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让假牦牛肉制品无处藏身

甘孜日报    2019年04月24日

制假贩假 15—30倍重罚

        ◎本网见习记者 汪青拉姆 文/图

      “牛肉制假过程”“你吃的牛肉根本不是肉”等触目惊心的照片及字眼,频现网络,社会公众由此对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提出了质疑。

       我州是牦牛肉主产区,作为纯天然、无污染的高原肉类产品,一直受到州内外消费者的青睐,是“圣洁甘孜”品牌的特色产品,这类真假难辨的所谓牛肉制假视频,对我州牦牛肉生产和销售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我州牦牛肉生产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市场监管部门如何监管?牦牛肉制品是否安全放心?4月20日,甘孜日报记者走访了我州部分牦牛肉生产加工企业、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以及市场监管等部门。

      市场现状:牛肉贵 缘于运输和加工成本高

    “老板,牛肉干多少钱?”

    “牛肉干105元一斤,干牛肉190元一斤。”

    “这么贵,可以便宜一点吗?”

    “不行啊,我们的牦牛肉都是从甘孜州各个产地拉到康定牛羊定点屠宰场进行屠宰的,运输成本和加工成本都比较高,你看这是我们的检疫合格发票……”

      这是在康定市场上,一个买牛肉干老板与游客之间的对话。记者走进商铺,看见老板将手中由康定市卫生监督执法所开具的发票递给游客。经过老板的细心解释,双方欣然达成交易。

      记者走访了多家牦牛肉制品商家,商贩们表示,因为网上流传的一些视频,对我州牦牛肉制品市场确实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康定是旅游城市,维护牦牛肉品牌是每一个商家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商家们主动接受市场监管和消费者的监督,严把进货关,主动向消费者出示经相关部门检验的相关票证,让消费者放心。

     这是当前我州牦牛肉市场的一个缩影。市场监督到位,管理趋向规范,是解除消费者和游客疑虑最好的“钥匙”。

   “因为缺乏对真假牦牛肉制品的辨别能力,怕买到假的,每次我都请经验丰富的朋友帮我购买,现在,我可以主动要求商贩出示相关部门出具的相关凭证,可以放心购买了。”康定市民周先生告诉记者,重拾消费者对我州牦牛肉制品的信任度,除了商贩要诚信经营以外,离不开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持续不断的执法检查,让制假贩假无处藏身。

     屠宰检疫:严把关 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肉”

   “把好源头关,让消费者吃上放心肉。这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和动力。以前牛肉只能在一年中的9月到12月买到。现在,不管是新鲜牛肉,还是牛肉制品,一年四季都能买到,牦牛肉制品州内外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对 我们的工作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康定市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所所长白琼英告诉记者。

    “2018年11月16日,我市建立起第一家定点屠宰场,并派遣4名官方兽医,驻场进行检疫工作。”白琼英介绍说,进入定点屠宰场的牦牛需要出示产地检疫合格证明,并佩戴由农业部规定的标识,经检疫人员验证查实后方能进入定点屠宰场,按照《牛屠宰检疫规程》对进入定点屠宰场的牛进行监督查验、检疫申报、宰前检查、同步检疫,根据检疫结果,兽医对合格的产品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加盖检疫验讫印章,对分割包装的肉品加施检疫标志,经过一系列严格的程序后才具有上市销售资格。

     每个流程环环相扣,确保了我州牦牛肉制品安全放心。

     随着全域旅游和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游客大量涌入康定,康定市成为我州牛肉制品的主要集散地。州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所所长李鹏龙表示,近年来,我州的牛羊屠宰场所管理越来越趋向规范,特别是需求市场越来越大的牦牛屠宰场所管理。今年3月17日,按照《动物动物防疫法》等规定,结合我州实际州情,颁布了新编制的地方标准《牦牛屠宰检疫操作技术规程》,严格按照规程,对定点屠宰场派驻官方兽医,施行对牦牛肉的屠宰检疫工作,并对检疫结论负责。从屠宰源头把关,让网传的“注水牛肉”、“假牦牛肉”等骗局在我州无处藏身。

      上市检测:常态抓 严防以次充好、掺假贩假

      我州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川西北牧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省最大的草原牧区和全国牦牛主产区之一。全州辖区共18个县(其中有牧区县5个,半农办牧县13个),有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为0.08亿万平方米,草地面积占全州总面积的60.3%。据2004年世界牦牛大会资料统计,甘孜州现存栏牦牛200多万头,占全国牦牛存栏的20%,占世界牦牛总数的17%。

      来自丹巴县的拉姆已经在康定定居五年了,她站在销售牛肉的摊位前,时而戳戳牛肉,时而闻闻味道。“几年前,我在康定市场上买了一点牦牛肉,炒了泡椒牛肉。父亲尝了一口就发现我买的牦牛肉竟然是马肉。现在虽然市场规范了许多,但是依然放心不下,还是会按照父亲教我的方法仔细辨认,认真挑选。”

