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让梦想走出大山——我州持续实施“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纪实

甘孜日报    2020年09月22日

职中老师指导“9+3”学生进行工程测量实训技能操作。

“9+3”学生正在上专业课。

◎本网记者 张亚贤 文/图

出生在丹巴县中路乡的岳正剑,因为家里经济条件的原因,初中毕业后便辍学在家。为了想办法养活自己,帮父母减轻压力,不成为家里的累赘,15岁的岳正剑选择了外出打工。几年时间里,他尝试很多不同的工作,做过服务员、卖过水果、当过汽车工学徒、进入民间艺术团卖过艺......

2009年,为促进四川涉藏地区发展,实现涉藏地区长治久安,帮助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省委、省人民政府在涉藏地区实施了“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招收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到内地中职学校接受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并尽力帮助实现就业。

那一年岳正剑刚好20岁,他返乡求学成为成都市新都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成为了第一批“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受益者。从小就有一副天籁般好嗓子的岳正剑最想成为一名“电影演员”,在学校除了完成自己电子专业的功课外,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梦”。通过与艺术专业的老师、同学学习交流,学到了很多当演员的基本知识。毕业后,先后出演了《幸福360》《汉子是怎么炼成的》《共产甲姆》等电影及电视剧《康藏茶魂》等,主演的电影《守望人》更是斩获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新锐男演员奖”及“最佳新锐故事片奖”。

从辍学少年到最佳新锐男演员,“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可以说功不可没。2009年,300名甘孜学生,怀着憧憬,走进四川内地5所“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试点学校。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州共输送了18225名学生到省内10个市27所中职学校学习,所学涵盖机电、汽修、道路桥梁、学前教育、护理、药剂等45个专业。

免费职教 圆了求学梦

2009年,丹巴县边耳村,一位中考落榜的藏族男孩尼玛德吉,面临着他一生中重要的抉择。尼玛德吉家并不富裕,为了给在州内读大学的哥哥凑齐每年的学费,种了一辈子地的阿爸阿妈四处借钱。尼玛德吉不愿复读,给家里增添新的负担,但也不想像父母一样放牧种地忙活一生。“有了退耕还林和牧民定居的好政策,吃穿都不愁了,就愁孩子没有什么文化,今后可怎么办啊”。阿爸的言语中透着无奈。

就在一家人发愁时,“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为尼玛德吉打开了另一扇求学之门,重新点燃了他的求学之梦。毕业后,尼玛德吉成为成都一家4S店的汽车油漆工,如今他已是一家人的经济支柱,他说:“虽然工作常要加班,并不轻松,但能帮家里分担负担,让我觉得活得踏实、有奔头。”

康定市姑咱镇杨鹏的境遇与尼玛德吉及其相似。2010年,杨鹏从康定市第三中学毕业了,虽然很想继续读书,但因考试发挥失常、成绩不佳的他暂且不能踏进高中校园。以往像他这种的情况,就只能辍学打工赚钱养活自己了。正当失落之际,他了解到“9+3”免费教育计划的新政策不仅能让自己学到一技之长,还能享受国家资助政策:免学费三年,每生每年2000元;生活费补助三年,第一、二学年每生每年3000元,第三学年1500元;杂费补助三年,每生每年1500元。政策的春风让杨鹏再次走进校园,成为乐山市竹根职业中专学校的一名学生。“‘9+3’免费教育就像一场及时雨,解决了我的升学难题,也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

2014年,省委、省政府将“9+3”免费教育计划扩展为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主要惠及涉藏地区和大小凉山彝区广大群众的民生工程、扶贫工程。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让老百姓的孩子走出大山和草原,到内地学校学习一技之长,并将外面的新科技、新思想带回家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州群众职业教育观念的转变,强力助推了全州基础教育发展进程。

就业创业 改变人生路

进站、对标、停车、开门、关门、确认后,驶向下一站……肖芳每天都要一次次精确地重复这些动作。这位来自丹巴县色足村普通农民家庭的姑娘,是“9+3”免费教育计划的首批毕业生。“‘9+3’计划改变了我的人生!”肖芳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走出大山,在大都市扎下根。她从内江铁路机械学校毕业后,考入成都地铁运营公司,成为我国首位藏族地铁女司机,曾担任成都地铁七号线首发司机。

