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社会民生 >> 浏览文章

让奉献托起生命的蓝天

《甘孜日报》    2016年03月08日

——记全国“三八”红旗手谭晓琴 
    ■本网记者
    谭晓琴出生在炉霍县斯木乡若海村一个普通藏族家庭,聪明好学的她2004年6月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药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原本有留在大城市工作的机会,可她毅然回到家乡,并被分配到斯木乡中心卫生院工作。2008年被任命为乡卫生院院长。从最初老百姓眼中“不放心的小门巴”到“最放心的好门巴”,她用自己的脚步走出与患者之间的鱼水深情,她用自己的行动治愈了众多乡亲的疑难杂症。
    医者术精,她从死神手里夺来新生命
    2009年的一天,谭晓琴接到急救电话:一名妇女难产,生命垂危。赶到病人家里的时候,产妇已经虚脱,几近昏迷。谭晓琴立即和同事进行接生,由于长时间重度缺氧,好不容易接生出来的胎儿全身发紫,没有心跳和呼吸,产妇家人抱起孩子用手掌拍打屁股,胎儿却毫无反应。就在所有人都认为孩子已经死亡,准备放弃救治的时候,谭晓琴在哭声、喊声中抢过孩子,嘴对嘴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经过紧张的抢救,奇迹发生了,胎儿清脆的啼哭声响彻藏家小院,原本已在念经祷告的产妇一家人从惊诧中反应过来,无数的“卡卓(藏语谢谢)”怎么也说不完……
    医者仁心,她陪病患度过最后的岁月
    仁达乡有一名村民,人到中年时查出身患胃癌晚期,在成都华西医院确诊后,回到家里治疗。由于救治无望,病人十分悲观,郁郁寡欢。家里人骑着摩托车来找谭医生,了解情况后,谭晓琴立即背起药箱坐上摩托车赶往仁达乡。快到村子的时候,由于速度太快,摩托车撞到一头受惊窜上公路的猪,谭晓琴从后座甩出,重重跌在水泥地上久久爬不起来。被扶起的时候,她痛得忍不住眼泪直流,边揉痛处边蹲下去捡散落一地的药品和医具,一件件装回出诊箱,看着自己身上多处流血的伤口,望着去往病人家坑坑洼洼的路,想着正受病痛折磨的病人,谭晓琴又坐上了摩托车……之后一个多月里,谭晓琴天天提心吊胆地乘摩托车到仁达乡给病人输液,陪着病人聊天,把自己做的包子裹在油纸袋里带给病人吃。在病人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一路陪伴,每一个白天的照料和夜里的牵挂,把素不相识铸成了生死不弃。
    医者无我,她说救死扶伤是我的使命
    2010年4月12日,谭晓琴冒着严寒到一户正修房子、临时住在帐篷中的农户家接生,经过紧张的工作,孩子顺利出生了,正做着产后护理的谭晓琴突然感到眩晕,原来家属怕母子受凉,密闭的帐篷里生着烧炭的炉子和火盆,“不好,一氧化炭中毒!”谭晓琴赶紧叫家属敞开帐篷通风换气,自己摇摇晃晃将炭炉提到帐蓬外,一下子晕倒在地。
    不久后的一个傍晚,发着高烧的谭晓琴送走了最后一个病人,刚让同事给自己扎上针输上液,一伙人扶着一个打架受伤满头是血的人走进卫生院。经检查后确认是头皮破裂伤,谭晓琴马上安排院里医生清创缝合,自己挂着输液瓶在一旁指导。由于实施手术的医生经验不足,多次尝试都未找到破裂的血管止血,仍血流不止,见此情景,谭晓琴果断抽掉自己的输液管,亲自对伤者进行处理。忙完之后,她全身冒冷汗,病情恶化,很多天无法下床。
