竹地道出了他心中的打算。

     据悉,国网甘孜供电公司为吉居乡“电力助推脱贫攻坚”农网改造工程投资1638万,新建高低压线路69.8公里,新建台区23个,总容量1500千伏安,为吉居乡的脱贫奔康“蓄满电能”。

     康定市姑咱镇羊厂村距离姑咱镇5公里,全村56户、212人,耕地159亩、退耕还林地334亩,过去村里主要以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要收入来源,渠道单一,连解决温饱都成问题。直到2014年人均纯收入还只有3300元,贫困人口7户26人,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当时,经济收入低、基础设施差,全村人心涣散,甚至有6户20余人一度搬离了该村。

      羊厂村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通过反复比较和征求专家意见,大家一致认为种植大樱桃较为适合,但由于没有经验,群众普遍持怀疑和观望态度。看到这种情况后,村支部书记殷继林决定带头试种。

     2012年,殷继林到汉源县买回了50株大樱桃苗子,在村里开始试种。试种成功后,他与村“两委”商议,通过镇党委政府联系市农科局,找到川农大李博士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群众看到他种的大樱桃长势良好,打       消了先前的顾虑。截止目前,全村共种植大樱桃370亩、15000株,采取“支部+致富带头人+基地+农户”的合作社模式,2017年开展林下杭白菊种植,平均每亩增收达3000元;去年又启动了中药材生产加工厂房和毛驴养殖厂房建设,并在河坝一带种植了近100亩甜樱桃、枇杷等小杂水果,如今该村已成功脱贫。

     呷巴乡铁索村的老百姓世世代代都以种植青稞为生,绝大多数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7户,分布在6条深沟里,2015年俄达门巴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有精准识别贫困户19户。

      达瓦云措曾是铁索村的贫困户,现在她有两份工作:一份是在蔬菜基地务工,半年多的时间就挣了8000元工资;一份是在村里做保洁,每月收入500元。如今的铁索村建成了超过300亩的高原菜园子,种植14种瓜果蔬菜,2017年总产量300万斤,实现产值100多万元。收入的连年增长,使得铁索村2017年顺利实现了整村脱贫。

      丁真汪秋是瓦泽乡水桥村村民,曾经因病致贫,如今他开办了民居接待。2017年10月收入一万多元;他还在援建项目的工地上做工,又增收一万多元。整个水桥村2017年十一黄金周前开业的民居旅馆有30多户,总收入突破了20万元,1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水桥村民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俄达门巴村村民拉措抚养着3个女儿,2016年,她们还住在山上的黑帐篷里,后来,拉措的加水站每年可以增收两万多元。她的大女儿亚玛跟其他37位村民一起在木雅圣地景区工作,每月工资3000元。资源变资本,牧区变景区,牧民变股民,2017年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突破8000元。

      “感谢国家搞改革,中国发展有特色。五千年的文明史,传统文化树英德。人民努力再创业,家家有房又有车。”康定市金汤镇的周易洪表演一段快板后告诉村民,康定市已完成折东4005亩羊肚菌、1600亩青脆李等种植,同步推进5000亩干果基地建设,建成藏香猪、藏乡鸡养殖小区6个。

       2018年3月,州委作出实施“润育工程”决定,康定市围绕“感党恩、爱祖国、守法制、奔小康”这一主题,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正面宣传教育、浸润式引导,推动实施“润育工程”宣教聚力、文化浸润、文明引领、法治普及、典型示范“五大行动”。

       一年来,康定市“三创联动”迈出实质性步伐,强力推进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康定上榜全国“2018百佳深呼吸小城”名单;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争创天府旅游名县,成立全国首个“马文化旅游产业协会”,成功创建全省旅游扶贫示范区,全年接待游客突破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50亿元,两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俄达门巴村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四川百强名村”;康定荣获“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市”称号。

