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粽”情端午文化永传

甘孜日报    2020年06月25日

康定市民正在挑选粽叶。

图为康定市民正在家包粽子。

   ◎本网见习记者 白玛央忠 文/图

   节日是一个民族传统的载体,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特有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人们的基本价值观和感情基础,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

   弘扬传统 让节日文化代代相传

   近年来,“洋节日”逐渐走进市民的生活中,还有逐渐走进中小学生生活的趋势,甚至有些人热衷于组织这些“洋节日”的活动。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近日,记者就“中国人该不该过‘洋节日’?”作了调查。

   退休干部李先生说:“过洋节要适度,我们不应该崇洋媚外,更要弘扬我国传统节日,保护我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

   今年刚参加工作的吴彦东说:“我不过洋节日,有些人完全都不懂那些洋节日的来源、意义就跟着凑热闹,比如圣诞节最初是一个宗教节日,所以我只过本民族的节日。”

   康定市某中学老师说:“中国的传统节日积淀了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认为中国人应该先做到守护好传统的中国节,再去适度了解、体验一些他国的节日,那才真正是按‘国际惯例’,与‘国际接轨’。”

   重视传统节日是国人的共同感受,但节越过越淡也是不争的事实。从目前的情况来讲,我们的传统节日的确太需要被重视了。

   过去国家穷,大家都盼着能吃好的、穿好的,传统节日就成了人们改善生活的一大时机;可现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工作节奏加快,人们特别希望能在过节时放松平常绷得太紧的神经,宣泄压抑太久的情绪。“洋节”恰好在某种程度上迎合了人们的这种需求, 也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节日民俗是一个民族的盛典, 它绝对不是简单的吃喝穿戴。当务之急是要还原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还它们一个“本真面目”。  作为中国人,要认识和了解我们的节日, 要传承我们的节日文化,通过多种形式让我们的身边人乃至下一代懂得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

   传承历史让节日文化焕发活力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当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升华,但绝不是简单的复古,也不是盲目的继承,而是古为今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是摒弃消极落后,继承积极创新的思想,是‘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的创造性华丽转变。”关于如何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州教体局民族教育科吴姓科长的一席话引人深思。

   中国传统节日之所以能够被代代相传至今,其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中国古代,普通平民终其一生挣扎于解决温饱的边缘,他们对于传统节日的认知就像海市蜃楼般渺茫,过节对他们来说或许只是正月里舞狮的热闹,又或者是集市上一次换购,谁会关心传统节日文化如何传承?但现代,时代不同了,我们解决了温饱,开始注重精神追求,更加注重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归属感,于是有了传承,有了创新。

   吴科长告诉记者:“现当下,传统节日对内是民族认同,对外是民族形象。我们作为世界上唯一文明从未中断过的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使得我们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不亚于任何一种外来节日。”

   弘扬传统节日,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的华丽转变。在“互联网+”的新时代,我们要跟上当代科技发展的步伐,将中国传统节日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中,使其与节日庆典、礼仪规范、民风民俗相衔接,与文艺体育、旅游休闲、饮食医药、服装服饰等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多形式、多渠道让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活”起来。

   有学者认为,一事物或观念若绵延三代及以上者,即具有传统的意义;其延续时间愈长,则文化价值愈高。从每个个体来说,传承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永远不可推卸的使命。从《成语大会》到《诗词大会》,从《见字如面》到《朗读者》,近期多档汉语文化类节目备受追捧,充分展示出年青一代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有理想、有情怀、有能力,让很多人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分量、价值。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使传统节日文化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精神家园,让更多的人认识、体验、欣赏传统节日,养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传统节日文化焕发时代活力。

   根植于心传承节日文化从娃娃抓起

   今年6月25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通过端午节更应该增强我们的传统意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

   还记得当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韩国申遗端午节”事件吗?对此记者采访到州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据其介绍,2009中国的申遗主要内容标签是“节日、传说中的人、船”,韩国的端午申遗内容主要标签是“节日,舞蹈、演出”。而韩国2005年申遗成功的是“江陵端午祭”,而非“端午节”,这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并且韩国在端午祭申遗中也说明了端午节原本是中国的节日,传到韩国已经有1500多年了,可见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因此,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也属于中国。但这次事件却为我们提高文化保护意识敲响了警钟。

   少年强则国强,中国改革开放后国家面貌日新月异,在物质文明极大发展的同时,我们应同时将中华民族璀璨历史文化与节日文化发扬光大。

   6月22日,记者来到康定市实验小学,二年级一班的教室里,班主任徐老师正在给孩子们普及中国传统节日知识:“我们的主要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个节日背后都有着鲜活灵动的故事,充满了文化底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无限智慧……”接着就给孩子们讲解了将要迎来的端午节来源与风俗。

   “每年传统节日来临前,我们都会给孩子们举行相应的活动,像去年端午节我们就举行了端午知识小竞赛、包粽子大赛等活动,今年由于疫情原因,我们取消了相关活动,采取为孩子们讲解端午节来源、历史演变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与文化。”康定市实验小学校长扎西卓玛说。

   “历年来,我们通过读传统故事小人书、画粽子、家长老师给孩子包粽子等活动,让孩子和家长都有传播传统文化的参与感,把民族自豪感融入传统节日和日常生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州幼儿园晏园长说。

   粽艾飘香惟愿人们平安健康

   提到端午,有人会想到,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会想到江畔龙舟竞技,百舸争流;会想到五彩绳和避五毒,还会想到艾叶和粽香,家的味道。

   “棕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旧时的这首民谣,唱的是端午节的习俗和情怀。

   小时候不懂,只知道艾叶的味道很特别,父亲说,它有神奇的魔力,把所有的灾祸和毒害都挡在门外。

   长大后明白,“采艾以为人,悬于门户上,以攘毒气。”那是家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把艾叶挂在门上,惟愿家人平安健康。

   而粽子的醇香,更是说不出的情长。相信大家都尝过华丽包装的精品粽,也吃过独门秘制的绝味粽,但是都不及家人包的粽子香。

   在康定市民贸公司上班的周女士说:“提到端午,我的记忆里都有这样一幕,母亲把雪白的糯米装进带着清香的粽叶里,再放上馅料,卷起粽叶,用马莲绳扎紧,然后放进锅里。漫长的等待后,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粽子终于出锅了,迫不及待咬上一口,糯糯的、香香的,心里被幸福填充得满满的,再也塞不进任何烦恼。”

  • 上一篇:康定市人民检察院召开绩效考核目标......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