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党政要闻 >> 浏览文章

当好“白玉粮仓”当家人——记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仁青康珠

甘孜日报    2021年07月20日

◎本网记者 李娅妮

定步村“懒汉庄稼”摇变“致富花海”,扎马村“撂荒瘠地”生出“藜麦田田”,格沙村“庭院经济”放养“藏鸡鸡苗”……十村十景。在白玉县东北方向,全县人口第二大乡镇——赠科乡,良田映着笑脸,满是夏日光景。

从“重点班”刷到“后进班”

党委书记仁青康珠,穿梭在大棚、庭院、基地间,看看这儿的有机蔬菜、红皮土豆,观观那儿的高山雪菊、水磨糌粑。几位脱贫户直往他怀里塞蔬果,嘴上一个劲地夸:“我们赠科能有今天,多亏你这个当家人!”

虽说婉拒了乡亲们的盛情,可仁青康珠心里却跟抹了蜜似的。四年多前的一次谈话,仿佛又萦绕于耳畔。那是2016年冬,县委组织部长找仁青康珠谈话,要他担任赠科乡党委书记。

“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心头一百个不愿意!”提及当年人事变动,仁青康珠坦言,“我那时任河坡镇‘一把手’,离县城近不说,经济基础又好,乡里乡亲富足。突然让我远调赠科乡,这不就跟从‘重点班’刷到‘后进班’一样嘛!”

可组织部长一番话改变了仁青康珠的想法。“我至今清楚记得部长所言:‘好班长带后进班,过百招才够劲’。赠科乡脱贫攻坚输在了起跑线上,相信你一定能扭转局面,在这条赛道上赶超回来。”

是年12月26日上任,仁青康珠好几夜没合眼,心里七上八下。当年的赠科乡和“明星镇”河坡镇相较自是云泥,甚至在全县都是远近闻名的落后垫底乡,一言以蔽之:积弱积困、贫苦交加。

村多户多人口多、地偏路烂距县远、赤贫面广程度深。仁青康珠回忆说,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乡”无疑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全乡没个合作社,更没个集体经济。不仅经济举步维艰,老百姓人心涣散、等靠要思想严重,大家多种‘懒庄稼’;更夸张的是,外出乞讨的恶习积弊已久,最严重的定步村有50多户家庭成员流浪在外。”

“三个目标”开新局

“为民要先知民,民事要如家事。”仁青康珠上任之初,给自己定下三个目标:一是带领全乡农牧民群众如期摘帽脱贫增收;二是打造一支年轻化高质素的村支两委队伍;三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基层党务为民谋福机制。

这年藏历新年前,仁青康珠忙着召集老村干、老前辈开恳谈会、听民情,并在一次次走村入户的调研中“摸家底”:全乡耕地面积2.7万余亩,平均海拔约3200米,16个行政村中有9个贫困村,919户4313名常驻人口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338户1604人、低保户则有193户767人,主产青稞、土豆、芫根等传统单一的农作物。

“摸实了家底,我才晓得如何当好家。当时还有不少老村干泼冷水、发牢骚。和他们一轮轮‘过招’后,他们见识了党委政府‘真扶贫扶真贫’的决心和能力,现在好几个都成了致富带头人。”仁青康珠说。

凝聚起乡贤人心,仁青康珠为乡亲端出“第一道菜”,即改善人居。彼时,白玉县城到赠科85公里的通乡公路还未硬化,进出十分不便;更亟需破解的是,全乡四分之一群众的住房大都土夯破败、年久失修,大多数村民改善居住环境的意愿强烈。

仁青康珠自己当即率先揽下了全乡最贫弱的3户建房任务。“其中两户是单亲养孩、因病致贫家庭;另一户是三无人员且患精神疾病,他当时住在半高山一岩洞,怎么劝都不肯下山,总以为党委政府给他免费建房后,会强行卖了他的牛羊抵房账。”仁青康珠每每念及于此仍感喟颇多。

下任务压担子、党员干部示范、村支两委带头,用好国家八万建房补助、家家户户投工投劳、林业部门审批木料原建材……到2018年,全乡需易地扶贫搬迁50户、新建房屋85户、维修加固房屋180户的人居住房环境改善目标全部顺利达成,“三无人员泽仁降措也最终被说服,搬进了我们为他在山下建的100多平新藏房里。住了1年多后,他真正相信是国家免费给他修的,现在走到哪儿都说‘感谢共产党’!”

挪出穷窝的同时,仁青康珠一直琢磨:如何一改赠科人“吃饭从来望天收”“牲畜出栏很抵触”的心理?他先领着老村干、种养户、村民代表连跑州、县多个乡镇“取经问道”,打开一波人的眼界思路,“这波人很快带头开路。他们都明白赠科乡资源在于地广,发展种植养殖业潜力大,有奔头。”

乡村振兴有奔头

群情激奋干劲十足,仁青康珠不甘于后,很快取得县脱贫攻坚办支持,一面开展市场调研建高标准农田,一面引进白玉农发公司等企业建园区、基地、大棚,“那么多‘空壳村空心化’问题突出,我一门心思只想依托唯一的土地优势把特色支柱产业做起来,让赠科人的钱袋子鼓起来。”

从一开始,以定步村为核心流转部分村民千亩土地试点种植有机蔬菜、高原油菜、藜麦燕麦、中藏药材、雪菊皇菊,到2019年拓展到临近3个村3000多亩土地,直至目前辐射全乡多个村1万多亩土地;未来1到2年因后续配套灌溉渠系细支末梢的彻底畅通,种植面积将发展至3万余亩。

如今,赠科乡村村因地制宜采取“支部+公司+农户”的产业托管模式,建特色集体经济合作社,村民创收方式层出不穷:流转土地每亩每年少说收益500元,就近务工每天每人少说收益100元,村集体经济每年每户分红千元、数千元不等。

“我该算乡里的‘第一只螃蟹’,是被仁青书记‘逼’上致富路的。”定布村村民布都笑言:“书记刚来赠科时,我只是我们村的村民代表,书记就动员我先流转土地、带头到基地打工。我仅做小工,一年轻松挣1万多元,还能一边顾家一边学习菊花种植技术。现在算上土地流转费和务工工资两项,我家每年收入最差都有6万多元,比以前单纯放牧、挖虫草、捡菌子、种青稞不晓得强了好多倍。”

乡,还是这个乡;村,还是那些村。同样的赠曲河,流淌的不再是苦涩的失落,而是幸福的甘泉。

这些年来,赠科乡村民土地租赁费累计收益280万余元,务工劳务费用累计收益180余万元,村民采摘野生菌、鲜菊花等资源收益累计40万元;此外,白玉农发公司还为11个建档立卡户提供长期固定务工岗位;乡党委政府更是多次通过“请专家、办讲座、田间实训”等方式,累计为2000余人次提供技能培训。

“眼下,S458线白玉县城经赠科至甘孜格萨尔机场段年内就要通车了,我们白玉县‘黑山羊+藏菊’州级现代农业园区也创建成功了。我只愿通过人居环境改造、基地园区升级挖潜、产业振兴持续加力……带领赠科百姓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幸福。”仁青康珠最近推广宣介“乡村振兴庭院经济行动”不亦乐乎,还忙着为养殖户们发放第一批藏鸡鸡苗。



  • 上一篇:告别“第一险” 踏上绿色发展大道
  • 下一篇:我州召开原藏民团老兵代表联谊座谈会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dzyw/72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