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绿叶对根的情意

甘孜日报    2020年07月22日

乡城退休干部王华支教助学回报桑梓

图为王华正在授课。

   ◎本网记者 谢臣仁 张亚贤/文 受访者/图

   她退休十余年, 本可以惬意地打发退休时间, 却怀揣支教梦想, 毅然回乡,访遍贫困学子家庭,帮助4名寒门学子走入大学校门,完成大学学业。

   她年近花甲,却甘当“搬运工”,牵线搭桥,将无数爱心人士拧成一股绳。数十名支教老师走进藏乡,爱心太阳能热水器温暖寒冬……她把无数重庆人的爱心“搬进”乡城中学,为这里的孩子点亮一盏盏希望之灯。

   她就是我州州委党史研究室退休老人王华,她默默地做着这一切,只因对三尺讲台的留恋不舍,只因对贫困学子的关爱牵挂,只因对乡城的无限热爱和割舍不下的高原情结。

   王华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乡城人,1980年从康定师范学校数理专业班毕业后分配到乡城中学任教,后工作调动到州级机关,虽然改行,依然放不下钟爱的三尺讲台。

   2013年3月,王华应邀前往中国科学院见证儿子博士论文答辩,席间与上海交 大博导何士刚、华东师大博导王智如二位教授交流时,聊到儿子从初中三年级就开始独自到重庆、南京、上海求学,得到众多师长相助。为了感恩回报,她计划利用暑假到西部地区支教。她的这个设想与两位教授不谋而合,当即确定了“烛光点拨”义务支教的项目。后来从上海、浙江、广东、重庆、成都等地先后组织28位老师参与其中。2013年7月,在州委老干局和州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烛光点拨”义务支教活动如期启动。针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的落差,利用暑期进行中、小学师资培训。

   随后四年,王华一直秉持着“以好的心态感染人、好的行动带动人、好的声音凝聚人”的心态,在支教助学的路上坚定前行。她和团队一起先后前往贵州兴仁、云南怒江、四川康定和乡城等地支教。她说,28位老师的真诚合作、17位爱心捐赠者的鼎力相助,还有兄弟姊妹的理解支持都是她从事公益的力量源泉。

   “我们四兄妹都是乡城中学毕业的学生,我们很高兴能略尽绵薄之力回报乡城的养育之恩。尽管兄弟姊妹都要上班,但是他们依然不遗余力地支持我做公益。”王华告诉记者,2016年4月,四兄妹精心准备并筹资,帮助老人们走出乡城,飞到了山城重庆观光旅游。她说,老人们虽然大字不识一个,但都是勤俭持家、相夫教子的行家里手,敦促孩子们勤学苦读,成功把子孙培养成才。飞机、火车、轮船,这些城市中普通人的习以为常的交通方式让惯于节俭的老人们过足了瘾,重庆国际大都市的风采让老人们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我的祖国》。“弘扬孝老爱亲、尊师尚学的优良传统,儿时承诺终于得以实现。”王华满面笑容地说。

   2017年8月下旬,还有一周新学年就要开学了,但有13位老师因种种原因离开了乡城中学,这让校长和老师们陷入了深深的忧虑。得知这一情况后,王华兄妹紧急联系了“重庆绿叶义工”。那时,王华陪同张海峰会长带领工作人员深入乡城中学实地考察、采集资料。随即做好公益广告发布消息,短短几天就收到来自全国35名教育工作者的报名。经过严格筛选,为乡城中学成功招募到7名支教老师。首批选送的7名“绿叶”支教老师很快融入乡城中学课堂教学,把知识传授给藏区的孩子。此后,王华兄妹又协调重庆“龙城义工”招募到5位支教老师。至此,爱心正能量从山城重庆跨越山水传递到乡城,以爱的力量感动藏区,引领孩子们向上、向善、向美。

   除了身体力行重新站上讲台、多方奔走招募支教老师外,慷慨解囊资助贫困学子也是王华一直坚持的事情。2015年暑假到乡城支教时,她了解到有几个高考成绩优秀但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需要帮助。于是9月份,王华和她的团队启动了“烛光点拨助学基金”,每月筹资3400元用于帮助优秀贫困大学生。截止今年6月,五年内共有17位老师和研究生出资,帮助5位大学生完成了他们的“大学梦”,走上了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

   人们常常讨论,什么是人生幸福?事业有成、出人头地或许是一种,财务自由、儿女孝顺或许是一种,闲云野鹤、悠然自得可能也算一种。而王华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答案:爱与奉献。

   这位可敬的老人,放弃退休后的安逸生活,选择支教助学回报桑梓,她把爱全部倾注在孩子身上,为发展乡城教育不遗余力。在爱与奉献中,点亮了一盏盏希望之灯,也成就了一个精彩的人生。

  • 上一篇:汛期送考卷 使命重如山
  • 下一篇:珠海老板的甘孜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