      2018年,康定市投入7.7亿元,实施交通项目55个,完成通乡通畅350公里。该市严格落实“六包”责任制,大力推行“一线攻坚法”,实施千人驻村、工程攻坚、百日攻坚“三大行动”;教育、卫生、住房、低保等各项扶贫政策全面兑现;整合资金4.9亿元,实施项目321个,贫困村基础设施“大变样”;增设非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3500万元,59个贫困村集体经济人均达91元,贫困村集体经济“大发展”;转移贫困劳动力2233人,开发公益岗位1492个,实现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1人就业,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从2017年的4281元增长到6179元,贫困人口收入“大增长”;21个乡镇“一低三有”、29个贫困村“一低五有”、726户贫困户“一超六有”全部达标,贫困发生率降至0.04%,顺利通过贫困县“摘帽”州级初验。

      面对“康定脱贫摘帽,即将迎来“省考”和“国考”这一严峻考验,康定市委书记邓立军,市委副书记、市长甲么信心满满地告诉笔者:“‘大考’当前,我们一定要以‘赶考’的激情和交‘红卷’的壮志,精心施策抓巩固,精准聚焦补短板,精细谋划促提升,奋力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拼搏战中,义无反顾地扛起脱贫摘帽新担当、展现脱贫攻坚新作为、书写脱贫奔康新答卷。”

      乡村振兴  擘画乡愁新愿景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绘就了新时代美丽乡村美好生活的新画卷。

     2018年4月, 州委书记刘成鸣在康定调研时强调:大渡河沿岸的康定、泸定、丹巴3县(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超前谋划,共同打造“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为主题的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带。去年5月,我州启动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在流域内全面实施精准脱贫攻坚、特色产业融合、生态宜居乡村建设、优秀文化传承、乡村社会善治、乡村人才聚集、全面奔康提升“七项行动”,全力打造28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8月底,泸定、康定、丹巴首批打造24个旅游示范村的工作方案编制完成。去年12月底召开的州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我州融入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要抓手,并明确了分片区、分梯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思路。

      腊月到,年味浓。1月19日,康定市时济乡若吉村一片忙碌景象,当地正在对民房进行风貌升级改造,这里将成为来自成都、重庆等地游客名符其实的“后花园”。

      时济乡距康定城32公里。大渡河自北向南流经时济乡。该乡与姑咱镇相接,与四川民族学院B区隔河相望。村落沿大渡河东岸缓坡而成,以山为景、水为源,形成“背枕高山、前瞰大河、田村相融”的山水格局,环境相对独立,有离尘不离城的世外桃源之意境。若吉村毗邻省道211线,村子三面环山,大渡河从村前流过,海拔低、日照足。从雅康高速泸定出站后,驱车约30分钟就能到达这里。

      据时济乡乡长杨佳英介绍,时济乡被列入甘孜州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名录,在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思路下,时济乡若吉村则提升为“康养+休闲”。

      因毗邻大渡河,雅康高速通车前,就有许多游客前来休闲度假。“雅康高速全线通车后,迎来大批游客,也为我们村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杨佳英称,若吉村有60多种水果,冬季气候宜人,将以“春花、夏果、秋景、冬养”八字方针,瞄准大渡河野钓、水果采摘、康养休闲等,升级改造后的民居将在今年5月开门迎客。

      提到风貌升级改造,若吉村村民就打心眼里高兴。因为成为乡村旅游示范村后,往后的日子更有盼头了。“若吉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走康养路子是对的。”村民奉光礼说。

      在康定市鱼通区境内的大渡河沿岸,生活着一支充满神秘色彩的、自称为“贵羌”的藏族特殊族群。距时济乡不远的麦崩乡,位于山顶和云巅之上,这里是神秘鱼通文化的腹地,周围雪山环绕,大渡河第一湾流经该乡。

      走进麦崩乡鱼通官寨,这里90%的民房是木石材质、飞檐雕梁、通天转梯,堪称传统建筑的“活化石”。“麦崩乡原有的6个贫困村,在2018年已实现全面脱贫。”麦崩乡党委书记徐培勤表示,为舍村、日央村60户民房正在进行民宿旅游打造,在“康养+旅游”的模式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该乡充分挖掘和保护鱼通文化,所有建筑全部依照传统鱼通民居进行设计翻修,打造具有独特鱼通文化的民宿旅游。

