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让幸福的歌声传遍康巴

甘孜日报    2022年05月10日

我州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微治理”扎紧“大平安篱笆墙”综述之二

◎本网记者 李娅妮

实打实润育·一格多员“压担子”

维护社会和谐与安宁,除了“雷霆”,还需“细雨”。

让“社区环境的卫生死角”摇身一变为“焕然一新的网红食堂”,一劳永逸地解决了曾经社区社容有碍观瞻、场所租赁额外开支等难题。益西康珠所在的白玉县建设镇河东社区,辖20小区户籍人口1423户2378人,居民139户259人,人员流动性大、困难诉求多样,曾是该县名副其实的大型老旧社区。

“一桌椅一电脑,连本花名册都没得;社区通知开会,最后只来了7个人;楼道小巷院坝,垃圾简直见惯不怪。”回想刚任河东社区党支部书记时,益西康珠心凉半截,特别不是滋味,“一盘散沙、生活懒散、陋习一堆,真不晓得我能管得好不,大家能把日子过得好不?”

对“如何解决治理难题”这事,白玉县委、县政府同样高度重视,积极琢磨对策。几年的摸索,“发挥党员先锋作用”“大家协商解决诉求”“志愿队伍延展服务”……一项项“破题之举”在河东社区渐渐落地,特别是自“一格多员”的“金点子”出炉后,街镇党员干部编入网格,“网格事、格内办”的联动力量日趋增强,居民和社区走得愈发近了,大家被解决的诉求也便多了。

其中,全面落实辖区单位在职党员“双报到双服务”是“一格多员”在社区真正扎根收效的务实举措。“一方面激励在职党员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群众活动,一方面将辖区单位、在职党员每次带来的米面油等按序一户不落地分发到居民手中。”益西康珠介绍说,整合在职党员、网格员、志愿者、居民等群防群治人员,纳入社区三级网格员管理,逐步形成“以专带群、专群结合、条块结合、多元参与”的全区群防群治工作体系。

在河东社区办公室的外墙上,一面告示栏上静静贴满了“双报到双服务”履行单。为实现便民服务最大化,社区报到党员还积极拓宽服务范围,诸如政策宣传、法律咨询、医疗卫生、青少年教育、助老助残助学等方面内容。

而河东社区党委引导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另一举措,同样踩准了鼓点、步调。“我们探索建立了由社区党委、居委会、网格员、辖区单位、在职党员、居民代表等共同参与的‘大家协商制度’。迄今为止,共商议解决了公共设施维修、扶贫帮困、社区建设、服务群众等方面问题数百余件,为社区居民办成了不少实事、好事。”

益西康珠一一列举:医护义诊定期进社入户、消防通道彻底畅通、环境死角一扫而空、办公区域一目了然、志愿队伍人数大增、矛盾调处有章可循……

在越来越多居民心中,对河东社区的“留恋”陡增。最让大家津津乐道的是,社区日益凸显的“菜单式”服务治理模式。从公益志愿服务繁多到“有事好商量”平台启用,从社区活动四季不断到集体经济好戏连台……

一年年,眼见着启动各种提档升级工程的河东社区,风貌改造、整修道路、厕所革命、完善水电、优化路灯、规划车位、布设天网、垃圾分类、外墙翻新、景观彩绘……社区面貌一新,成了全县智慧平安的“明星社区”。

如今,甘孜全域网格化服务管理载体日益健全的可远不止河东社区一隅。人民群众最盼望什么、最关心什么,哪里感觉不幸福、不快乐、不满意,甘孜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径的探索实践就跟进到哪里。

目前,全州上下已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依法常态化治理的有效载体,把寺庙、牧民定居点、虫草采挖点等纳入网格管理,科学划分3286个网格,配备专兼职网格管理员5423人、乡镇政法委员289名、常职村社维稳综治员2119人,创省州“平安细胞”289个,搭建“有事来协商”平台38个,培育枢纽型社会组织9个、培养“本地”社工员2568人、注册志愿者18万余人。

同时,合理搭建并高效运转“城镇四级”、“农村三级”体系,处理各类事件78万余件,初步构建了“大事全网联动、中事多元参与、小事一格解决”的治理工作格局;此外,还致力健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载体,共建帮教矫正小组1900多个,有效促进政府、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帮教机制落地落实……群策群力、基层共治的良好局面呼之欲出。

硬碰硬谋划·创新载体“探路子”

市域治理新探索,服务为民不打烊。自2020年开始,新龙县在积极推进党建引领,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在基层实践的同时,紧盯县、乡、村“351”试点工程,视通宵镇塔布村为主体,以平安建设为方向,纵深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村创建。

这一创建不仅大大提升了乡镇片区的治安水平,而且拉近了党委政府与农牧民群众的距离,被当地干部职工凝练地总结为“‘滴灌式’法宣浸润、‘飞地式’法律服务、‘保姆式’民事代办、‘流动式’信访接待”。

如今,走进新龙县通宵镇塔布村村委会,一楼活动室修缮一新,专设了塔布村“飞地式”法律服务点、“保姆式”民事代办点、“流动式”信访接待点,各点不仅配齐了桌椅板凳、登记薄、管理台账,还在显眼墙面上张贴了双语版的规章制度、服务事项、办事流程等。

