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美了山川 富了百姓——我州创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纪实之八

甘孜日报    2020年07月30日

游客畅游理塘县汉戈花海。本网资料库图

◎本网记者 张嗥

“这里蓝天白云,草绿水碧,犹如世外桃源,真是太美了。”7月28日,成都游客王静,站在康定市色龙村观景平台,赞叹着映入眼帘的美景。

难以想象,王静眼前的美景,在两年前还因环境“脏、乱、差”而“出名”。

“最近两年,我们这儿的变化的确比较大,以前的臭水塘变成了清澈的景观湖,过去的风沙不见了。水清了,山绿了,景色美了,游客也多了。”看着环境一天比一天好,游客一天比一天多,色龙村村民刘光彬高兴地说,过去我们村民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随着康定市深入推进生态旅游工作,全力实施“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工程后,我们村子越来越美了,大家保护环境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了。

色龙村通过保护环境,发展生态旅游只是我州生态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州致力于建设生态旅游强州,推行“生态+旅游”发展路径,着眼保护和发展,筑牢生态基础,发挥生态优势,发展全域旅游,生态和旅游“琴瑟和鸣”,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旅游在全州各地广结硕果。

绿水青山扮靓美丽家园

7月的丹巴,让人沉醉。掩映在青山绿水下的丹巴县聂呷乡甲居村,随着疫情防控趋势的持续向好,游人络绎不绝。

“几乎每天都有游客来我们这里观光旅游,旅游接待生意也越来越好了,前两年还在为脱贫苦恼的我们,现在家家都过上了好日子。”从贫困户变身“大老板”的益西拉姆,随着旅游的火热,她所经营的阿热藏家旅游接待站生意也越来越火爆。她告诉记者,发展生态旅游,让她们全村百姓的腰包鼓了起来。“这片绿水青山,就是我们丹巴的金山银山。”益西拉姆说。

“ 没想到摄影天堂竟然还藏着犹如‘普罗旺斯’一样的薰衣草花海,真是犹如梦境。”“在蓝天白云下,紫色花海令人沉醉!”7月27日,徜徉在康定市新都桥香薰谷600亩的薰衣草花海中的游客们感慨道。

2018年,康定市以花为媒,全力打造新都桥香薰谷生态农业旅游牌至今,以薰衣草为主题的旅游业不断升温,为当地农牧民增收创造了新的渠道,如今,薰衣草已经成为代表“新都桥味道”的一个新标签。“随着来看花的游客增多,以前没人过问的农特产品,现在居然变成了大家争相购买的香饽饽。”正在卖货的摊主旺甲此前是塔公镇的农牧民,今年在基地租赁了两间摊位,摇身一变成了游客口中的“老板“。

而在我州,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已成为百姓致富的新渠道。

稻城县拉木格村除了松茸,优势便是优美的风景和绿色生态的环境。在整村脱贫的基础上,如今村子里修建起了观景平台、游客服务站等旅游设施,希望走差异化发展的路子,以高端度假游,留住游客脚步。拉木格村驻村第一书记黄仪说:“卖的产品一个就是空气,第二个就是自然资源嘛。”

“甘孜空气能卖钱”,不仅仅是稻城人民的福音,也是全州人民引以为傲的资本。据了解,在全省生态环境厅通报2020年一季度全省各县(市、区)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按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六项指标综合指数评价,全省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前10名中,我州都有9个县(市)上榜。

成绩的背后,是全州上下追求生态发展的回馈。据了解,自2014年3月11日定为我州第一个生态日后,全州各级高度重视,通过积极引导全州上下增强保护生态环境意识,积极培育绿色文化、生态道德,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教育引导全州上下增强发展绿色经济意识,如今,绿水青山成为全州人民美丽的家园。