      2018年8月,乡村振兴鱼通官寨施工项目部在麦崩乡正式成立。麦崩乡党委书记徐培勤告诉笔者:“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当中,充分挖掘鱼通文化,比如耍牛皮灯、鱼通锅庄、鱼通刺绣等民俗文化,并在保护传承鱼通文化中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为将脱贫攻坚工作引向深入,麦崩乡瞄准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多次深入调研,决定打造脱贫奔康产业示范园。截至目前,麦崩乡已建成了以青脆李为主的产业示范园2300亩。同时同步推进了重楼、白芨、荆芥等中药材种植,以及土鸡、土猪、藏香猪等特色养殖业的发展。

     “截至目前 ,全乡脱贫奔康产业示范园初具规模,也为下一步的‘产业旺、农村美、农民富’,打下了坚实基础。”麦崩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高永康表示。

       1月7日,参加州十二届人大会三次会议的人大代表陈永强说,他要带领色龙群众,为实现大渡河沿岸乡村振兴“撸起袖子加油干”。

      眼下,陈永强带领色龙村委员会正式成立的永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全村34户161人。以“合作社+农户”方式,大力种植当地特色产业——羊肚菌和重楼,实现人均年收入增收15%。往日戴“贫困帽”的色龙村华丽转身成为了康定市首批产业脱贫示范村。色龙村先后被州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国家民委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被州委、州政府评为“文明村镇”、被康定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陈永强个人也荣获了“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十大新村带头人”等殊荣。

      如今,色龙村被列为康定市第一批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试点村寨。陈永强表示,要培育新产业、完善产业体系,发展农村产业经济;倡导绿色经济,发展生态体验旅游产业;满足村民需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力求农民生活更加富裕、更加美满;通过“政府指导、企业管理、村民参与”模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激发和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主动融入,自觉参与。

      一年来,康定市首批示范村重点项目正加力推进,鱼通坊完成了一期主体工程,为舍、日央“官园”绿化项目已完成60%,时济、日角、若吉“果园”项目民居接待示范户打造已完工35%,色龙“玉园”项目已完成整村绿化70%,姑咱康养休闲小镇“一核”加速成型。按照3月取得进展、5月精彩亮相的时间节点,高质量、高标准打造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

      2018年,康定市充分发挥全州示范引领作用,探索形成具有康定特色的“一城五核”发展思路,编制完成《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大渡河流域康养谷》等12个规划;立足“成都后花园·康养加休闲”定位,投入7000万元,实施大渡河流域示范区建设,在全州率先启动为舍、若吉、色龙等8个示范村建设,全力打造“一核五园”。乡村振兴现场会在康召开,“康定经验”在全州推广。达杠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康定被列入全省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市。

      按照折东“小特精”思路,大力发展林果、种养殖产业,种植3000亩仙桃、4005亩羊肚菌、5000亩干果、6000亩中药材、8000亩水果,养殖藏香猪7000头,新增4000张民宿床位。

     今年,康定将以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市”为目标,加快建设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投资5000万元,全面完成为舍、若吉、色龙等8个示范村打造,确保3月初见成效、5月精彩亮相;全面完成玉龙西、色乌绒等7个村规划编制,实施麦崩、时济、孔玉等片区整体打造;加快推进移民安置点建设;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深化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挖掘文化底蕴,保护自然风光,让城镇建设保留特色、融入自然;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公共文化建设,用最民族、最接地气的文艺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星级评比活动,完成鱼通、甲根坝、贡嘎山撤乡建镇,建设幸福美丽新村40个。

     民营经济  昂首走进春天里

     翻开康定民营经济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起笔不凡,落画精彩。

     那是改革开放40年来,无数商界精英挺立市场经济潮头,激流勇进的坚定身影;那是一批批民营企业家搏击商海、劈波斩浪书写的一部生动传奇。

     市场的搏击之路,历来荆棘密布。“康定民族贸成立于1950年,2002年10月在国企改革后成立了股份制民营企业——康定民族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秉承‘诚实守信、货真价实’、‘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       一、客户至上’的经营理念,已成为全州最大的商贸流通企业。”去年12月底,荣获“改革开放40年四川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称号的该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邓雪凯谦逊地说。

