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康巴时评 >> 浏览文章

切实加强生态建设与保护

甘孜日报    2018年09月26日

◎泽娜措

色达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是三江源发源地,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涵养地。近年来,色达县委、县政府构建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责任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纳入“七大战略”同步推进实施。但必须清醒认识到,色达总体上仍是一个土地沙化严重、生态修复困难的高海拔生态脆弱区的客观现实,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凝聚合力、综合施策,切实加强全县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

一、生态现状

(一)县域基本情况

县域幅员面积878244.75公顷,其中:草地542438.5公顷,林地313048.8公顷,耕地1962.12公顷和少部分其它用地。全县面积高山占84%、山原占15%、平坝占1%。境内河流有达曲河、泥曲河、色曲河和杜柯河。县境内的野生动物兽类有35种,鸟类有82种,两栖及爬行类有高原蝮、西藏山溪鲵等,鱼类有斯氐高原鳅、厚唇裸重唇鱼等。县境内野生植物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疏花水柏枝,树木种类有15科48属106种(包括亚种、变种等)。

(二)生态环境脆弱状况

土地沙化趋势明显。色达县地处青藏高原,属高山高寒地带,生态脆弱,土地沙化现象和荒漠化进程日益加剧。据四川省调查数据,土地沙化面积在全县17各乡镇均有分布,从1999年的12683.6公顷扩展到2006年的158622.8公顷。

地质灾害频繁。山体滑坡、山洪、泥石流灾害隐患突出,雨季灾害频发,严重影响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

水土流失加重。公路村道建设形成的植被破坏,盗伐林木造成的水土流失,特别是色尔坝公路沿线,群众无序和随意取石建房形成的地表植被破坏严重。

灾害性天气逐渐增多。以2017年为例,雷电、冰雹、大风、泥石流等气象灾害都呈增长趋势,雷电天数为89天,冰雹次数为32次,大风次数为41次,发生灾害性泥石流2次。

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强化主体责任,着力加强生态保护监管。严格按照“四个最严”制度要求,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一岗双责”,建立“属地管理”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探索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化管理体制,层层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

强化生态治理,着力构建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色达县累计投资5.5亿元,狠抓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强力推进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实施“三化”草地治理74.65万亩,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10000亩,实施草原禁牧627万亩、草畜平衡603万亩,新建饲草基地26.5万亩,草原沙化、板结化、鼠害化等生态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深入推进“山种树、路种花、河变湖”工程。实施森林抚育12300亩、封山育林10000亩,栽植云杉、青杨、旱柳、金露梅等144万株。在国道317、548等主干道实施植树种花180公里。投资7753.5万元,实施果根塘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新建人工湿地7345亩,实现了“看得见水、看得见树、看得见草、看得见动物”的目标。

强化生态惠民,着力推进群众脱贫奔康。全面落实生态惠民政策。近年来,累计兑现草原奖补资金1.68亿元、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56万元、集体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249.47万元,努力让农牧民群众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实现增收。大力实施生态惠民工程。在实施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中,注重发挥农牧民参与生态建设的积极性,2017年,成立了4个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组织340户贫困群众参与生态建设,完成生态脆弱区植被恢复2.3万亩,户均增收2.05万元,实现了生态增绿、牧民增收的双赢目标。大力开发生态公益性岗位。落实护林员、草管员等生态公益性岗位454个,促进农牧民实现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推动生态格局不断优化。完成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划定。全县耕地保有面积达83.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5.4平方公里,森林面积达到375.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2.08%。不断巩固和提升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生态服务功能。组建专业森林草原应急灭火队,应急救灾能力不断增强,实现连续29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发生,森林病虫害发生次数和森林受害程度都较天然林停采前大大降低。

环境保护工作强力推进。主要开展涉及饮用水源地、自然保护区、交通建设项目、垃圾填埋场、商混站等环境敏感点执法,医院等医疗固废污染防治执法,加油站等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专项执法检查,开通“12369”环保24小时投诉热线并及时处理投诉。近两年,色达县以中央环保督查为契机,认真督办落实中央、省、州环保督查问题21个,查处道路施工、河道采砂、保护区建商混站、垃圾填埋场、河道厕所等环境问题突出59个,开展环境执法500余起,开具违法处理决定书25份,罚款165万余元。同步开展全国污染普查,持续开展县城和17个乡镇地表水及空气质量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

强化生态产业建设。按照 “一优先二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构建上色达以生态畜牧业、生态中藏药业为主、生态文化旅游业为辅;中色达以生态文化旅游业、生态畜牧业为主,商贸业为辅;下色达以生态种植(养殖)业、生态文化旅游业齐头并进的格局。优先发展生态旅游业,实施色柯镇318自驾游营地、乡村酒店、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个。完成洛若游客接待中心和3个乡村主题文化精品酒店建设,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宾馆、酒店等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农牧民发展民居、帐篷接待。2017年全年接待游客3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达3.8亿元;加快发展生态农牧业,实施传统畜牧业振兴计划和农业增效计划,成立牦牛养殖合作社11个,新建青稞基地5000亩、农业蔬菜基地1000亩;加快发展生态中藏药业,积极探索中藏药材种植试点,启动旭日乡中藏药材实验示范基地和色柯镇独一味野生抚育基地建设,饮片加工厂投产运行,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三、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部门联席制度、集体研究和会商制度、经费保障不足。顶层设计尚不系统全面;系统规划不足。对新时期国家生态文明战略政策研究不透不深。生态环境治理尚未形成规模示范效应;存在各自为阵、撒“胡椒面”式的分散治理现象。基础调查数据欠缺,资源数据相互打架。专业人才欠缺。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及对策建议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理念,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筑牢构建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屏障,着力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以及“河变湖、山植树、路种花”的立体生态格局。

坚持生态环境优先战略,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解决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加大宣传力度,集中全社会力量,认真弘扬生态文化,使生态文明建设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狠抓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的落实,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优势,逐步形成生态文明齐抓共管、统筹推进的大生态格局。

统筹规划,高位推动。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多规融合,助推特色发展、联动发展和协调发展。及时建立生态文明建设部门联席制度,把生态文明有机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坚持以环保“六大行动”为抓手,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产业投资禁投清单、总量控制和环保排污许可证等制度,认真落实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环境经济政策。加快河道采砂、城市排污、水源地保护、农村污染源治理等为重点的环保问题整改落实,促进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作者系色达县政府副县长)


  • 上一篇:“农民丰收节” 功夫在节外
  • 下一篇:率先引领示范 全力打造大渡河康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