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专题 >> 浏览文章

加快广电事业发展 强化“舆论导人”工程

《甘孜日报》    2014年10月14日

■ 州委常委、副州长 张昊
  今年四月,国家广电总局安排我到甘孜州挂职,来州时间虽然不长,但我已经融入了新的工作环境。
  一、推进群众工作,发挥广播电视喉舌作用
  我州群众工作全覆盖工作,与党中央提出的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谋而合,是与党的重大理论与具体实践的有机结合,是群众观、方法论在甘孜藏区的生动实践和运用。广播电视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的重要宣传阵地,是党保持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重要“窗口”。因此,广播电视系统积极推动群众工作,首先要解决群众的收听、收看需求,让更多的群众听到党和政府的声音,满足农牧区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要在广播电视宣传中围绕党委政府工作,突出群众最想听最想看的内容,制作播出符合甘孜实际、体现甘孜特色的广播电视节目,让群众喜欢看喜欢听,产生共鸣。
  二、拓宽覆盖渠道,让人民群众看得到、听得懂
  近年来,甘孜州广播影视部门大力加强传播能力建设,传播水平显著提高,但广播电视覆盖还存在“盲点、盲区”。2012年,我州启动了广播电视农牧区无线覆盖工程,在康定、道孚两县启动了试点工程。目前,州县广播电视节目覆盖率达到31.2%。按照州委、州政府安排,2014年我州将投入资金6000万元,在石渠、色达、甘孜、道孚四县全面实施州县节目无线覆盖工程。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2014省级财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安排200万元,建设100个村的广播村村响,让州县广播节目在人口相对集中区域先响起来。
  三、提升节目质量,让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老百姓看到、听到了本州、本县的广播电视节目,他们还希望看到质量更高,更“接地气”的本地节目,但当前州县广播电视节目水平还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目前,除州电视台基本实现频道专业化外,其他各县台的节目仅滞留于开设本地新闻栏目,专题节目创作极少,个别县电视自办节目不足2个小时,各县基本没有自办广播节目。据2014年统计,全州仅有7个县保持汉语每日新闻,7个县开设了藏语新闻。各县的节目大多局限于时政新闻,有创意、有策划、有突破、“三贴近”的作品很少。究其原因,有人、财、物多方面因素,为有效提高州县广播电视节目质量,一方面要州县政府要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系统要鼓励节目、栏目创新,推进精品节目制作,力争藏语新闻有新突破。同时不断提升译制能力和水平,注重译制质量。为提高群众收视质量,2014年州广电网络公司将启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高标准、高起点推进我州州本级有线广电网络数字电视整转和网络双向化改造。2015年全面完成州本级城市及农村用户的有线广电网络数字电视整转工作,停止播出模拟电视节目。
  四、加大人才培养,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
  推动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人才是关键。州委高度重视广电人才工作,将各县广播电视台编制增加到30个,但各县落实难度较大。由于工作条件差,待遇低等原因,各县的广电队伍流动性大,引不进、留不住专业人才。目前,除康定县电视台外,各县电视台在编人员平均不足15人,从事采编播专业技术人员仅有3至9人。同时广播电视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导致广播电视节目量少质差,节目水平难以提升。近年,我州先后选派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到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电视台等学校和单位进行专业进修或跟台实习。聘请教授学者来州专业培训技术人员超过700人次。今年,四川传媒学院甘孜广电班50名学员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充实到各县广播电视部门。但这离我州广电工作的人才需求还远不够,我们还需拓宽引进人才的渠道,引进人才;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现有人才队伍素质。
  来州短暂的两年时间里,我一定在州委的领导下,脚踏实地,开拓进取,努力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
 
  • 上一篇:扎实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
  • 下一篇:正确认识宗教民族问题 切实维护甘孜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