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康巴时评 >> 浏览文章

奋力开启丹巴县域经济发展新征程

甘孜日报    2018年09月04日

◎王俊

近年来,面对经济供给侧改革攻坚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困局,丹巴县依靠投资拉动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遭受严重冲击,尽管采取了超常措施,付出了艰辛努力,经济增长动力仍难以对冲大环境带来的下行压力,经济总量小、内生动力弱、扩容增量难的困境仍然制约着丹巴发展。面对发展困境,必须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按照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甘孜州委关于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加快建设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的决定》要求,认真调研审视县情,谋定发展方位,狠抓结构调整,奋力开启县域经济发展新征程。

一、把握丹巴历史发展新方位

丹巴县域经济有5个方面特征值得关注和思考。第一是经济总量小、质量差。以2017年为例,全县GDP 15.31亿元,仅为全州261.5亿元 5.9% ,从纵向比,我县早在2013 年就完成GDP收入 11.99亿元,经济增长呈现脉冲式、不稳定现象。发展不平衡比较明显,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州低0.9个百分点,充分说明我县服务型行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主导产业尚未形成。从产业园区看,我县产业园区少而小,缺乏深入思考,辐射带动能力弱,示范性不强,与周边县(市)相比已经处于下风。第二是内生动力弱、转型慢。从可支配财力看,全县财政收入仅为1.02亿元,保基本运转都非常困难,发展基本全靠政府投资类项目带动。从市场主体看,全县规上企业11个,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39%,但民间投资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7 %,较全省47.1%15.4 个百分点,反映出产业发展活力仍然不足,新业态、新动能培育发展不够。同时,从金融资本运用看,全县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比由2014年的 92.4%增长到2017年的 106.5%,但存贷绝对差从1.7652亿元缩小到-2.1403亿元,企业对金融资本吸引力极低,市场活力严重不足,金融资本严重流失。第三是扩容增量难、层次低。从我县发展相对较好的水电产业来看,全县水能资源可开发量370万千瓦,已建成水电站装机81.28 万千瓦,开发利用率不到23%,水电消纳问题和遗留问题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从旅游产业看,全县甲居、中路、梭坡、墨尔多山等110多个优质旅游资源,实际开发1个、仅占资源量的0.08%,投入经营1个、占资源量的0.08%。签约5个旅游投资企业,实际开发的仅有1家,烂尾问题严重。2017年,丹巴县游客接待95万人次,仅占全州1668万人次的5.7%,与泸定、康定、稻城等旅游大县(市)的游客接待数存在较大差距。矿产业、中藏药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文化产业等尚处于培育阶段。特别是矿产业,丹巴各类矿产丰富,但受市场大环境影响,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再说美人谷名片,虽然早已名声在外,但近几年美人流失,空有其名,留下了游客口中美女妈妈美人谷中无美女的调侃。堂堂嘉绒名城,没有一个完整的表现嘉绒文化的舞台剧。有些虽然号称产业,实际上只有少数几个企业零打碎敲,产业关联度不强,远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缺乏完善的产业规划和产业链设计。第四是环境压力大、问题多。全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528平方公里,占全县国土面积的33.91%,可开发利用土地少。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资源环境约束强,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由于复杂多变的地质结构,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地灾防治工作极为艰难;其次是发展环境的压力,有的群众对发展建设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甚至以次充好、强买强卖、非法阻工;有的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作风漂浮、效率低下;最后是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行政管理人才多、专业技术特别是懂经营管理的人才少,会维稳、善做群众工作的多,懂经济、做专业规划的人才少,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五是后发优势足、机遇好。丹巴是甘孜州的东大门,是连接川西旅游环线的重要走廊,是全省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全州乡村振兴示范县。党的十九大和全国两会作出了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等战略部署,以及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国家重点扶持三区三州脱贫攻坚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加之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针对甘孜阿坝凉山等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全域旅游、社会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总投资达557.7亿元的第四轮交通大会战的落地落实,为丹巴县发展迎来了难得历史机遇和窗口期。只要坚定不移落实好县委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三个关键、实施八大战略、强化三大保障总体工作格局,就一定能走出县域经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路子。

