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个藏族小村庄走出56名民族干部

甘孜日报    2019年08月22日

山花映照的中木村。

    ◎强巴 洛绒吉村

        中木,藏语意为“母牦牛耕耘的祥瑞沃土”或“高原之魂野牦牛栖息地”。中木村,位于川滇交界的得荣县,栖息在母亲河——金沙江畔。因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五谷丰登,素有“康南粮仓”之美誉,却因山高路远,交通闭塞,与世隔绝,成为得荣县最为偏僻的行政村。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世代以牧羊种田为生的得荣中木人,秉承“唯有读书才有出路”的理念,起早贪黑,辛苦劳作,就是为了让新一代中木人走出大山,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呕心沥血流大汗,功到迟早成效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木村一共走出了56名民族干部,还有24名大学生正在高校求学,成为得荣县民族干部和大学生最多的行政村。这56名民族干部中,有党政机关公职人员27人,现役军官2人,人民教师16人,其他政府工作人员11人。他们有的在中央直属机关工作,有的在省、州、县级党政机关工作,还有的是基层一线的精干内行,甘当无名英雄。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重要论述的指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木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农业基础、人力资源等优势,走出了一条中木特色的致富之路。曾经山高路远、交通闭塞、与世隔绝的中木村,如今住房全部翻新,入村道路硬化,网络通信全覆盖,自来水管道通到了每家每户;中木人不再秉烛夜行,夜幕降临时的一盏盏太阳能路灯仿佛在说:“致富路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站在村第一书记和村民自筹资金修建的白塔广场上,望着如画卷般的雪山、草甸、森林、江河,谁还会想到这里曾经是一个贫困村。

      村里的贫困户恩珠告诉笔者:“我女儿毕业后成了人民教师,家里有了固定收入,曾经居住的危房已经成为中木村最漂亮的房子,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幸福,她经常教我们的一句话就是‘脱贫不忘习主席,幸福全靠共产党’。”

    “我和共和国一同成长,我亲眼看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为中木村培养了一个又一个的民族干部,让他们和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为感恩家乡养育之恩,孩子们经常利用假期回到家乡,义务为学生们补课,给他们讲述大山外的精彩世界,藏历新年时,还会为村里的人举办各种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说起中木村的变化,70多岁的村民洛绒笑开了怀。

     中木村党支部书记雷红说:“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工作组的不懈努力下,中木村不仅实现了如期脱贫,还获得了州级文明村的称号,下一步将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坚持侧重农村工作,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完善产业增收渠道,发展毛桃、核桃、藏鸡、藏猪等种养业,我们有信心将中木村建设为更加和谐、美丽、幸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上一篇:巡回审判进乡村 法庭“开”到家门
  • 下一篇:做传递爱心的火炬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