    谭晓琴没到上级医院做系统的检查,病情稍微稳定后,她拖着还很虚弱的身子再度到了宜木乡章达村,这里有一个19岁小伙子的病情让她放心不下,这是一名因驾驶拖拉机发生事故而伤了脊柱,导致高位截瘫,长期卧床在家的少年,由于护理条件不好,身上长褥疮、流脓水,痛苦不堪。家属到处找医生,因为治疗褥疮又脏又臭,而且没什么报酬,医生都不愿去。谭晓琴主动上门定期给病人清理疮口、换药,尽管戴着口罩,但浓烈的恶臭依然熏得她每次处理完都会到厕所呕吐。
    看着她这样全然不顾自己身体、没日没夜还时常遇险的奔波,家里的父母实在坐不住了。他们把女儿叫回家,劝她休息休息再去忙。谭晓琴专门抽空给敬爱的双亲做了一桌饭菜,吃饭的时候,她说“我明天还是得去上班,乡下的医院条件不好,脏的、臭的、危险的大家都会遇到,不只是我一个人。救死扶伤是我的使命,容不得选择。”
    医者博爱,她把集体力量凝聚成关怀
    谭晓琴工作的地方农牧民群众不很富裕,还常有个别家庭困难的农牧民来卫生院看病没带够药费,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的工作人员,谭医生深知当地农牧民的艰辛。她宁掏自己腰包、不少公家一分钱,经常为付不起医药费的贫困群众垫资付费。当院长期间,谭医生发动全院职工集资捐款1000元作为 “爱心基金”,帮助前来就诊的贫困群众支付医疗费用。
    在她查出罹患大病仍坚持在岗位工作的事迹在四川卫视、康巴卫视、四川日报等媒体播出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不少爱心人士主动捐款为谭晓琴治病,她总是一如既往的谢绝,实在没办法拒绝的,她将这笔爱心捐款存在一张卡里分文未动,她说:“我有工资,有医保,有比我更困难的人需要这笔钱。”
    医者安康,她的朴素情怀感动乡里
    2010年9月,年仅27岁的谭晓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确诊罹患肺癌。人们怎么能相信,一个活泼快乐、不知疲倦的人竟身患癌症,善良的当地村民挂念谭医生的病情,自发转塔十万圈为她祈福平安。几年时间里,谭晓琴先后在省医院、华西等多家医院接受伽玛刀手术治疗及化疗,近两年,由于病情发展及长期服药,出现右下肺不张、免疫力下降等情况,每季度到省级医院接受一次复查,然后带药回家治疗。
    查出肺癌后,谭晓琴辞去了院长职务,卫生局批准她请假安心治病休养,但她没有离开她所热爱的职业,在接受系统治疗病情稍微稳定后,谭晓琴主动请求回卫生院工作。如今,她依然坚持每天步行3公里,从家里到卫生院上班, “我们放心的好‘门巴’回来了”,村民们奔走相告,每天到卫生院找谭医生看病的络绎不绝,下班或节假日在家休息时间里,不少村民也找上门来看病。谭晓琴母亲放心不下,只好每天陪着到卫生院为她煎药做饭,成了晓琴的“贴身保镖”和“保姆”。为了分担女儿肩上的重担,64岁的老父亲谭富贵向主管局请求返聘到离家很近的若海村卫生室为村民看病。考虑到谭晓琴的病情,同事们处处关心她,不让她过度劳累,但她每每拒绝同事们的好意,她常说:“我也是一个病人,病人相信我,我只想更多地帮助他们。”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谭晓琴,藏族人民的好女儿,鲜水河畔的好“门巴”,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这片养育她的土地,献给了她热爱的纯朴的父老乡亲,献给了她钟爱的医疗事业。在与病魔抗争的日子里,她用自身蜡炬成灰的奉献,燃烧着炽烈的青春,谱写了一首人间大爱的赞歌。
     
    
  • 上一篇:马背上的好门巴
  • 下一篇: “眼镜书记” 村民称他为百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