     据邓雪凯介绍,目前公司经营商品品种已多达2万种,拥有零售网点40个,其中直销店25个,商务部万村千乡项目加盟店15个,员工280人。

     据了解,仅去年该公司全年销售总额就达到3.2亿元,缴纳税金1500万元;16年来,公司累计缴纳税金已突破1.5亿元。而职工年人均工资从成立时的11929元增长到了2017年的54989元。目前,公司已安置就业260人,其中下岗职工10人、大中专毕业生112人、退伍军人2人、社会特困人员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110人。

    “多亏了小邓总,不然我和女儿真不知该怎么办!”采访中,该公司女员工罗燕红激动地流出了眼泪。她说:“丈夫两年前因病去世时,小邓总组织公司全体员工给我和孩子捐款,并用捐款帮女儿买了5万元的教育保险, 如今我和女儿住在廉租房里,孩子每月还能领到低保。”

     康定民贸公司做大做强之后,积极投身我州精准扶贫。我州贫困地区土特产养在深闺、销路无门,当地老百姓只好端着“金饭碗”受穷,甚至有的老百姓还挣扎在贫困线上。公司利用资源为全州各县(市)的土特产品提供展示和销售平台,甘孜县的水淘糌粑、巴塘醋椒、得荣树椒、九龙花椒、乡城菜籽油等都可以无条件进入该公司销售平台,并与供货商签订包销协议。公司还与康定蓝逸高原食品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共同为贫困农牧民寻找产业脱贫的切入点,保证他们的农产品有销路。自从实施合作以来,效果非常好,让部分贫困农牧民逐步脱贫致富。

     去年9月29日,康定市甲根坝乡政府大院内人头攒动。119户贫困户把刚刚收获的38772.5斤本地产黑青稞,卖给康定市洞波酒业有限公司,直接增收10.9万元。

     该乡日泽村刚脱贫的贫困户四郎拥忠卖了1500多斤黑青稞,他说:“多亏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引进酒业公司解决了我们卖青稞的难题。如今,我家已经脱贫了,房子刚刚装修完了,1500多斤黑青稞根据协议每斤卖2.8元,今天我家就卖了4200元。”

     康定市呷巴乡木弄村呷让翁姆种了15亩黑青稞。她说:“过去,我们村都是土路,交通不便,种出来的黑青稞卖不出好价钱,只好自己吃,吃不完的只有库存起来,但又担心烂掉。我们有了通村水泥路之后,就有企业来订单收购了。”

     据包村干部慈仁佳措介绍,黑青稞是有机粗粮,而木弄村种出的黑青稞是康定折多山以西片区最好的,颗粒饱满,口感较好。“但过去市场太小,交通闭塞,农户大多是把黑青稞存在家里自给自足。但我们这里最大资源就是黑青稞,所以我们想帮助农户实现黑青稞价值最大化。”慈仁佳措说,“2017年底,与洞波酒业公司签了黑青稞种植合同,我们村种植了1000亩。”

      木弄村成立黑青稞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筛选验收种子、统一施肥、统一收割、统一销售。慈仁佳措说:“在完成订单面积之外,我们还有300亩黑青稞。我们将通过农户自筹并结合扶贫产业周转金、农牧局项目资金,筹资130多万元建一个磨房,把订单外的黑青稞加工成糌粑出售,售价可达16元/斤,相当于1斤黑青稞可提高11元的价值。”慈仁佳措估计,由于有企业的订单带动,到去年10月,全村人均增加黑青稞销售收入4000元左右。

     “2018年,全乡在3个村发展3000亩订单黑青稞。像这样大规模的种植,全乡都还是第一次。”呷巴乡党委书记扎珠说,“为了能与洞波酒业长期合作,我们进行了摸底调查,确保每家每户的种子质量,确保每亩有260斤的产量。同时,我乡也将重点打造粗加工产品和黑青稞品牌,解决老百姓增收与就业问题,进而实现稳定脱贫和全面小康。”

     “黑青稞为五粮之首,其营养价值远超其他同类粮食。我们过去曾尝试加工青稞面、青稞米花糖、青稞面膜等产品,但其市场需求始终没有青稞酒的需求大。”康定市洞波酒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欣说,“我们2017年9月收购了10万斤黑青稞,运到泸州生产基地生产青稞酒,解决了传统青稞酒度数低、口感差、后劲大、容易上头等问题。”