二、找准丹巴转型发展新路径

唱响三张名片,做优全域旅游。瞄准全域旅游先行县和中国乡村旅游示范县目标,坚持旅游主导产业定位,突出思想全域开放、产业全域布局、产品全域构建、环境全域打造,拥抱大众旅游新时代,唱响古调、藏寨、美人谷三张名片。加快景区提质升级。以千年古碉为主题,加快与棕榈集团签约合作进度,力争6月签约成功,启动梭坡景区开发工作,招商引资整村打造,再现古东女国盛景;以美丽藏寨为依托,理清与川旅合作关系,加快甲居景区配套建设,巩固4A创建成果,启动创5A建设,打响天下甲居、甲居天下品牌;以嘉绒文化为承载,规划建设丹巴嘉绒文化风情产业园区,大力发展演艺事业,重振艺术团风采,办好丹巴嘉绒藏族风情节,促使美人回家创业就业,建成国家级嘉绒藏族文化风情与自然生态观光旅游目的地。加强旅游营销策划。坚持品牌全域营销,系统梳理提炼丹巴特色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精髓,对丹巴旅游吉祥物、徽章、代言人等一系列品牌元素进行包装构建,全面提升丹巴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主动对接成渝、香格里拉、川西环线旅游圈,积极培育旅游客源市场。强化旅游要素保障。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健全配套服务体系,加强旅游执法管理。积极挖掘民族文化内涵,加快开发丹巴印象旅游商品,延长旅游产业链。力争2018年接待游客115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1亿元。

坚持两头并进,做大优势能源。优势能源开发是丹巴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主战场。坚持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改造传统产业与培育新兴产业并举,推动优势能源稳中求进。一是稳住生态能源业。积极推进西电东送战略,坚持以发展生态能源产业为重要支撑,实施流域梯级开发及整体开发并进,加快吉牛、关州、国如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和水保环保工程建设,加强与周边市县合作,解决滞销电力消纳问题。二是复苏优势矿产业。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优先,突出资源勘查,有序开发矿产资源方针,不断规范矿产开采秩序,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小型矿山逐步推行整改退出机制,扶持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加快铂镍矿扩规增效,支持独狼沟金矿技改提升。

促进三产融合,做强特色农牧。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突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瓶颈,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是根本选择。用足用好全省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和全州乡村振兴示范县的政策、项目、资金等各类扶持,围绕发展生态、特色和效益农牧业,重点打造小金沟菌果蔬产业带、大金沟果蔬产业带、革什扎沟康养基地带、大甲居藏寨休闲旅游区、中路景观村落休闲旅游区和梭坡古碉文化休闲旅游区,建设特色农产品基地7.22万亩、畜牧产业基地20个。依托田园风光、嘉绒文化,推进农业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提升农业产业链、价值链。积极争取全省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县项目,依托成华区市场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加快培育农业互联网+”,扩大与尚作农业等高端涉农企业合作范围,加快特色农牧产品品牌化建设。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村土地、林地、宅基地等产权有序流转。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种养大户、专合组织等市场主体,建成农产品集中加工园区,提升农畜产品的加工率,到2020年农业增加值达到5.75亿元,加工企业销售总额超过1.2亿元。

用好两大引擎,激活发展动力。一是用活政府和市场传统引擎。充分发挥投资的拉动作用,把项目推动作为发展第一抓手,所有项目均由县级干部牵头抓总。成立嘉绒投融资公司,利用平台公司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和脱贫奔康进程。积极参与各类旅游推介会、招商引资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经济发展,拓宽与广东、成华区等对口单位的合作领域。大力培育休闲旅游、阳光康养等新兴消费热点,充分发挥消费带动作用。二是开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型引擎。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催生发展动力、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努力激发群众智慧和创造力。坚定不移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政府权力、责任、负面三个清单,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提高行政效能,为双创清障搭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通企业准入和退出快速通道,在实施企业三证合一基础上加快实现五证合一,推广电子营业执照和企业注册全程电子化,完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鼓励发展小微企业。力争2018年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6.5亿元,对GDP的贡献率超过40%

(作者系丹巴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


  • 上一篇:民族团结聚心力 脱贫致富奔小康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