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古稀老人的家国记忆

甘孜日报    2019年07月03日

吴正生和扎呷母子在一起。

        ◎本网记者 马建华 文/图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白玉县麻绒乡麻绒村的村民扎呷走过了73年的风风雨雨,往事如烟,不堪回首。过去,她们一家住在高山之巅,住房破败,不避风雨,下一趟山“两头黑”,身心疲惫,到一趟乡政府都是一种奢望。她陪伴着10多头牦牛,从春夏走到秋冬,她的视野和生活环境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巍峨险峻的大山,因为生活在大山深处,她和她的子女都没有接受过教育,大山之外,对于她来说,那是一个遥远而未知的世界。如今,通过精准扶贫,她家不仅住进了国家补贴修建的新房,还在合作社的带领下,一年有了数万元的收入。

        抚今追昔,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也写满了今天的幸福。

       感慨  旧貌化云烟 满目皆春色

       “扎呷大娘,今天中午吃啥?”6月29日,四川旅游学院派驻麻绒村的第一书记吴正生从乡政府出发,10多分钟便来到了扎呷的家。

       这是一幢220平方米的藏式建筑,房前院坝里有一块蔬菜大棚,大棚里的黄瓜、白菜、豇豆绿意葱茏。屋内陈设虽然简单,电视机、洗衣机、冰箱却一应俱全。

      “白菜蛋汤,青椒炒肉丝。”扎呷满脸笑容地对吴正生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你和我一起吃午饭吧。”

      “我刚吃过午饭,想上来看你,家里还过得去吧。”吴正生坐在扎呷的身边。老人赶忙沏茶,热情周到,温馨的家里其乐融融。

      “日子过得舒坦,去年,我的儿子牛麦拣獐子菌卖给合作社,合作社按照市场价收购,晚上他又在合作社清洁獐子菌,每晚可以挣60元钱,光獐子菌收入就有8500元;虫草收入有2万多元;惠民性补贴还有2万元,去年的收入就有5万元。房子是国家修的,吃的、住的、穿的都不愁了,日子好过得很。”扎呷老人笑声朗朗,笑声里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满足和自豪。

      “没有想到,你年龄这么大,对家里的收入还了如指掌。”吴正生高兴地说,“你们的日子过红火了,我们就放心了,你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家里每项收入是怎么来的,牛麦都会告诉我,我也是一家之主嘛。”老人兴高采烈地说,“国家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后,特别是帮助我们修建了住房,我就对儿子说,我已经老了,身体大不如前,但你不一样,有手有脚,身体健康,要多想办法多挣钱,国家的政策再好,也不养懒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增加收入,要对得起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

      “以前,我们就住在那里。”扎呷老人吃完饭,与吴正生走出屋子,指着白云缭绕的山巅说。

      顺着老人手指的方向望去,陡峭的山峰十分险峻,很难想象,处于原始封闭状态的生存环境是多么艰辛。扎呷家曾世世代代居住在那里,所谓的住房不过是用几根木棍搭建起来的棚子,后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修建了三间土坯房,牦牛用去一间,一家人挤在两间狭小潮湿的房子里。夏天雨水多,房子漏雨,就只有加盖一些草;房子光线不好,因为不通电,只有用松脂或油灯照明,如此年复一年。家人带着有限的奶制品或者菌子、贝母等山货,在荆棘丛生的小道上走4个多小时的山路,到乡政府驻地完成交易后,用微薄的收入购买茶叶、盐巴等生活必需品,缝制一套新衣服往往要穿上三年。

      “我以为我会像我的父辈那样,在贫穷潦倒中过完余生,没有想到,在我一大把年纪的时候,赶上了好时光。”扎呷老人谈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不禁神采飞扬。

      感受   好政策带来生活品质提升

生活的转机发生在2016年,县上决定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高山牧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组像攀岩般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扎呷家开展动员工作。尽管道路和电都不通,生活十分艰难,但扎呷还是有些故土难离的情结。儿子牛麦穷怕了,对工作组规划的易地扶贫搬迁心向往之,他劝父亲,搬到山下去,对后代百利而无一害。

       于是,扎呷和另外几户人家搬迁到了距离乡政府仅十多分钟路程的半山腰。按照人均25平方米的标准,扎呷一家享受到了10万元的建房资金,县上又筹资1万元,给家家户户统一购买了家具,不花钱能够住上了新房。搬进新房那天,扎呷老人走进宽敞的房间,抚摸着崭新的家具,她拉着工作组的手泣不成声地说,是共产党让她在有生之年住上了新房子,让她看上了电视,儿子还用上了手机,真像做梦一样。

       搬进崭新的住房,扎呷老人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送孙子到乡中心校读书。她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过去,我们住在山上,因为家里穷,没有能力也没有条件送你们去读书,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送娃娃读书又不要钱,还管吃管住,我们不能再让下一代没有文化了,接受教育过后,她们的日子会比我们过得更好。”

      “你能够过上今天这样幸福美好的生活,我真替你感到高兴。”吴正生告诉扎呷老人,派驻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与县乡干部一道,都在想办法,充分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发展长期稳定的致富产业,让村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现在交通方便了,买卖运输也方便了,去一趟白玉县城只要一个多小时,到康定也就6个小时,现在的年轻人要想去外面看看,可以说走就走。”扎呷老人感叹,她经常教育儿子,国家政策这么好,要抓住时机多挣钱,将来争取买一辆小车,要到外面去旅游也可以随时走。

      今年初,牛麦在村民大会结束后说,今年,准备在自己家的大棚种植豇豆,以前没有种植过,希望能给予技术指导。吴正生立刻骑上摩托车,前往牛麦家,以走村入户的形式进行了蔬菜种植指导。吴正生发现农户对蔬菜后期管理不当,薄膜有多处损坏,导致室内温度不平衡。吴正生联系县农牧农村局对大棚薄膜进行了更换,同时,针对白菜、豇豆和黄瓜等相关蔬菜的种植注意事项,对农户进行了培训。

      “你看,你教我家种的黄瓜、白菜、豇豆长得多好。”扎呷老人感激地对吴正生说,“多亏你带着技术人员上门来教我们种菜,现在,我们除了吃酥油、糌粑外,还吃大米饭,吃上新鲜的蔬菜。”

      “因为不知道这里的气候条件适合种什么品种的蔬菜,我们都还在试种探索中,我们会通过试验,逐步增加蔬菜品种,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吴正生说。

      午后的阳光明媚温暖,山下整齐的田垄上,万寿菊、硫磺菊、波斯菊、孔雀草、金盏菊、薰衣草和百日草竞相绽放,成片的花海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拍照留恋。扎呷老人望着如诗如画的美景,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


 

  • 上一篇:县委书记大接访倾注真情解民忧
  • 下一篇:甘孜警方提醒:诈骗方法千万条 防护要点要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