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永不磨灭的红色记忆

甘孜日报    2021年08月19日

图为十八军.jpg

图为十八军筑路英雄群雕像。

◎本网记者 黄天威 文/图

穿过长7079米的世界上第一座高海拔特长隧道——雀儿山隧道,成都游客朱先生被隧道洞口旁边的18军雕塑所吸引,他停好车,与朋友信步来到川藏公路十八军红色教育基地。

新修建的张福林烈士陵园被参天大树环绕。“十八军将士精神永存”的雕塑在秋日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大门的右侧,便是张福林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展区分为张福林生平简介、苦难少年、小小红缨枪、火线尖兵、英雄进藏、英雄班长、张福林的旗帜、缅怀先烈八个部分,展示了张福林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两路”精神焕发时代风采

“川藏公路十八军红色教育基地除了张福林烈士外,还安葬有干部、战士、文艺女兵等8名烈士。”川藏公路十八军红色教育基地自8月初对外开放以来,每天都有过往游客和县上组织的干部职工前来缅怀瞻仰,红色讲解员翁呷已经把德格县的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红色资源烂熟于心。

负责红色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的德格县交通运输局干部唐毅介绍说,川藏公路十八军红色教育基地位于德格雀儿山隧道口北侧,由烈士陵园大门、张福林烈士纪念馆、张福林烈士陵墓、十八军川藏线雀儿山纪念馆组成,配套有景观步道、广场、停车场、人工湖、景观雕塑等,打造集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党员干部廉政教育、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登山探险、公路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示范基地。

“张福林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五十三师一五九团三连六零炮班班长;参加过太原、秦岭、成都各类战役10多次、大小战斗20余次,荣立一等功两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1951年12月10日在抢修康藏公路(后改称川藏公路)雀儿山段时牺牲;先后被追授予‘模范共产党员’‘一等功臣’‘筑路英雄’‘60位感动西藏人物’光荣称号。”翁呷说,在修建德格县境内川藏公路雀儿山段时,牺牲的战士就有300余名。张福林烈士同筑路大军用血肉之躯铸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成为川藏线上广为传颂的壮歌,他们铸就的精神丰碑,早已深深刻入了德格人民的心中。

近年来,德格县将分散在雀儿山上的张福林烈士陵园、无名女烈士墓地、最后的五道班等红色优势资源串点成线成面,进而转化为教育资源、宣讲资源、旅游资源,打造川藏公路上首个以弘扬“两路”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基地。

在张福林牺牲的山脚下,雀儿山隧道历经5年多的建设,于2017年正式通车,过往车辆不必再绕行两个多小时的危险山路,只需十来分钟就可以穿过雀儿山。听完讲解,朱先生对70年前的筑路英雄充满由衷敬意。他说,现在甘孜的交通与7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但走上幸福坦途的人们更应该记住修筑“天路”的英雄们,红色基因、红色传统更应该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镌刻在移民新村的红色故事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背着公路进藏”,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不畏艰险、不畏牺牲,用血肉之躯在雪域高原铺就了川藏公路,在德格县留下了可歌可泣的军民鱼水情深故事。

走进龚垭镇雨托村,一幢幢具有民族特色的房屋错落有致,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干净整洁。“我们的亲人·英勇的十八军”“十八军进藏·红色新村”等标语牌彰显着雨托村的红色精神。老党员色热告诉记者,他听说过很多关于十八军指战员在雨托村的故事,新建的雨托村之所以被称作“红色新村”,是因为当年十八军进藏经过德格境内,在哈达铺也就是如今的雨托村,帮助当地群众筑路修桥.当解放军离开时,当地群众为表达感恩之情,用藏族最高的礼仪,给每一位解放军战士敬献了洁白的哈达,抒写了一段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感人故事。

色热说,过去的雨托村在高山上,是龚垭镇不通公路、不通电、不通网、不通广播电视,甚至不通自来水,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贫困村。出行难、就医就学难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村民的生产生活。为彻底改变雨托村的落后局面,2017年,德格县委、县政府对该村实施了整村搬迁,并提出“拔穷根、挪穷窝、换新貌、奔小康”的目标。

穷了一辈子,不愿子子孙孙再受穷的色热成为雨托村带头易地扶贫搬迁的第一人。当年十八军进藏,解放了水深火热的当地藏族同胞,藏族群众向解放军敬献了哈达,民族团结、藏汉一家亲的优良传统从此代代相传。如今,雨托村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活起来”,提高乡村红色文化教育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在雨托村感恩广场,100张村民笑脸的“照片墙”让人耳目一新。雨托新村叫哈达通,哈达通藏语意为敬献哈达的地方,因为这里有厚重的红色基因,是雨托村群众感恩奋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象征。雨托村家家户户新房下面都贴有一个民族团结文化的吉祥八宝图,深刻反映了藏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雨托村整体搬迁后,虽然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房子,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该村“两委”围绕环境优化、村镇美化的目标,决定种植花卉带动全村脱贫摘帽。2017年,雨托村筹集资金160万元,成立了雨托村花卉种植合作社,自筹资金50万元,动员村民以土地流转方式参股发展花卉产业,种植的花卉被该县和白玉县、西藏昌都市等单位和个人提前预订,实现“订单式”种植,当年就收入30万元。雨托村利用西进西藏、南入白玉、东至德格的区位优势,大面积种植大棚蔬菜,拓宽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渠道。

“我们要把十八军指战员留在德格的故事一直讲下去,要让子子孙孙都明白,十八军不仅给我们修筑了幸福路,而且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色热告诉记者,他不仅带着家人参观村史展馆,还到雀儿山隧道旁边的张福林烈士纪念馆、康巴文化博览园“红色德格展览体验区”参观。他说:“不忘过去的苦,方知今天的甜。”




  • 上一篇:我州持续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
  • 下一篇:州总工会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切实服务职工群众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jjgz/73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