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曲格山下抗疫人

甘孜日报    2020年03月15日

   ◎王芳

   新龙县是个隐秘了千百年的世外桃源,山川、草原湖泊及与世无争的土地皆盛放着原生态的特殊魅力。然而,一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打破了这片宁静,雅砻江岸的县医院一片忙碌,也有恐慌笼罩其中。

   五岁的小央金拼尽全力想挣脱***手,哭声惊恐:“阿妈放开,我好怕啊!”***脸被口罩严严实实遮住,打针阿姨裹得像画本里的“女巫”,她害怕极了,奋力挣扎,护士一针下去竟扎到了自己的手。院感科主任王兵立即安排,将忐忑的护士隔离起来,然后想办法逗乐小央金,消除了她的恐惧,她伸出了小胳膊,注射顺利完成。

   央金是新冠肺炎疑似病人,被针扎伤的护士让在藏区行医25年的王兵很担心。新冠肺炎病毒具有强传染性,一旦接触了这类病人,必须强制隔离观察,直到完全排除。这是一个漫长的等待,病人和医护人员都必须有耐性和巨大的承受力。很幸运,经重重筛查,小央金只是支气管肺炎,他们才安放下悬着的心。

   大年初三,王兵和妻子正在成都金堂休年假,接到返岗通知就马不停蹄赶回医院。医院被定为疫情防控医院,院领导高度重视,全面部署防控工作,医护人员纷纷写下请战书。身为党员的王兵主动请缨到了感染科,因为具备扎实的医疗技术和领导能力,被指定为防控救治一线的带头人。感染科是从各科室抽调10名骨干医护人员临时组建的部门,人手缺、条件简陋是感染科最大的困难。为缓解防护服的严重不足,他们每天坚持六小时以上不喝水,无特殊情况不出隔离病区;因穿着厚厚的防护服,给病人做检查不能有半点松懈;除救治隔离病人外,还要做好宣传、消毒、检测、记录和安慰工作;给病人打饭送饭,送电炉烤火,送开水;给整个科室数次消毒,由于太冷,喷过消毒液的地面瞬间结冰,稍有不慎就会重重摔倒;水管常被冻住,必须一直打开才能接到水……虽然这些困难让王兵有些发愁,但他深知肩上担子重,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已成常态,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而他的医生妻子也忙于抗疫之中,他们成了同一座城市的牛郎织女。

   “王主任,有个产妇和一对双胞胎婴儿马上要转到感染科来,请做好接收准备!”妇产科急促的电话打断了王兵的思绪。疫情就是命令,刻不容缓,王兵立即安排医护人员在门口候着。几分钟后,产妇和她的双胞胎儿子被送到了感染科。

   医生查房时发现产妇曾接触过高危病源,其丈夫和婆婆顿时吓得束手无策,到了感染科,两人还在发抖。初生婴儿免疫力低下,隔离起来也非常棘手,因母亲被隔离无法喂乳,每次从保温箱里抱出来喂奶粉,护士们慎之又慎。小家伙的爸爸和奶奶在隔离区外看见护士无微不至照顾着孩子,热泪盈眶,哽咽着感谢。

   1月30日下午,感染科接收了肺炎疑似病人扎西,16岁的他正处于严重的叛逆期,不明原因的持续发烧使他的情绪极度烦躁,对医护人员严重抵触,完全拒绝治疗。王兵了解到扎西小时候曾被母亲的肺结核传染过,因家境贫寒,一直没得到彻底治疗,他决定以此为突破口,让全科医护人员轮流耐心与他沟通,宣传国家免费治疗结核病的优惠政策。消除其担忧和烦躁后,扎西终于安静下来,配合治疗。

   待安妥扎西已是晚上11点多了。尤拉西乡卫生院打来电话,说有个肺炎疑似病人急需送县医院隔离治疗。这是新龙最冷的时候,寒风能吹进人骨头里去。王兵放下电话和一个医护人员冒着大雪赶往尤拉西乡。救护车在蜿蜒的冰雪路上颠簸了一个多小时才到目的地。17岁的学生仁孜在发高烧,看着与儿子年纪相仿的仁孜瑟瑟发抖,王兵感觉心被人狠狠揪了一把,他迅速将仁孜扶上救护车送往县医院。

   隔离后,仁孜每天用微信给家人报平安,用手机网上学习。可是第三天,他一脸秋霜地坐着发呆。王兵得知他手机欠费了,马上给他代缴了一百元话费,仁孜向父母报了平安,握着手机眼里噙着泪花说:“妈妈不用再担心了,父亲也不用骑摩托跑几十公里来医院了解情况了。”后来,仁孜喜欢和王兵交心了,说王医生像极了他的父亲。

   经过近两月的持续战斗,感染科团队共处置医学隔离留观病例12人,新冠病毒肺炎疑似病例2人,医学隔离治疗9人。即便隔离病人出院后,也有很多后续工作要做,抗疫路上仍旧有他们忙碌的身影。也许,他们履行的职责算不了惊天动地,也称不上赫赫战功,却像曲格山的一棵树,雅砻江的一滴水,草原上的一根草,默默地奉献着。

  • 上一篇:女支书一家的抗疫故事
  • 下一篇:齐心战“疫” “电”亮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