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强基础 兴产业 抓增收——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理塘县人民政府

甘孜日报    2021年03月23日

2021032307425289464.jpg

图为村民在理塘县濯桑产业园区采收萝卜。

◎本网实习记者 德钦翁姆 文/图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在此次表彰大会中,理塘县人民政府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理塘县平均海拔4300米,含氧量仅为内地的50%,被称为“生命禁区”。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理塘县广大干部群众集中智慧与力量,探索出了“1950”工作思路,构建“三抓一线”“四级包保”制度,创新文旅体农商深度融合发展,累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5.1亿元;圆满完成132个贫困村退出、5042户23992名贫困人口脱贫目标,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375元增长到8070.39元,2019年高质量实现脱贫“摘帽”,在雪域高原描绘出一幅脱贫奔康的幸福画卷。

高站位深远谋划勤作为

2014年,理塘县精准识别贫困村132个、贫困户5130户、贫困人口22851名。环境恶劣、设施滞后、产业落后……是摆在理塘人民面前的客观现实。

越是艰难越向前,理塘县各级干部提高政治站位,践行担当使命。理塘县委书记格勒多吉掷地有声地说:“我们必须主动担当,勇于作为,坚定生态经济发展与脱贫攻坚‘双轮驱动’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切实打赢脱贫攻坚战,绝不做同步小康的最后一块‘拼图’。”

着眼大局、深谋远虑,全县“一盘棋”,以科学的作战体系、压实的责任体制和高效的工作作风多管齐下,以战斗姿态全力攻坚,在脱贫路上稳扎稳打、决战决胜。

该县推行最严工作机制,建立“三抓一线”工作法,执行县级领导干部驻乡抓一线、机关科级干部驻村抓一线、一般干部驻户抓一线,集中火力抓脱贫的责任体制。同时,建立“四级包保”责任体系,实行县四大家主要领导包片区,县级干部包乡(镇),县级机关领导班子包贫困村,片区、乡(镇)机关领导班子包非贫困村,全县干部包户的全覆盖责任体系,35名县级联系领导、108个帮扶单位、132名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265名驻村工作队员、55名农技员、82名非贫困村第一书记、3291名帮扶责任人、148名援建干部全员坚守岗位,推动各项扶贫工作落地落实,做到了“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脱贫攻坚破万难,党员干部走在前。该县推行“联合党总支(支部)”模式,在产业集聚、资源集中、矛盾突出的两个以上行政村组建联合党总支(支部);创新基层党建阵地建设,打破村级活动中心的传统格局,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核心阵地作用,把群众凝聚到党组织周围,形成聚集效应,凝聚人心;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为抓手,把支部建在产业上,强化队伍引领;落实“双培双带”工程,切实增强党员队伍脱贫增收、带头致富的能力。

理塘县政府出台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财政专项资金报账制,确保扶贫资金不脱离财政轨道。按照“政策打包、项目打捆、资金整合”的原则,切实保障了资金投入,统筹整合涉农资金15.8亿元,确保资金效益最大化;发放扶贫小额信贷8759.2万元,惠及群众2276人。

在理塘县濯桑现代农业园区、在拉波乡举办的劳务品牌油菜种植及加工培训会上、在高城镇城西移民新村集中安置点,随处可见理塘各级干部开展工作的身影。脱贫工作从基层抓起,各级干部将生活融入基层,扎根一线,倾听百姓心声。

强基础扎实推进促增收

理塘县委副书记、县长郑显峰在理塘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指出:“面对深度贫困的严峻形势,铁肩担责,紧盯脱贫攻坚目标,锁定贫困对象,聚焦脱贫标准,全方位齐发力,综合施策,扎实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强基础、兴产业、抓增收,是改善民生保障的重要举措。实现低保救助人口应保尽保,持续巩固扩大脱贫成果是理塘县政府当前的重要任务。

五年后,一条条盘旋的柏油路穿梭在理塘的土地上,一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就哗哗的流进了碗里,一座座通讯基站建成,通讯再也不是困扰异地求学、外出打工的高城儿女思乡的阻碍,电话、视频再也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

教育是百年大计,理塘县首抓教育,建成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所,学生规模超万人,成为我州寄宿制集中办学的典范,让许多贫困家庭的学生也能上得起学,能上好学。

蔚蓝天空,沿着蜿蜒的公路,一幢幢藏式小民居整齐排列。高城镇城西移民新村集中安置点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二期建成。“以前看病要走很远的路,看病也要花很多钱;现在走到村卫生院就可以看病,大部分医疗费用都由医保代缴,方便得很。”高城镇城西村的益西爷爷高兴地说。喜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百姓得以安居。

阳光照耀,暖意升腾。2021年1月24日,在理塘县濯桑乡康藏阳光蔬菜生产加工基地,笑容灿烂的村民正在采收最后一批萝卜,这些萝卜将运往香港、澳门市场。理塘一年向港澳“直销”萝卜6000余吨,颗颗萝卜折射出理塘脱贫攻坚的丰硕成果,满面笑容写照出理塘群众昂扬向上的精气神。除了当地的农业园区,该县政府整合开发护林员、保洁员等7类村级公益类岗位,实现4844名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通过就业扶贫基地等县内务工渠道,实现县内劳动力转移就业1.2万余人。同时,举办扶贫现场招聘会,成功输送39名农村劳动力到广东、成都等地就业,大大提高了当地群众的整体收入水平,百姓得以乐业。

重产业初具规模筑品牌

理塘县木拉镇上马岩村驻村队员告诉记者,2018年理塘极地果蔬(香菇)基地刚开始建设的时候,村民们表现的都不太积极,他们觉得种植香菇还不如去上山采挖虫草。随着理塘县党委政府和援建单位对其不断投入大量的资金、技术包括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持,以及当地党委政府的不断宣传和引导,老百姓靠种植香菇实现增收的信心也不断提升。

上马岩村脱贫户兄兄,家里三个劳动力从基地开建起就在基地打工,每人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兄兄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愿意打工,是因为县政府找到五粮液集团出资帮村里发展集体经济,还让村民们成为股东,当时自己还不相信,2018年10月27日村里分红时,家里领到了15000元分红金,让兄兄心服口服。之后的几年里,亲戚约他上山采集虫草,他拒绝了。“采集虫草还要看运气,还是在自己村的基地打工挣钱稳当。”兄兄笑着说。同村的贫困党员多吉,在培菌车间碎木屑,每天有120元的收入,他说:“没想到我会从牧民变成产业工人,虽然现在工作简单,但我以后还要多学技术,争取变成技术工人,工资也会更高些。”

基地以“规模化发展、规范化经营”的路子,利用已有的规模优势、人才优势,计划引进工厂化制菌生产线,大力推广香菇、木耳标准化生产等新技术,申请注册了“藏孜源”食用菌品牌,延伸产业链条。五粮液集团职工“以购代捐”等方式采购香菇等帮扶产品,通过参加农特产品展销会,让理塘香菇在全国各地有了名气,订单也在不断增加,真正发挥产业发展脱穷根、产业发展促增收的积极作用。

郑显峰表示,下一步,理塘县将认真总结脱贫攻坚经验教训,全面谋划乡村振兴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后的高原儿女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上一篇:州行政审批局持续发力补短板网办能力得提升
  • 下一篇:泸石高速公路有限责任公司筑牢公路森林......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jjgz/69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