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以石为鉴:探索旧石器时代文化 追寻人类历史轨迹

甘孜日报    2021年10月19日

观察地层.JPG

观察地层。

古DNA样品.JPG

古DNA样品提取。

考古绘图.JPG

考古绘图。

阿舍利工具组.jpg

阿舍利工具组合。

现场考察.JPG

现场考察。

◎本网记者 张亚贤/文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图

文明起源与人类起源、农业起源并列考古学三大研究课题。旧石器时代是史前史的第一篇章,对早期文明的研究,旧石器时代有序曲的角色。旧石器时代极其漫长,而旧石器时代遗址中保留最多的人类行为遗存是石制品,立足于石制品技术特征,可以总结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基本特点,从而探究中华文明的旧石器文化基础。

9月27日,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宣布在稻城县发现一处面积约100万平方米的旧石器遗址——皮洛遗址。这处遗址是一处时空位置特殊、规模宏大、地层保存完好、文化序列清楚、遗物遗迹丰富、技术特色鲜明、多种文化因素叠加的罕见的大型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七个文化层共出土6000余件石制品和用火遗迹,系统展示了“砾石石器组合—阿舍利技术体系—石片石器体系”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过程,首次建立了中国西南地区具有标志性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序列。遗址发现的手斧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术遗存,也是目前东亚地区形态最典型、制作最精美、技术最成熟、组合最完备的阿舍利组合,为研究、旧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提供了关键的证据。

西方先进、东方落后?

新发现手斧遗存“擦掉”文化分割线

石器,几乎是早期人类的唯一生产要素。手斧,是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创造并使用的重要工具,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定型工具,具有对称性、多功能性,可用于砍伐、狩猎等,有人称它为“人类心灵之窗”。旧石器考古学上,根据石器技术可划分为五个不同的技术模式,分别为奥杜威文化(砾石石器、石片石器)—阿舍利文化(手斧等)—莫斯特文化(勒瓦娄哇技术)—石叶—细石叶等五个文化阶段。而手斧是阿舍利文化的代表性石器之一,由于它左右两边和正反两面基本对称,因此被公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种标准化加工的重型工具,代表了古人类进化在直立人时期石器加工制作的最高技术境界。阿舍利文化一度成为种族优劣论的依据。

“手斧在制作前就要在脑中形成目标产品的基本模样,专业上称为‘概念模版’,这说明当时的人已经具备复杂思维能力。他们清楚自己需要一个复杂、规整的目标产品。”四川省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室主任郑喆轩说。

上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人类学家莫维斯认为,在旧石器时代,从英国的中北部到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板块附近划出一条“文化线”。位于该线以西、以南的地区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先进地区,以西方的手斧文化传统为代表;而位于该线以东的中国等地区是以制造砍砸器传统为特征的“文化滞后的边缘地区”,缺少手斧等较为精细的石器及技术,人们后来把这条“文化线”称为“莫维斯线”。在西方考古学界,“莫维斯线”被奉为圭臬。

中国旧石器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高星曾在皮洛遗址专家研讨会上直言:“我觉得‘莫维斯线’可以擦掉了。”据了解,近年来,我国考古人在百色、洛南等地也发现了手斧体系,除了数量较少以外,技术方面总体而言也和西方有所不同。而皮洛遗址发现的手斧,两面(侧)对称均衡加工、薄化处理,是在中国甚至东亚发现的最典型、制作最精美、组合最完备、技术最成熟的一套体系,完全可以和西方晚期阿舍利遗存媲美。这就彻底解决了有关“莫维斯线”的争论,为研究、认识旧石器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不同地区人群的关系提供了珍贵、关键的证据和信息。高星等参加研讨会的一众专家认为,“皮洛遗址发现的阿舍利技术遗存可以说把‘莫维斯线’擦掉了,为争论画上了句号。”

构建区域旧石器文化序列

揭示早期人类征服青藏高原历史进程

据专家介绍,皮洛遗址完整保留、系统展示了“砾石石器组合—阿舍利技术体系—石片石器体系”的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过程,首次建立了四川和中国西南地区连贯、具有标志性的旧石器时代特定时段的文化序列。

去年10月底,省考古院在稻城进一步展开调查勘探;今年4月底,省考古院联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展开发掘,更多发现接踵而来。在发掘探方里,可清楚看到两米多深的地层呈现出红、黄、灰白等不同颜色。郑喆轩介绍,不同地层对应的时间以万年计,根据测年,即使是最上面的地层,距今至少13万年以上。这些不同时期的地层均有石器出土:一层以下发现石核、砍砸器、重型刮削器等砾石石器组合;三层发现手斧、薄刃斧等阿舍利工业石器;二层的石制品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石英质的小石片石器,另一种是小型两面器。不同文化层的平面上也可看到早期人类的活动面,有人工用火和加工石器的迹象。经过5个月的田野发掘和对地表遗物的系统采集,考古队揭露了多个人类活动面和用火、打制石器遗迹,发现石制品近万件。可以说整个遗址,完整展示砾石石器—手斧—石片石器的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

那么,“砾石石器组合—阿舍利技术体系—石片石器体系”三个连续性文化的出现意味着什么?郑喆轩介绍,“不同石器组合说明其有可能为不同的人群创造,亦或是同一人群为了适应环境的改变所做出的技术适应,同时表明在10余万年前,远古人类在此地有着长期、频繁的活动。”他说,在同一处发现三个人类的文化阶段,这在世界上都非常罕见。“三个发展阶段代表着文化的变化,能够清晰反映出人类征服高原的历史过程。”尤其是连续的地层堆积、完好的埋藏条件和清楚的石器技术演变序列,展现了早期人类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能力、方式和历史进程,提供了该地区古环境变化与人类适应耦合关系的重要生态背景和年代学标尺。

皮洛遗址“横空出世”

让多元文化荟萃的稻城更加神秘

稻城位于中国大香格里拉旅游区的核心区域,境内海拔高差大、立体气候明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立体气候特征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貌结构和层次众多的原生自然景观,孕育了原始独特、个性鲜明的地域文化,构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以亚丁、海子山、俄初山、红草地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世界闻名,无不展现了“香格里拉”的神秘意境;以藏传佛教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民居文化、土陶文化等组合而成的人文景观古朴厚重,无不诠释着“香巴拉”的和谐之美。如今,皮洛遗址的“横空出世”,让稻城又增加了一层神秘面纱,多元文化荟萃的稻城也愈发让人着迷。

在这片历史悠久的厚重的土地上,多姿多彩的文化绽放着属于自己的精彩。这不,城东的皮洛遗址发掘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城南的阿西土陶也在历经百年洗礼的古老技艺下熠熠生辉。

阿西土陶,又称藏族黑陶,既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藏族手工艺产品,也是稻城亚丁“四绝”之一,极具地域文化特色。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衍生的特殊泥土加上古老的制陶技艺,使阿西土陶深受藏族民众的偏爱,还有人不远千里慕名前来订购。据了解,黑陶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距今7000多年的余姚河姆渡文化的原始黑陶,其制作工艺在距今4000多年前就达到了中国制陶的巅峰状态。

话其究竟,皮洛遗址的手斧和阿西的土陶其实一脉相承,它们都是雪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同前人的智慧碰撞的结晶。这“蓝色星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成为了人类文明进程见证者和记录者,同时,我们也期待,有了“皮洛遗址”的稻城文化更加多元、更加荟萃。




  • 上一篇:锦江区第六批对口支援队大力助推炉霍市政建设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shms/75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