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眼镜书记” 村民称他为百事通

甘孜日报    2016年03月14日

     ■高启龙
    今年春节,泸定县田坝乡磨河村“第一书记”徐星很晚才回家过年,他要等村里的两户群众回家,“医保就要到截止日期,只要知道他们的身份证号码就可以办理了。”之前,他已经
    自己出钱帮5户群众办上了医保。
    徐 星 的 日 记 里 有 这 样 一 句 话——
    “要真正完成从过路人到村里人的角色转换,只有把自己当成村民,走进他们家中,挽起裤管、俯下身子、下到田间,裤脚上的泥巴多了,才能与群众感情更深。”
    一条水泥路,通往群众心
    “能把公路的问题给我们解决了不,解决不了,你还叫什么‘第一书记’,驻什么村啊?”去年6月,到村不久的徐星经过挨家走访发现,虽然磨河村是离泸定县新城最近的村,但仍然没有通上公路。村里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群众埋怨:“西红柿拉到县城就全部抖烂了,没人要。”
    夏天泥、冬天灰,没路的日子让村民姚从刚深受其害,从2013年起,他利用闲置的土地种上了青脆李,结果因为路上的灰尘太大,沿路种植的果子不仅产量不好,还卖不出去,“只能摘下来喂猪。”
    徐星经过与乡上的汇报和沟通,去年8月,一条规划长度为4公里的水泥路项目正式落地。
    然而,就在水泥路开工前,部分村民因为土地征占涉及自家利益,产生了抵触情绪。
    村民潘庆会家的土地被占用了不少,“本来地就少,占了我吃啥子?”
    村民杨化银家的猪圈也要被拆1米多宽,死活不肯让步,甚至喊家人直接坐在路上阻挠施工。
    徐星和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夜访,“每晚都要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跑了35个晚上,嘴皮都磨薄了。”村民们终于被真情感动,自愿让出自家土地,水泥路开工建设。
    去年12月,一条平坦、整洁、宽敞的水泥路顺利完工并通过验收,成为磨河村一道亮丽的风景。“通村公路通往的,不只是群众的家,更是全村159户群众的心。”姚从刚说道。
    两把“好刷子”,换得百事通
    到村里工作不久,徐星还发现两个问题——
    村两委主干长期不和,开会都不往一张桌子上坐。村里开个群众大会都没有合适的地方,群众办事找不到村组干部。
    “谁是谁非当面见真”,找准症结的徐星主持公道,一连召开一周的两委联席会,让两委干部坐进一屋,伏在同案研究工作,扭转了以往需要把两委主干请到镇上才能安排工作的局面。
    徐星还把目光转到了党员组织性差的问题上。磨河村有15名党员,在他的提议下,磨河村开展了党员“鉴别定位,帮扶教育”活动,对不称职党员,支部班子成员实行“一对一”结对帮扶。现在,村里需要开会议事时,除了外出务工、年老体弱的党员外,其余党员都能按时参会,因事因病不能参会的党员也能按规定请假。徐星还牵头制定了各种制度。
    徐星与村两委还一起制定了村阵地规范化建设方案,利用村级运维资金、村办公经费和服务群众经费对村活动室重新装修,成为功能健全的综合便民服务中心和全民健身娱乐中心。“还真有两刷子。”不少村民打心眼里佩服这位“眼镜书记”,称他是“百事通”。
    对于村里的31户97名贫困群众,徐星也有了长远的打算,准备开展村民技能培训,“有一门技术比什么都好。”徐星还要请县里的农技专家到村里来,指导群众对山坡上的土地进行改良,发展特色种植业。当地一所大学即将搬迁到磨河村附近,这将极大地促进村里的旅游产业发展,“现在就是要带领村民好好准备了。”
  • 上一篇:让奉献托起生命的蓝天
  • 下一篇:婴儿亚丁机场现高反 警车半小时送至稻城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