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康巴时评 >> 浏览文章

让民族文化“活起来” 让白玉旅游“火起来”

甘孜日报    2019年07月30日

民族文化旅游是以民族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加以开发的旅游行业,是以民族文化为特色的旅游服务行业。近年来,全州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处在甘孜西北部的白玉也不例外,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被这里的文化所打动、被这里的风景所吸引,驱车前来的游客日益增多,文化旅游已经让一些基础好、思想活的农牧民群众尝到了“甜头”。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交流与传播,纵观全国各民族地区文化旅游发展,在美丽迷人的风景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都有文化的底蕴与魅力,可以说文化是旅游的根、是旅游的魂,文化“活”则旅游“火”

◎扎西拥珍

早在宋代,藏区岭部落崛起,在黄河、雅砻江和金沙江上游流域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体,在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称之为岭国。岭国之王格萨尔将霍尔部族(今炉霍县、甘孜县一带)中的“霍各卡”部迁徙至今河坡一带。“霍各卡”部落首领叫噶瓦·曲达杰波,是著名的金属工匠。格萨尔为了赶制兵器,令噶瓦·曲达杰波带徒传艺,并开始土法炼铁,促进了当地以金属兵器为主的民间手工技艺的发展。在藏族民间,有称河坡为“格萨尔兵器库”的说法,《格萨尔王传》说唱故事呈现了当时岭国集结兵力安寨扎营拥有兵器的盛况。直至德格土司管辖的年代,土司及昌都地区的藏兵所用的藏枪大部分都产于河坡。岭?格萨尔兴起之后,在当时的工艺大师曲打带领下,更是广集工匠,改良技术,赶制兵器,促进了以兵器为主的民族手工艺长足发展。

如今,昔日的“格萨尔兵器部落”成为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正延续着格萨尔王的英雄气概,走出白玉、走出甘孜、走向全国。可以说,白玉的格萨尔文化已逐步“活”显于世人眼前,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以格萨尔文化为魂的河坡民族手工艺却没能让旅游发展“火”起来。

开放的市场仍还保持较原真的传统状态。河坡民族手工艺主要集中于河坡、热加、金沙、赠科一带,是一种手工艺、农牧业多种经营并存的混合经济。手工艺家庭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观念保守,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对于他们来说脱离农牧业,离开农村在市场经济中完全从事手工艺,生活压力增大,风险增高,所以河坡手工艺仍以家庭作坊为主,产品并未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加上传统的家庭作坊个体之间为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有利的位置,相互较排斥,较少进行技术交流,销售流通渠道共享少,工艺产品创新能力低,资源未最大化利用。

传统的消费市场受到挑战。白玉河坡手工艺生产的传统产品主要是藏区人民生产生活物品和精神文化物品,随着交通的改善、市场的开放,外地工匠、产品的进入了白玉河坡往昔的市场,消费市场变得日益复杂,竞争加剧。随着社会的变化,生产生活方式、消费习俗的变化,河坡手工艺传统产品马具等日趋衰退,镰刀、锄头、藏锁等则是被同类产品替代或冲击,已经基本消失。

新兴的消费市场还待培育。在百度上以以“河坡手工艺”为题搜索有2170个结果,在CNKI中国知网相关内容专业论文搜索有32篇,从这样的数据反映出白玉河坡手工艺具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但是由于交通区域位置的原因,白玉旅游市场还不成熟,旅游经济还不活跃,白玉手工艺基本以传统产品为主,对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不够,新兴消费市场还待培育。加之白玉重点包装金属锻造技艺,忽略其它手工艺挖掘发展,俗话说: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产品业态单一,不能形成有效的市场补充。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旅游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我国文化繁荣发展,旅游业提档升级全面,推进文化扶贫工作,振兴贫困地区传统工艺,国家出台实施多项政策,为振兴传统手工艺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只有居安思危、抢抓机遇、抱团发展、才能抢占文化产业高地,藏区手工艺中心,才能让白玉文化旅游发展走向更加美好的“春天”。

深入挖掘梳理民族传统手工艺历史文化内涵,调研摸清手工艺人的生存情况和技艺情况,收集整理传统工艺项目传承谱系、技法流派、名家名作、典籍记载、传统纹样、艺诀秘传等文字、图片、视频资料,建立民间艺人档案,绘制艺人分布地图,对民族传统手工艺的材料、功能、样式、题材、价格进行分类研究整理形成资料、图谱、画册,挖掘整理形态各异的民族手工艺,不仅要打造“专卖店”还要形成“杂货铺”。

加快推进河坡民族手工艺文化街和普马民俗旅游风情村的建设。力争把河坡手工艺文化街作为传统工艺产品孵化基地、国家级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遗扶贫就业工坊、非遗文化保护中心进行建设;普马民俗风情村建设要加强文旅结合,定位为手工艺文化原乡,结合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传统村落保护、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等工作,积极探索振兴传统工艺的有效途径。非遗产品最具异域,最具风情,最具诱惑,因而成为激发旅游动机和诉求的重要元素和诱因。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旦转化成旅游产品,就可以因其垄断性、品牌性、原始性、原真性、神秘性、商品性、纪念性、操作性、保值性特点,形成一种非凡旅游业态,从而对接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不同文化背景的市场人群。

重视宣传营销和包装。通过各种方式,不同手段,对白玉手工艺进行宣传包装,让非遗资源近距离地走进公众,营造走进白玉,就走进手工艺博览园、手工艺科普馆的氛围。采取对非遗传承人命名、表彰奖励、资助扶持,对手工艺户挂牌,对原创产品署名,创办非遗网站等方式扩大传承知名度。通过比赛、节庆、会展等活动,横向扩大非遗文化半径,纵向扩大产业链条,促进民族手工艺发展。

按照“企业+非遗传习所+手工艺户”的模式,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壮大白玉手工艺在佛具市场份额;发展生活用品市场;拓展寺院建筑装饰、家俱装饰市场;开发特色旅游纪念品市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川甘青特殊地区、川滇藏交界地区、成都平原经济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让白玉传统手工业站稳藏区市场,不断占领国内市场,开辟国外市场。

加快提升旅游品牌形象。构建“一城三区”的旅游发展总体布局,一线三带”旅游品牌线路。充分利用甘孜格萨尔机场、稻城亚丁机场、旅行社、自驾、摄影、户外企业等优势资源。利用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多种创新性方式,举办旅游推介活动。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切实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与广东中山市、成都武侯等区域旅游合作,联动开展区域旅游营销推广活动,努力营造旅游发展良好社会环境,将文化和旅游有机结合、深度融合,真正实现文化“活”,旅游“火”。

(作者系白玉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 上一篇:大力传承发展格萨尔文化 探索文旅融合发展的道孚路径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