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康巴时评 >> 浏览文章

扶贫重在“扶志”

甘孜日报    2017年08月07日

    ■本网评论员

    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的甘孜藏区,既是全国14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全国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其贫困发生率高出全省10个百分点, 我州无疑是脱贫攻坚中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如何激发农牧民群众在脱贫奔康中的内生动力,泸定县冷碛镇团结村和杵坭乡金鸡坝村的生动实践给出了令人信服的答案。

    贫困,表面上看是物质的贫乏,但归根结底是知识与技能的贫乏,是信心与斗志的缺乏。知识与技能可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获取,可信心与斗志则是激活内生动力的核心之要。如果扶贫不“扶志”,无论怎样扶也等于白扶。

    早在2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聚焦扶贫工作的著作《摆脱贫困》首次出版。习近平总书记在该书多处强调:“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但能否实现‘先飞’、‘先富’,首先要看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贫困地区完全可能依靠自身的努力、政策、长处、优势在特定领域‘先飞’,以弥补贫困带来的劣势”;……这正好印证了毛泽东同志那句经典名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扶贫的要义在“扶”。既然是“扶”,那么必要的帮助与援助注定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扶贫≠救济、帮扶≠包富、摘帽≠不扶持、农牧产业≠扶贫产业,毕竟“扶”不是“抬”、不是“背”、不是“抱”,扶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贫困群众通过“外因”与“内心”的相互作用,让自己逐步立起来、走起来、强起来。要让贫困群众逐步立起来、走起来、强起来,最根本的就是要扶精神、扶志气,切实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变“他扶”为“自立”、变“慢行”为“快走”,不断增强脱贫之志,切实激活脱贫“内因”,进而让贫困群众挺直脱贫腰杆、找到脱贫法子、迈出脱贫步子、走上脱贫路子。如果贫困群众老是抱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老是沉陷“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懒散状态,老是缺乏想富、敢富、能富、善富的心劲、干劲与韧劲,时时、事事、处处等着政府和社会的救济和赞助,而自己却始终不想动手、不愿做事,甚至心安理得、坐享清福,如此片面的物质扶贫,不仅难以达到扶贫的真正目的,而且还会生发出“争贫、安贫、守贫和不愿脱贫”的不良现象。

    “脱贫全靠党的政策好,奔康要靠自己加油干。”看来,精准扶贫应在扶精神、扶志气上下一番功夫。然而,“扶志”既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一蹴而就见效,需要我们用足够的耐心去教育引导让其“立志”,需要我们用身边的典型事例去启发引领让其“树志”,需要我们用帮扶行动去示范带动让其“强志”,进而让贫困群众牢固树立“以穷为耻、以懒惰为耻、以等靠要为耻”的思想观念,立下“愚公志”,坚定“脱贫心”,不断强化其脱贫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责任,真正让他们增强脱贫自信、挥洒脱贫力量、放飞致富梦想。“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贫困群众的志气真正树起来了、观念真正更新了、决心真正下定了,致富的办法和干劲自然也就有了。可见,扶贫不但必须“扶志”,而且必须首先“扶志”。

 

  • 上一篇:​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