其间,“飞地式”法律服务点多功能办公室最是吸引人眼球,“前来咨询的村民,不少表示和律师‘网聊’,就晓得如何解决问题了,特别方便!”通宵镇党委副书记银小龙介绍,刚刚咨询结束的是本村一位非婚生子的女子,就男方支付抚养费等问题向律师进行了详细询问。

至于这个“飞地式”法律服务点是如何有效使用的?银小龙解释说,建设初衷便是为了有效解决当前“一村一法律顾问”服务质效不高,法律顾问服务半径大、时间少、成本高等系列问题,县委、县政府牵头投入资金10万元,选择塔布村创新实施“一村一法律顾问”实体化建设工程,进一步满足塔布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

一方面配齐电脑、LED屏、摄像头等办公设备,一方面与四川英特信律师事务所签订“一村一法律顾问”协议,建立直接连通的视频会议系统:A端以塔布村“飞地式”法律服务点多功能办公室为基点,B端与四川英特信律师事务所签约律师办公电脑直连;前期由民事代办工作人员收集群众法律服务需求,原则在法律服务事项达到2个小时以上“农牧群众、双语干部、签约律师”的咨询模式,与法律顾问对接适时进行视频通话,打通畅联渠道、解决语言障碍,为群众提供法律意见、法律咨询、代书、指导申请法律援助等服务,实现当事人“咨询、受理、办理”一体化。

而就“保姆式”民事代办点和“流动式”信访接待点的打造,通宵镇副镇长、塔布村网格员泽仁翁姆直言:“其实,镇、村干部职工经年累月都在替村民代办很多事物,只不过现在将这些事项固定下来,进一步细化、优化、制度化,真正打通服务百姓的‘最后一米’!”

她表示,该民事代办点自建立之日起即严格按照“便民高效、群众自愿、公开透明、依法办事、无偿代办”原则,配备两名工作人员轮流值班,每周一、周三全天服务;同时发放便民服务卡,建立起“村两委负责待办事项登记、分流、反馈+乡镇干部负责乡级民事代办+县级联系单位干部负责县级民事代办”的三级工作体系,无偿代办农村宅基地、建房用地等领域证照,银行业务、户籍问题、快递收寄等生活服务,提供扶(赡)养、土地承包、惠民政策等业务咨询,让干部多费心、群众少跑腿,解决群众因语言、文化、出行等障碍常跑冤枉路的问题。

不仅如此,为了切实做到“将触角延伸到最基层,让微治理释放出大能量”,“流动式”信访接待点同步挂牌成立。塔布村支部书记泽翁所登笑言:“我们村是全县出了名的和谐团结幸福村,但哪个敢保证哪个没点想讨的说法、想解决的问题啦!现在有了这个更接地气的信访接待点,还是‘流动式’的,我们村民心头更有安全感、更有底气。”

“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该“流动式”信访接待点由县信访中心牵头,整合力量组建工作专班、落实专人,采取带案下访、入户寻访、定点接访、跟踪回访的“一站式”服务方式,每月下访原则不少于2次,把群众反映强烈、急难愁盼的问题解决在家门口,保持“平安塔布”连续6年“零纠纷零信访”的成绩。

新龙县“平安塔布”区域特色亮点自是纷呈,我州各地不断创新治理方式,同样可圈可点——

一个个藏蓝双肩包、一座座流动警务室、一颗颗为民服务心,自去年6月起,色达县甲学镇派出所的9名民警每周至少有4天时间会背着各自的“警务背包”蹚水越岭;他们进村寨、访牧场、入人户,率全州之先创新推出“背包警务”新模式,一举打通了服务农牧民的“最后一米”,温暖了数千牧民群众的心。

“一套材料‘零跑步’。只需在手机上下载一个营商通APP,全程在线申请,太方便快捷了。”康定市民张恩育对开办小餐馆便捷的办证经历记忆犹新。他回忆,一通咨询电话、半天时间不到,在市政服务中心市场监管窗口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就顺利办结领取到“三证合一”改革后的营业执照,这是全州行政审批、政务服务等部门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大实惠”。

白玉县人民法院阿察镇法庭的“背包法官”们,发挥便携式科技技术,把“法律门诊”开到村民家门口,紧盯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经济往来、土地资源权属等纠纷和问题,通过就地立案、庭审等工作,审理村民们的“急难愁盼”案件,让村民感受到司法便利,防止各类“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发生。

近几年,我州各县(市)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以自治法治德治数治“四治”融合为路径,健全常态治理“五大载体”,在坚持行之有效的传统经验和做法基础上,树立新理念、运用新技术、建立新机制,逐步完善市域社会治理的方式手段,人民群众治安满意度连续4年稳步提升,测评结果跻身全省前列,实现基层治理机构由单到众、治理力量由弱到强、治理体系由散到聚、社会组织从无到有的较大转变,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体制全面形成。



  • 上一篇:她用信念和担当唱响民族团结之歌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shms/80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