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穷山沟长出“摇钱树”

甘孜日报    2018年05月28日

村主任“耍”微信种桃树,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尼玛带领村民种桃树。

五月的得荣县徐龙乡尼中村,处处姹紫嫣红,艳丽的桃花点缀着这个离县城85公里的深山小乡。此时正值毛桃移栽季节,在沿路两公里多的通村公路旁,村民们正在村主任尼玛的带领下种植桃树新苗,这已经是两年来的第二次下苗了。对于尼中村的村民来说,这些弱不禁风的桃苗,不仅是他们增收致富的主要依靠,更是他们留给后代子孙的一份礼物。而这些,最早却始于村主任尼玛“耍”微信......

◎扎西彭措 文/图

外出培训学会『耍』微信

发展乡村旅游陡然增信心

故事要从2016年的一次培训开始说起。时任徐龙乡尼中村的村主任尼玛被县委指派与其他村的村主任一起,到香格里拉考察乡村旅游。第一次走出大山的尼玛,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地走遍了香格里拉各个乡村旅游示范村,为期几天的学习,不仅让他明白了什么是乡村旅游,而且还坚定了他回乡发展乡村旅游的决心和信心。而就在那次培训中,同行的工作人员教会了他使用微信。回村后,他带头建了一个群,取名“尼中村”。

尼玛告诉笔者,培训结束回村后,他就开始琢磨怎样发展尼中村的乡村旅游。土生土长的他,带着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运用起培训学到的大数据知识,科学分析当地土地、水源、气候、交通、地理位置,并在微信群里将这些和培训老师讲的习总书记“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精神一遍一遍地讲给村民们听。“尼玛村长的话虽然听得不是很懂,但好像就是说种树能挣钱。”村民更登说。通过尼玛苦口婆心的动员后,村民和他达成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第一个共识:种树!

“第一次种树,我带着村民们在村里种核桃,但存活率不高。后来看到附近村有人来收购桃仁,我就萌生了想种桃树的念头。”去年底,适逢党的十九大隆重召开,村上来了乡镇宣讲员,“宣讲员说中央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得知州里也有不少县因为发展乡村旅游,让当地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时,我就更坚定了发展乡村旅游的信心,要将村子打造成桃花村。”尼玛说。

自决心下定后,尼玛就时时关注中央经济频道,一旦发现关于桃花旅游的报道,他马上在微信群里提示村民收看,并拍摄电视里的美景画面,熟练地打开“尼中村”微信群,分享给大家。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也会自发地将各自拍摄的桃花美景发至群里。

挨家挨户宣传细动员

尼中村转眼变成『桃花村』

笔者了解到,尼中村村民从去年起就开始种植桃树,先是在村里自建的种植基地里的营养带上种植幼苗,然后迁种到地里,去年试种的400多株毛桃,存活率达到了98%以上。今年初,尼中村村委会先后召开3次会议,商议沿着公路种植毛桃、引水和育苗等事宜,并多次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宣传发动。

起初,村民们对此并不完全支持和理解。尼玛作为尼日村转变观念的“第一人”,带着村两委班子从习总书记提出的“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到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村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针,从县委提出的“一个引领、两个基础、三大产业、做精县城、建美乡村”的发展理念到绿色生态带给子孙后代的千秋福祉,挨家挨户地做村民思想工作。“我告诉他们,绿化环境、美化家园是留给子孙的最好福祉,同时毛桃既可以人食用、又能作牲口饲料,桃仁还能卖出好价钱,每年都有固定的销售渠道,大家完全不用担心卖不出去。去年,我们村里以85元/公斤的价格出售桃仁,多的人家收入高达5000元,少的也能卖到2000多元呢。我还告诉村民,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打造‘桃花村’品牌,吸引游客,发展乡村旅游,这样才能实现稳定脱贫、持续增收、快速致富、大步奔康。”那段时间,“尼中村”微信群里一刻不停的消息提示声见证了他的坚持,最终村两委赢得了群众的支持。

今年4月15日,尼日村正式启动实施引水工作,将3公里外的水源引到了村口、修建蓄水池,村民们沿着公路的护栏架起钢管,并在管道每6米处设立一个水龙头,以“一龙头一窝树”的方式,实现2.8公里的进村路桃树种植全覆盖。

据尼玛透露,该村还计划明年在通村公路另一边建设绿化工程,并在入村道口建立旅游大门。 “旅游要有文化内涵,这是培训老师告诉我的......”种完桃树,尼玛又开始在微信群里引导村民保存古老的生活用具和文化产物,并计划在村里建一个文化遗产馆。

“不管以后打造‘桃花村’能否成功,我都觉得种桃树是对的,因为祖祖辈辈都要在这里生活,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我们也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如果环境变美了,又能挣到钱,还能留给子孙一份绿色的财富,那就真的是‘呀莫热!’”村民次姆说。




  • 上一篇: 新龙县以“案”普法联动“打假”
  • 下一篇:乡城精准决战脱贫“摘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