“就业有出路,创业有帮扶,升学有渠道”,我州将就业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学生就业。

朗色从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毕业以后,考上了炉霍县公务员。回忆起“9+3”教育,她说,学校为藏族学生专门设置了课程、配备了师资、设立了专项奖学金,班主任像爸爸一样关爱她们,科任老师为她们“开小灶”,汉族同学主动和她们“一帮一”。经过三年的学习,朗色“脱胎换骨”,进步神速,除了专业计算机的各种软件应用,快速的汉字录入、网络技术的运用都已得心应手,“计算机已经成了我的朋友和工作上的好帮手。”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我州已经毕业的“9+3”学生中,有1930人通过招考(聘)充实到涉藏地区基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成为促进涉藏地区繁荣稳定的新生力量,应征入伍的有603人,有2000余人升入高职院校,有800余人在内地稳定就业,超过7000名学生通过就读“9+3”实现了稳定就业和个人及家庭的脱贫,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为我州职业教育探索了一条新路径。

家人脱贫 乡亲也受益

“看到病人一个个康复,我的心里真是说不出的高兴。”到石渠县呷衣乡卫生院工作后,杨恩霞专业所学得到发挥,在偏远乡村为牧民看病、打针,忙得不亦乐乎。而让杨恩霞更为自豪的是,她不仅用自己的所学养活了自己,而且还接济了家人、帮扶了弱势。“每月五六千元的工资,除了自己花销,还能给父母增加一些生活费,尽尽孝心。”

在我州,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一人成才稳定一个家庭的教育成效正初步显现。

9岁开始读小学、15岁辗转各个歌舞团赚取微薄的工资补贴家用,22岁通过“9+3”免费教育政策就读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民族美术班,25岁留校任教成为一名“9+3”班主任——这是“9+3”学生东珠洛吾的人生轨迹。东珠洛吾出生于炉霍县斯木乡扎交村,有2个姐姐和1个哥哥。东珠洛吾10岁时,父亲突然重病住院,还在读四年级的大哥不得不辍学,撑起家里的重担,两位姐姐也相继辍学。因为东珠洛吾年纪最小,在哥哥姐姐的保护下,得以顺利读完小学。他坦言:“我们的生活贫穷而艰辛,一直为生计发愁,哥哥姐姐们都吃了很多苦。作为家里的老幺,我是最幸运的。”从“9+3”免费职业教育的“受惠者”转变为“参与者”,回顾从学生到班主任的经历,东珠洛吾十分感慨:“因为我有过贫穷和辍学的无奈,所以深深懂得‘9+3’免费教育政策的意义。‘9+3’免费教育政策给了我幸运,现在,我要把幸运传递给学生、回馈给社会。”

实施免费中职教育就是要切断贫困传递的“脐带”,通过中职教育,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掌握谋生的一技之长,带动家庭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的日子。“9+3” 免费教育计划,给全州广大农牧民群众子女就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很多学生因此而就业,不仅为他们带来了固定的收入,也改善了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学有所成,造福家乡”是这些学子们知恩感恩、回报国家的方式。稻城县一幼儿园里格绒拥央正教孩子们数数,“数一数柜子里有几只鞋子。”“9只!”孩子们稚气地回答。格绒拥央是“9+3”免费教育计划培育出的幼儿老师。“我做梦都没想到会成为一名幼儿老师。”格绒拥央告诉记者,2009年她从稻城县中学初中毕业,准备回家务农,得知有“9+3”免费教育计划,她马上报名,后来到自贡市富顺县福源灏职中学习幼儿教育专业。2012年7月毕业后参加了全州幼儿教师招考,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幼师。“我要把学到的东西全都教给小朋友,让他们健康快乐地生活。”

民族地区“9+3”免费教育计划的实施,让许多学生通过与内地同学同吃同住同学习,增长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转变了观念,许多学生品学兼优,积极参加学校各类活动,成为了学生干部、学习标兵,带动和影响家庭、家族生活理念的巨变,对加快民族融合,实现各民族平等交融、共同繁荣进步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州内中职学校生源充足,3所中职学校基本达到规划的办学规模,全州职业教育进入了良好发展的新时期。




  • 上一篇:雅叶高速公路康定互通首片钢箱梁架设完成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