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一位扎根基层的“老乡镇”——记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俄德

甘孜日报    2022年09月01日

图为俄德在北京领奖。

图为俄德在了.jpg

图为俄德在了解青稞收成情况。

◎本网记者 丁瑶 文/图

8月30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石渠县正科乡党委书记俄德,作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获得者,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

记者通过电话采访到了俄德,他表示,“作为一名基层公务员,能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心情无比激动。这份荣誉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也是扎根雪域高原生命禁区的千万名公务员的。”

“同志们,我再强调一下这几天的疫情防控和防灾减灾工作……”尽管出门时已经详细部署过有关工作,但远在北京的他始终牵挂着千里之外的农牧民群众,每天都会在工作群内反复强调和确认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2009年8月,俄德怀揣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来到石渠,随后于201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与我的价值观完全契合。”俄德告诉记者。

从一般工作人员到副乡长,再到乡党委书记,他先后在石渠县的两个乡任职,也从一个“愣头青”变成了一位扎根基层的“老乡镇”,用实际行动发挥着一名“好党员”“好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2015年9月,时任奔达乡副乡长的俄德接受组织任命挑起了阴巴村第一书记的重担。面对一穷二白的阴巴村,他丝毫没有气馁,定下了“扶强一个好书记、建设一支好队伍、谋划一个好思路、完善一套好制度、落实一个好项目、营造一个好环境”的“六个一”目标,他“死乞白赖”找项目,“挖空心思”抓产业,历尽千辛万苦、费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为阴巴村寻得了脱贫致富的良方。

在脱贫攻坚之际,他坚持以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为指引,筑牢思想基础,总结出了“四管四抓四结合”的阴巴模式,并在全乡推广。构建“党支部+党员+中心学习户+农牧民”四级联动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每一项工作;坚持问题定期分析、限期整改,实现该村党组织迅速提档升级;坚持“扶志扶智”教育,组建老党员宣讲组,定期对农牧民现身说法,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筑牢脱贫思想根基;实行“庸者下,能者上”,加强对班子队伍的集中整顿,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把致富能手、党性修养好、文化素质高的3名优秀党员选拔到村干部队伍,进一步加强了该村基层组织建设,迅速凝聚起攻城拔寨的责任担当、攻坚克难的坚定意志。

俄德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当干部要有当干部的觉悟,当领导就要做表率,凡事不能脱离党性原则。”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坚持扑下身子,走村入户深入调查研究,紧紧抓住阴巴村发展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逐个攻关,解决一个,推进一步。他把百姓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真心实意解民所忧、排民所难。

“当时奔达乡交通十分不便,又经常塌方,群众出行难,还几乎吃不到新鲜蔬菜,需要尽快得到解决。” 在担任阴巴村第一书记后,他充分运用“支部+协会”“党员+牧民”的合作社模式经验,投入20万元成立了“石渠县奔达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40户农户通过土地、技术等入股,实现了年产值20余万元,农牧民群众也如愿吃上了放心的新鲜蔬菜。

随后,通过整合产业扶贫资金等方式,筹资50余万元开办了阴巴村沙场,吸纳了235名群众就业,实现人均增收2600余元;组织该村12名贫困群众成立了阴巴村脱贫装修合作社,并亲自组织社员到玉树、昌都等地包揽工程,实现人均月收入达5000元以上。像阴巴村这样一个村成立3个合作社并正常运营实现增收的,全县只有一个。

在阴巴村任职期间,俄德要处理的矛盾纠纷很多。“我们遇到难断的问题,先是去请教专业人士,然后再协调解决,但还是会有群众表达不满情绪,后来我们就把县法院的工作人员请到现场来讲道理。同时,通过以案说法的形式对群众进行普法教育。”谈及矛盾化解工作时,俄德感慨地说。

在阴巴村村委会门前的公告牌上,村务、财务、党务、政务全都上墙公示,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得到保障,阴巴村风气大大改观。俄德还对自己和村干部约法三章:不吃群众的饭,不收群众的礼,不在家里办公。在他的带领下,先后制定了村干部请销假等14个制度,切实防止了干部办事拖、懒、慢,遇事绕道走等现象。

在俄德的带领下,阴巴村在两年内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翻番,群众遇事找法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参与村集体活动的热情越来越高,群众全部喝上了自来水、住上了新房子、修建了垃圾池、用上了化粪池,辖区内群众的幸福指数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2021年7月,俄德调整到正科乡工作,尽管之前已经对该乡十分熟悉,但他依旧花了近两个月时间把正科乡13个建制村又重走了一遍,挨家挨户了解发展现状。

他深知,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他千方百计找项目,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第一年,争取到资金为正科乡立项了枸杞仿野生化种植项目和猫科动物摄影第一村项目。

生态是正科乡最大的优势,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本着生态、天然的原则,在项目运营过程不用农药、不用化肥、不产生“三废”,是俄德一直给群众宣传的内容。“我们要做有机农业、有机民宿,我们这里最有条件,我们这里的环境最纯净。”俄德经常跟群众絮叨。

枸杞成熟后如何销售是俄德日思夜想的事情。他与中粮集团挂职的第一书记沟通对接,和省内对口帮扶的成都市金牛区对口帮扶工作队申请帮扶资金建立枸杞加工厂,为枸杞全品牌化建立全产业链。在他的带动下,中粮挂职第一书记和他一起“挖空心思”,注册了正科枸杞商标,并设计包装、研究高原日光最佳晒制工艺。同时,借助石渠县与成都市金牛区合作建立的石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平台进一步推广正科枸杞。

谈及未来,俄德告诉记者,“获得这份荣誉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党和国家以及正科群众给我如此高的荣誉,我会一如既往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继续认认真真努力工作,让群众更满意于我的服务,继续把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在基层不折不扣地落实,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儿来办。”



  • 上一篇:强身健体铸辉煌 赶超发展聚力量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jjgz/83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