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虽然日子好了但仍不能松劲”——记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其麦仁真

甘孜日报    2021年03月16日

图为其麦仁真带领村民修建排水渠。

◎本网记者 李娅妮 文/图

“让土地长满蔬菜、让油菜花开满村庄、让乡亲们过上县城人都羡慕的好日子。”2月25日上午,其麦仁真揣着这样一份成绩单,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领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至高荣誉。

2月26日下午,仅一天后,其麦仁真的身影便出现在“千里之外”的田间地头。载誉归来的他立马投入到新一年的春耕备耕工作中,动员村民抢抓大好春光,给蔬菜大棚翻地起垄、给集体牧场种植饲草、给专合组织储备农资、给家家户户培育新苗。

几天时间里,但凡村民嚷嚷着要他讲一讲进京领奖的事,其麦仁真总会忍俊不禁地先卖道关子:“等手头活路忙完了,我慢慢给你们讲。虽然现在日子好了,但是我们仍不能松劲,还要让村容村貌更美、集体经济更强、大家腰包更鼓!”

村民信赖的“明白人”

其麦仁真,我州白玉县赠科乡八垭村党支部书记、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自1994年竞选为村主任以来,已在八垭村“两委”班子上干了整整26年。现在,他常和村民念叨一句话:“眼前的土地和大山,过去是包袱,现在是财富。”

2014年以前,“山高、沟深、路远、闭塞”是八垭村的真实写照。这个藏寨散落在“横断山脉北段、金沙江上游东岸、沙鲁里山西坡”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草甸上,如同莽莽林海中的树挂一般,原始而无序。

高山气候恶劣、土地贫瘠、空气稀薄,村民傍山零星而居。其麦仁真回忆,过往的穷日子漫长又忙碌,农牧民一年到头下地劳动、上山放牛,秋收冬藏时能做到“青稞管饱、酥油不愁”已是竭尽全力,遑论种菜自给自足了——除土豆、萝卜、莲花白“高原老三样”外,村民们压根没见过其他种类的蔬菜瓜果,饮食结构极其单一。

冬天的八垭村更是难捱。不通电、不通公路、不通自来水,凛冽寒风直勾勾地往土木结构、人畜混居的藏房里灌。牦牛没有足够的草料过冬时,还会因饥寒陷入“秋肥冬瘦春死亡”的怪圈。

可即便如此,大多数村民也鲜少思变。年轻力壮的也曾想外出打工谋事,但去白玉县城的山路不仅曲折,还要翻越一座海拔4500多米的高山。

冬天大雪封山、夏天泥石流不断,80多公里的路程,每走完一趟都要脱层皮似的,“出去了就不想回村,回村了再也不想出去。那阵子,村头晒太阳、吹牛的懒人尤其多。”

八垭村的蜕变始于脱贫攻坚战役打响。数年来,脱贫攻坚如同大江大河奔涌的浪潮,而这个偏安川西高原腹地的深贫村落就是其中激起的一朵浪花。

面对前所未有的政策支持力度、综合帮扶力量、覆盖范围和涉及领域,其麦仁真至今仍记忆犹新,“当时已担任村支书的我暗暗发誓,一定要传达落实好党中央、省州、县、乡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一定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彻底让家乡这个穷山沟换个天地、面貌,带领全村父老乡亲增收致富。”

下定决心、锚定目标,其麦仁真心头有了一幅“路线图”,也有了一本“明白账”。全村60户328人,他不漏掉一户、放过一人。走组串户了解民意、认真记录贫困状况、摸底找准致贫原因、列出工作责任清单。“干什么、怎么干?那时候,我心头无数个声音都在呐喊:先修路!”

随着脱贫攻坚战向纵深推进,原本地理位置较为偏远的白玉县对外交通有了巨大变化,先后打通了连接周边县的3条主干道。大交通改善,“毛细血管”也畅起来,全县着力推进“通乡、通村路100%硬化”建设,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脱贫致富的“领路人”

其麦仁真瞅准时机,一方面充分发挥村支部书记的“桥梁”作用。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他积极主动对接县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时高效地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就项目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矛盾纠纷和各类问题进行适时调解,确保道路、饮水、电力、住房、路灯、网络、厕所、浴室等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另一方面,他还不忘充分发挥村支部书记的“主心骨”作用。几年间,采取“村‘两位’班子成员统一领导、项目理事会具体负责、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持续优化项目建设规划管理。同时,牵头制定完善了村级基础设施管护机制,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农村道路维护缺位、灌溉系统荒废等问题,确保项目发挥最大效益,惠及更多村民。

凭实干出实绩,领脱贫促振兴,这些年八垭村的脱贫成果有目共睹。全村4小组2.4公里联户路建成,全村60户328人冬季饮水困难、四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期间,其麦仁真还带头投工投劳,动员村民修建了1.5公里排水渠,为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募集建房材料,为群众新建全乡唯一的文化广场。全村实现户通路连、洁净亮美,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才能带领村民走上产业致富之道。”其麦仁真清楚知道,拔掉“穷根子”核心还在于发展产业。针对村民依靠落后的耕作方式广种薄收、产出低、收入少、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等问题,其麦仁真想对策、寻出路,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调查、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外出学习心得,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多次进行头脑风暴,最终敲定“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精准产业”的路子。

结合村里土壤贫瘠和生产性缺水的境况,其麦仁真大胆创新,提出了成立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建蔬菜大棚、走蔬菜轮作”的产业路子。但是,穷怕了的乡亲们不敢改变祖祖辈辈养成的耕种放牧习惯。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其麦仁真多次联系种植养殖专家、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手把手指导教学,积极组织村民参加数十次农业技术培训,引导村民改变传统种植养殖观念,村民科学耕种放牧意识和技术均得到了大幅转变和提高。

2017年,由全村村民入股的“白玉县八垭村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以牦牛养殖,大蒜、马铃薯、油菜等蔬菜大棚种植为主业,后期逐步引进青椒、莴笋、芹菜、黄瓜、茄子、茼蒿、豌豆、空心菜、葫芦瓜等蔬菜品种。通过精心管护,当年就喜获丰收,村民们真正尝到了赚钱的甜头。从此,村民发展产业的激情越来越高,为八垭村拔掉穷根、打好翻身仗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

如今的八垭村,成了白玉县名副其实的进步村,集体牧场牦牛养殖、温室大棚蔬菜种植等产业发展得风生水起,有限的土地资源被盘活,种植面积200多亩,全村喂养牦牛1600多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实现了从0到10多万元的跨越。截至2020年,村“两委”班子已带动村民务工收入530余万元;其中,2019年村民务工收入47万余元,2020年村民务工收入56万余元。而2015年至2020年,通过村民自主务工就业收入平均每年达100多万元。村民们真正享受到了产业兴旺的好成果,日子越过越红火。

2019年八垭村正式退出贫困村行列,31户贫困户161人全部脱贫,全村形成了种养结合的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从一个贫困村变成脱贫村,八垭村的好日子离不开其麦仁真的奋力拼搏。他表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荣誉既是对他过去工作的肯定,也是前行动力,下一步,将继续抓好全村产业发展,推动全村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只要在党支部书记岗位上干一天,就要为村民们的幸福生活奋斗到底。



  • 上一篇:我州3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获得登记
  • 下一篇:放心舒心消费在甘孜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jjgz/69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