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平凡坚守践忠诚——记甘孜军分区勤务队上士李杨

甘孜日报    2020年08月03日

      ◎本网记者 刘小兵

    7月29日9点,记者准时来到甘孜军分区,准备采访勤务队上士李杨,不想却被“爽约”了。因李杨临时执行任务,记者只得等了几个小时。但这样的“意外”,更激发了记者采访李杨的兴趣,因为“时刻准备执行任务”正是他真实的工作状态。

   作为一个入伍11年、担任军队机关驾驶员8年的老兵,李杨一直践行着“坚决服从命令,坚决完成任务”的军人本色,深入采访后,记者才发现这与他的入伍初衷和成长经历息息相关。

   李杨出生在河北秦皇岛的一个普通家庭,祖父是抗战牺牲的烈士,外公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军人。他告诉记者,他少年时,家里搞养殖。经济还算宽裕,“子承父业”也是父母对他的期望和大多数同龄人的选择。他本人也曾打算考个相关大学,然后回家创业。2008年,正在上高一的他,看见中国军人在抗震救灾中的感人行动,心生敬意,便产生了坚定的从军意愿。2009年,刚满十八岁的李杨报名参军了。“开始父母是反对的,他们认为我留在家里也能谋生活,不该远走他乡,更不该放弃升学,因为祖辈是军人,父母尊重了我的选择;老师也劝阻过我,我高中的成绩是有机会考本科的。”

   李杨参军那年,秦皇岛只招25人,竞争很大,但他凭借出色的综合条件入伍了。他说,他们在成功应征后,才知道服役地在四川涉藏重点州——甘孜州,当时有些战友很担心,他却很兴奋,因为他认为当兵就是要保家卫国,越到艰苦的地方,接受越严厉的磨练,越能练就保家卫国的硬本事。

   虽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是从北方沿海到西部高原的种种变化还是让李杨吃尽苦头。他回忆,从成都翻二郎山到康定的路程,他们走了15个小时,当时是12月,山上雪很厚。“车子摇摇晃晃,边走边停,从来不晕车的我都吐了,看到公路边的深谷,心里发凉,手心都在冒汗。”除了山高路险,高原反应和饮食差异也是挑战。他告诉记者,到康定的前半个月,他都睡不好、吃不饱,新兵连体能训练时更喘得不行。“当时才18岁,也没吃过苦,好在有战友和老兵的鼓励,才坚持下来;一个月左右就适应了,我是新兵连投手榴弹最远的,打靶在中上水平,内务一直很好,新兵训练结束,还得了个嘉奖。”新兵训练结束后,李杨被分到侦查排,体能和专业技能训练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但他始终保持综合成绩靠前。

   2010年4月14日,对李杨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这天,青海省玉树州发生7.1级地震,李杨所在部队奉命驰援,这是他第一次执行任务。他回忆说:“当时路上还有冰雪,我们急行军十多个小时才到,还没扎营就开始救援,连续24小时没吃上东西。但看到受灾的群众和他们感激的眼神,就觉得再苦再累都值。也是那次急行军,让我认识到军队驾驶员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岗位,其实很重要。”

   李杨在玉树救灾中表现出色,被记连队嘉奖1次,在2010年6月被推荐学习驾驶技术。在雅安集中学习期间,他还参加了都江堰泥石流抢险救灾。学习结束后,他回到原部队继续履行步兵职责,执行应急抢险、安保维稳、日常巡逻等各种任务。在反复磨练中,他的素质愈发过硬,心性愈发坚韧,每次任务都能圆满完成。

   因为能力过硬、忠诚可靠,李杨在2012年12月调入甘孜军区机关任驾驶员。到了新岗位,首先要适应新工作。李杨回忆,刚当驾驶员,他每次跟车训练都觉得时间太短,夜里都要回忆白天走过的路线,一有空就会自己练车,做梦都在摸方向盘,和老师傅交流是他最喜欢做的事。2013年,李杨第一次单独驾驶,就到我州北路开展工作,他说:“第一站去了石渠县,连续跑了十多个小时,路上我连眼睛都没敢多眨几下。”

   现在李杨已是甘孜军分区勤务队的“老司机”。8年跑了30多万公里,长途奔袭、险路行车、连续驾驶等急难险重任务不知执行了多少次,没有发生过一次安全事故。他认为,驾驶员虽然是一个社会化的职业,但军队驾驶员必须高度专业、高度规范,心无杂念地做到绝对安全、绝对准时;这必须要不断练习技能,总结经验,熟悉各种驾驶环境和各类车辆,要把车辆当成自己的身体去了解、爱护,做到人车合一。他说:“车辆是有生命的,我每次洗车,都感觉它在微笑回应。”

   作为军人、作为军队驾驶员,李杨言行一致。甘孜军分区战建处参谋刘伟是参军19年的老兵,也是李杨的上级。他说:“军队机关勤务队的事情杂,做的都是基础性工作,价值要在长久坚守中,于细微处体现;勤务队驾驶员,工作机动性强、强度大,对驾驶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要求高。李杨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能让人放心,他吃苦耐劳、忠于职守、执行力强。”

   由于长期高强度驾驶,李杨在2018年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医生几次建议他手术,他都拒绝了,因为手术肯定会耽搁工作,他宁愿带伤坚持。李杨的战友刘桌告诉记者,“李杨跑一趟长途回来,有时要卧床几天。有一次在厕所发现他腰痛得站不起来,他叫我千万别告诉别人他腰痛严重。”

   在2016年从军的刘桌眼里,李杨不仅是吃苦耐劳的“老兵”,还是乐于助人的“大哥”。刘桌回忆,他刚入伍时生活不适应、思念家人,李杨经常与他聊天。2019年9月,他刚开始当驾驶员,技术不过硬,李杨一有空就带他练车,不分白天黑夜,也不论下雨下雪。刘卓告诉记者:“李杨对新驾驶员有耐心,也严厉。他常说,驾驶员要从知识、经验和情感、心态上做到人车合一,才能每次出勤‘人不掉皮,车不掉漆’。他的心思一直都在工作上,从他身上我深知作为一名士兵要忠诚、奉献。”

   现在,李杨已获得了综合类、专业类的嘉奖、荣誉十余个,是领导和战友眼中“让人放心的人”。他说:“战士是部队发展的基础,只有无数的战士坚守岗位,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只有每一个士兵都追求进步、甘于奉献,每一个军队细胞都高效运转,才能实现强军梦,护航中国梦。即使有一天脱下军装,也会‘召必回、回能战、战无惧’。”

   对于常年牵挂自己的父母,李杨心中充满内疚。谈到婚恋问题,他说:“决不能因为生活影响工作,我要等一个真正理解我,能陪我在平凡中保持对国家和部队忠诚的人。”

  • 上一篇:我州建立退役军人先进典型荣誉信息库
  • 下一篇:我州实施水利扶贫解决产业发展用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