     牦牛肉主要是指经检疫合格的牦牛经规范化屠宰,冷却排酸后的胴体或分割肉。据州食品药品检验所副所长王果介绍,要按照《NY/T3356-2018牛肉》规定,对牦牛肉的感官(色泽、组织状态、粘度、弹性、气味、煮沸后肉汤)、理化及污染物限量、兽药残留、品质(肌原纤维直径、肌红蛋白、熟肉率)以及OIE《陆生动物诊断试验和疫苗手册》标准对口蹄疫、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动物寄生虫进行检验,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判定是否符合规定。而检测用牦牛肉为主要原料,经调味制作的成品或半成品的牦牛肉制品,要根据相关检验标准,对污染物、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微生物、营养成分等内容进行检验。例如铅、总砷、克伦特罗、亚硝酸钠以及大肠菌群、沙门氏菌等。从常量到痕量分析,跨越数十个数量级,利用不同的技术手段,使用不同的设备,多角度的分析检测牦牛肉制品的合法合规性。

      鉴别牦牛肉及其制品真伪,程序复杂且专业,对消费者来说,辨别难度大。因此,广大消费者很容易被网络上频传的牦牛肉制假贩假消息迷惑,从而对牦牛肉市场产生质疑。在我州,牦牛资源是群众重要的收入来源和重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因此,相关部门主动作为,做实调查,加大整改力度,积极消除消费者对我州牦牛肉市场的疑虑。

     2011年,州食品药品检验所通过对国家食品安全监管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比较研究,耗时两年时间,对我州康定辖区内的藏餐店以及康定、甘孜、道孚等县市场的酥油、人参果、糌粑等藏饮食进行了质量研究,共计完成研究468项,微生物345项、11个品种,理化123项、13个品种,(包括卤牛肉、牛肚、牛排等品种)。研究结果表明,我州藏饮食食品安全状况虽然总体趋向平稳,但还是存在以次充好、掺假贩假等一些情况。

     发现问题就是加大打击监管力度的方向。王果作为当时课题研究人员之一,他表示,课题研究结束至今已6年,变化是有目共睹的。这一方面得益于屠宰源头检疫管理逐步规范化,一方面离不开市场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

     市场监管:严执法 对制假贩假者严惩不贷

    “为确保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让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肉。近几年,针对在国道317、318旅游沿线及沿线各观景台、游客中心等销售的牦牛肉制品中存在的其它肉类假冒牦牛肉、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市场各监管部门加大打假力度,开展专项治理工作,取得显著的成效。2017年,就牦牛肉制品涉案案件共立案13件,罚没款共计118.66万元。而去年,我州只有一件牦牛肉制品涉案案件,表明牦牛肉制品市场基本得到规范。”州市场监督管理局长李春兰说。

      为规范我州牛肉市场,近年来,州市场监管相关部门制定了牦牛肉制品集中整治专项工作方案,由州食品药品稽查支队负责日常稽查工作。针对牦牛肉制品动物源性成分风险监测项目中发现违法行为,在我州辖区内牦牛肉生产企业进行抽检,检测结果不合格者,予以15-30倍重罚。同时,为落实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高产品质量,确保食品安全,州市场监管部门召开集体警示约谈会,对全州64家食品生产企业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进行了集体警示约谈,重点对9家牦牛肉生产企业进行警示约谈。

      李春兰表示,规范牛肉市场,重目标明确,重拳出击。规范牛肉市场,重点打击对象是无证生产、采购不合格原材料、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特别是对牦牛肉制品涉案企业的查处力度空前加大,相关县(市)市场监管部门对案件分别进行了立案查处。同时,加大较偏远的农村牧区市场监管力度,持续保持“严查、严管、严打”的高压态势,派出督察督办组,对全州18个县(市)重点旅游景区和旅游沿线牦牛肉制品进行集中督察整治,打假治劣成效显著。

     近年来,由于我州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高原绿色无污染的牦牛肉制品成为进州游客的首选。为维护“圣洁甘孜”品牌及我州全域旅游形象,近年来,我州对牦牛肉及其制品等制假贩假整治力度空前加大,整治效果明显,但仍有一些不法商贩,利用稽查执法工作的薄弱环节,铤而走险,以马肉、鸭肉、走私牛肉等来充当牦牛肉贩卖。严重影响了我州牦牛肉品牌和旅游城市形象,为此,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议,广大消费者应当在正规渠道、正规商铺购买牦牛肉等甘孜绿色食品。同时,在购买牦牛肉等产品时,仔细查看包装上的产品配料表、产地等信息,主动向商家索要发票,一旦发现制假贩假现象,拨打电话“12315”投诉。



  • 上一篇:得荣法院开展艾滋病预防专题宣讲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