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村晚”秀出年味 汇聚重建力量

甘孜日报    2023年02月06日

泸定县举行春之颂“启航新征程 幸福中国年”灾区文艺活动

图为活动现场。

◎本网记者 李娅妮 文/图

龙腾狮跃、民族乐舞、小品舞剧、诗歌朗诵……1月24日,农历大年初三,在“9·5”泸定地震灾区得妥镇繁荣集中过渡安置点一台别开生面的“村晚”激情上演。没有华丽舞台,没有明星献唱,却以乡村风光为幕布,又以本土“民星”为“代言”,为灾区群众送上村味、年味、春味满溢的新春祝福。

锣鼓喧天起伏,游龙舞狮逗趣,上午10时,大型地方民俗秀《龙腾狮跃耀新春》拉开了“村晚”——泸定县春之颂“启航新征程 幸福中国年”灾区文艺活动的序幕。该活动作为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之一,以“感恩奋进 大展宏图”为主题,多采用泸定百姓、受灾群众自编自导、自演自赏的作品,讲身边事、感党的恩、道家国爱、赞新生活。

开场迅速点燃热烈欢快的“村晚”主题氛围。随后的10余个节目,来自省、州、县的各专业或业余文化团体通过原汁原味的表演将饱含泸定乡土气息、村风民情、人文底蕴及农民富、农村美的乡村新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整台“村晚”在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方面的内容选材占不少篇幅,更凸显了泸定人民、灾区群众感党的恩、建新家园、再启新程的立意高度,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歌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歌舞类节目中,音乐舞剧《奋进之路》选取各级党员干部呕心沥血、各族人民共克时艰、广大官兵赤胆忠心、各界人士肝胆相照的抗震救灾经历,将干部群众从光荣传统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上演新时代“飞夺泸定桥”式救援的故事娓娓道来;原创歌曲《春风吹过索桥来》是紧扣红色文化和泸定精神为主线创作出的“本土非遗山歌+民族歌舞串烧”;彝族舞蹈《同心筑梦·荞祭》则用既朴质又不乏仪式感的彝家荞祭民俗舞表现劳作、丰收、过年的欢乐景象,以“小家”映“大家”尽显受灾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感恩、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每年央视及各大卫视春晚,语言类节目最火。泸定县举办的这台“村晚”也不例外。根据泸定县乡村振兴工作中发生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小品《爱在堡子村》,不仅将村里近些年发生的大变化和乡村轶事搬上舞台,还不忘在轻松诙谐的氛围中宣传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百姓在欢声笑语里“看”懂政策、“听”懂政策,提高知晓率。

得妥镇紫雅场村村民罗建琼笑意连连更感动满满地说,“这台‘村晚’办进我们受灾群众心里面。节目特别接地气,都是身边人身边事,演员一开腔更是让春节的喜庆热闹气氛拉满,给我们安置点群众带来一箩筐欢乐,感谢党和政府的关心,我们定要自己努力,不拖后腿,把日子越过越好!”

泸定县文化广播电视旅游局局长江水介绍,本台“村晚”节目大都取材于灾区的人和事;一部分由灾区群众自编自导自演,希望通过“乡音”传递“党音”的这种形式,将灾区群众积极向上、自力更生、不等不靠的精神面貌展现出来,也进一步激发灾区人民恢复重建的强烈信心。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冒滚石、穿荆棘、连夜徒步翻过3座山组织村民自救的基层村支部书记张平,坚守彝乡22年、甘当彝寨里的“孩子王”的“四川好人”王君,转移群众、宣传政策、大灾面前显大爱的普通群众代表刘林华……穿插在文艺演出间隙的感恩访谈及第二届“泸定好人”表彰环节,将“村晚”活动推向高潮;台下观众用经久不息的掌声,向在抗震救灾、灾后恢复重建、建设社会主义新泸定事业进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致以崇高的敬意。

得妥镇发旺村村民倪俊虎湿了眼眶地说,“这些好人好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就发生在鸡毛蒜皮的日常生活里,但最终都很不平凡,因为这些普通人勇敢、善良、无私……闪光的品质,最后就汇聚成榜样的力量,值得敬佩和学习。”

本台“村晚”在歌伴舞《领航》中圆满落幕。据了解,此次活动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主办,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活动的成功举办,既充分展示了红城绿谷传统文化的特色亮点,还充分发挥了文艺节目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激励、引导和教育作用,表达了灾区群众加快恢复重建的坚定意志,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

下一步,泸定县将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信念坚定、团结奋斗、勇往直前”的泸定精神鼓舞下,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步伐,奋力推进“重建泸定奋斗年、民生泸定改革年、重塑泸定巩固年”专项行动走深走实,同时,强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合,在迎新春、走基层的形式中送文化、种文化、传精神。



  • 上一篇:春节我在岗 别样“年味”叫坚守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shms/86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