      在康定市委、市政府的鼎力支持下,康定市洞波酒业有限公司作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农特产品类重点示范企业,2018年初,与康定市折西片区6个乡镇签下订单打造万亩黑青稞示范种植基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展村集体经济,达到解决老百姓长期就业、青稞销路畅通和持续增收致富的目的。

     罗欣说:“黑青稞的市场价一般在2.3—2.5元/斤,我们的收购价为2.8元/斤。我们通过规范化管理,让村民的种植技术得到提升、产量得到提高。同时,计划在康定市构建黑青稞酒包装生产线和生产观光旅游示范点,通过工业参观形式,接轨我州‘全域旅游’战略,力求实现多方共赢。”

     “2018年,通过企业带动,我们发展了1万亩的黑青稞订单面积。”康定市农牧科技和供销合作局产业股股长冉国华说,“光有酒厂的订单还不够,我们的黑青稞还需积极拓展市场营销和品牌创建。”

冉国华认为,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之下,若再沿袭一家一户的种植,产业发展就有难度。冉国华建议,通过成立农民合作社的方式流转土地进行连片规模化、机械化生产,这样农户就有了土地流转收入和务工收 入,而单位面积的产量也有望提高到三四百斤,成本节约了,效益提升了。

     据了解,康定市洞波酒业有限公司是康定市委、市政府为积极响应州委、州政府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及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战略而孵化培育的重点类农特产品企业。洞波酒业旨在打造全国一流青稞酒类企业,树立藏区特色知名品牌,实现宣传藏区文化、提升甘孜品牌、打造康定名片,同时达到百姓长期就业,持续增收致富的目的。康定市洞波酒业有限公司主动肩负社会责任,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百姓受益”的发展思路,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探索农特产品精深加工,研发出“洞波”黑青稞酒系列产品,同时在折西片区打造出了“万亩黑青棵种植示范基地”,带动了6个乡镇、71个行政村、2.6万余人订单种植黑青稞,助力950户建档立卡户、3865名贫困人口脱贫,为康定市脱贫攻坚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全市民营企业助力脱贫攻坚作出了示范。

     2018年,康定市民营经济呈现出百舸争流的向好发展态势,龙源石膏生产线技改工程顺利实施,蓝逸牦牛饮料自动化改造项目全面完成,洞波酒业泸州生产基地竣工投产。启动新都桥绿色高载能产业园区前期工作,鸳鸯坝药业园区成功纳入全省重点园区培育目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增速全州领先。新都桥综合物流园区加快建设,冷链仓储物流项目进展顺利,实施省级电子商务脱贫奔康示范县建设,54个乡、村电子商务站点全面建成,市、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成功入选2018年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面启动“放心舒心消费城市”创建,城乡市场繁荣,商品供应充足,新增企业369户、个体工商户1256户,市场主体总量达8040户,被评为全州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0.93亿元,增长7%。

     2019年,康定市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全面落实省“20条”政策、州“18条”举措,旗帜鲜明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从夯实硬件基础和营造发展环境两方面着手,主动搭建政企联席平台,深入推进“政银企”合作,加强信贷支持,帮助民营企业减压解困;全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决破解政务服务差、行政审批慢、项目建设难等问题,最大限度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和创业热情,营造全社会重商、尊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年内培育个体工商户900户,全力推进“个转企”“企升规”,力争金鑫矿业旅游公司上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4%以上。

     采访中,康定市委书记邓立军坚定地说:“作为我州首位城市,康定市将始终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和州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紧扣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和州委总体工作格局,以‘永远在路上’的韧劲、‘重振行装再出发’的激情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着眼基层党建这一总抓手,围绕脱贫奔康和长治久安这两个关键,持续给力实施‘六大战略’,精准发力推进‘三创联动’,精致打造大渡河流域康定境内乡村振兴示范区,精明扶持民营企业、壮大民营经济,力求在脱贫提速、发展提效、民生提质的攻坚实践中,不断提升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更加务实的奋斗姿态激情书写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康定答卷’,以更加出色的实干实效实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上一篇:写在康定市政协二届三次会议召开之际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