生态筑底促高质量发展

盛夏时节,白玉县天亮得格外早。清晨7点,白玉林业局麻绒林场场长吴林就起身,在章都苗圃基地里穿梭,睁大眼睛查看眼前的苗木,也巡视着远方的森林。

待到务工的章都乡马拉村农牧民都到了岗,吴林便一头扎进育苗基地里,同大伙儿一道防病虫、防高温,为川西云杉浇水、拔草、修剪枝丫。

“以前是‘油锯一响、黄金万两’,现在是保护森林、价值更高。”从“伐木工”“林老虎”到“巡山人”“护林员”,角色的变化让吴林感慨万千,“如今的白玉县各林场林区,优质苗木、中藏药材、食用菌类、林畜林禽、旅游开发……所有的林下资源变成了林下财富,砍树人变成了绿水青山的守护者、林海雪原的指路人和绿色食品的推销员。”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但释放出来的生态效益却大有不同。据白玉国有林保护管理局2020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县目前森林覆盖率达43.1%,森林蓄积量位居全省第二、全州第一。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州地处长江、黄河源头,森林资源占全省比重超过四分之一,天然草场面积占川西北半数以上,是青藏高原“水塔”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近年来,我州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加快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立体生态格局,累计获批森林公园11个、湿地公园17个,森林覆盖率、天然草原平均盖度比2015年分别提高1.32%、4.87%。,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17.32平方公里;大力培育生态经济产业,推进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完成山植树145余万亩、路种花2200公里、河变湖(湿地)3万余亩,奋力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生态筑底,才有发展的好前景。随着稻城亚丁5A创建通过国家景观资源价值评审。木格措、泸定桥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启动。在我州,生态旅游已经走出一条又好又快的路子。

良好生态赋能全域旅游

春天高山草甸百花盛开,夏天芳草萋萋满山碧绿,秋天层层密林色彩斑斓,冬天宁静世界晶莹蔚蓝。如此童话世界的“仙境”,正是我州鲜水河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第三大、全省第一大的森林公园。

我州森林覆盖率达33.48%,境内有各类木本植物1192种,野生动物491种,国家级保护动物88种,是全省保护区数量最多、面积最大、资源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宝库。有国家级森林公园4个,生机森林公园3个。去年12月20日,首届“中国最美森林”评选揭晓,全国15处森林景观入选,其中甘孜州就占了3席。

走进占地2.7万余公顷的白玉拉龙措国家湿地公园,只见蜿蜒的河流、巍峨的山峰、湛蓝的天空,美不胜收。5月19日,来自北京的摄影爱好者李佳良欣喜不已,相机快门响个不停。

我州自然湿地总面积达72.72万公顷,已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20个,建立了3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4个省级湿地公园。

嵯峨峭拔的冰山雪岭,奔涌腾跃的激流大川,澄澈蔚蓝的高原湖泊、牛羊遍地的肥美草原……上天厚爱赐予,再加上人类的保护和发展,以“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为抓手,全州着力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立体生态格局。厚植绿色,擦亮底色,大山大水大美甘孜以秀丽身姿聚焦世人目光。

好生态成了“活广告”。 好山好水不仅为甘孜州人民群众创造了生态宜居孔家,也吸引游客的纷至沓来,昔日“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康巴高原成了旅游胜地和观光天堂。青山绿水红日子,一步一景“原生态”,相生相伴的是产业的锐意勃兴。全州已建成国家5A景区1个,4A景区8个,生态旅游已铸就多块“金字招牌”。

好生态成“吸金石”。薄积厚发,生态优势释放生态“红利”, “真金白银”落入囊中,甘孜州去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6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66亿元,旅游及相关行业实现增加值44.82亿元,占GDP的比重17.1%。据统计,全州注册登记的涉旅企业34130 家,各类宾馆酒店5134家,旅行社22家,直接从业人员83408人,间接带动上30万贫困群众增收 。可谓活了经济、富了百姓,为脱贫攻坚拓展了路子,也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奔康内生动力。

环境是资本,生态出效益。绿色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生态旅游在全州各地结出幸福的硕果。




  • 上一篇:2020四川甘孜山地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侧记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