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我州创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纪实之一

甘孜日报    2020年07月02日

康定市荷花海国家森林公园月亮湖景色怡人。

◎本网记者 马建华

盛夏甘孜,绿意盎然,美景如画。雅砻江、金沙江、大渡河急流奔涌……烈日下,一望无际的薰衣草与远处的雪山、蓝天、白云相映成趣,令人叹为观止。

广袤的甘孜高原,群山莽莽,林峰苍翠。我州森林、草地、湿地资源丰富,是全省重点原始林区之一;州内有高寒草甸湿地、河沿及林沿湿地、湖泊湿地等三大类湿地;州内已建成的自然保护区数量、面积位居全省第一。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赋予我州川西北生态建设示范区定位,明确支持我州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近年来,我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举全州之力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让生态甘孜雪山湖泊交相辉映、森林草地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美丽甘孜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我州以一抓到底的韧劲,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生态文明建设按下了“快进键”,绿色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全民爱绿护绿意识不断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渐深入人心。

植绿就是植幸福

六月的色达,绿水青山绵延逶迤,休闲绿地繁花似锦,果根塘湿地公园,水面澄净、波光粼粼,滋润着萋萋芳草,催开了簇簇竞相绽放的鲜花。

“县林草局决定对安康社区居民周边300亩进行绿化,我在这里务工,一天有200元的收入,一个月我就拿到了近6000元。在其它地方打零工,一天才100余元。”安康社区村民洛吾安珠高兴地说。

近年来,色达县按照“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的思路,引进的高原云杉成活率在85%以上,围绕“牧区增绿、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目标,组建了5个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3年来,5个合作社共承建项目11个,完成投资8574万元,完成治理面积23.51万亩。2018年4个合作社共340名群众参与,劳务收入746.7万元,人均实现增收2.19万元。

“政府花钱买树苗,群众造林挣票子”成为贫困户的顺口溜。2018年以来,全州组建脱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152个,共吸纳6739名群众加入合作社,其中,建卡贫困社员5536名。通过绿化造林等工程建设向造林合作社倾斜,2018年至2019年,全州脱贫攻坚造林合作社参与实施林草工程项目105项(个),累计承接造林任务31.95万亩,累计获得劳务总收入4386.27万元,人均获得劳务收入达7923元。

我州是全国重要生态功能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森林资源大州、生物多样性大州、生态资源大州。实施天保工程22年来,全州累计完成投资97.61亿元,完成天保工程建设任务林地面积达10442.85万亩、增长1317.43万亩,森林蓄积从4.31亿立方米增加到4.84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31.61%上升到34.8%,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和覆盖率三增长。

石渠县拥有天然草地3138.94万亩,占幅员面积的85.28%;占全州草原面积的22.14%和全省草原面积的10.03%。该县草原鼠害虽有治理但未全面见效,有639万亩草地因鼠害严重变成寸草不生的“黑土滩”。对此,州林草局迅速行动,针对石渠草原鼠害防治工作专门制定了“六大行动”,集中项目资金技术,持续打响鼠害治理整体战。

石渠县组建专业种草队(灭鼠队),建立和完善补助机制,全县牧民可享受草补禁牧补助;组建草原管护队伍(草原专业打火队),严格落实禁牧制度,落实畜草平衡标准,以村或联户实行草场流转,由村或联户统管,采取牲畜、草场或劳务入股等方式,按股分制进行分红;对禁牧区实施综合治理措施,对轮牧区实施以草定畜划区轮牧。经过多年治理,石渠县重现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景象。

我州从2003年开始实施的退牧还草工程,覆盖全州18个县(市)、325个乡、20余万农牧户、90余万农牧民群众。共开展草原围栏建设8459万亩次,退化草原改良(补播)2240.1万亩,人工种草56.8万亩,舍饲棚圈建设1.562万户,黑土滩治理18.55万亩、毒害草治理10.7万亩。开展草原禁牧4500万亩,草畜平衡7963万亩。从2000年至今,我州采用“综合治理式”生物技术防治,累计防治草原鼠害8335万亩次、草原虫害3371万亩。

去年我州新启动了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2019-2020年开展退化草地治理29.88万亩、天然草原改良144.6万亩、草原鼠虫害防治225万亩、新建7个监测站和34个监测点。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逐年递增,到2019年底达到83.9%;到2019年底共减少退化草原面积592万亩。

我州草业科技成果共获省部级奖10项、省州奖25项,30余项成果在我州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应用和推广。同时,钢架暖棚等3项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背负式鼠药投放装置等4项技术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

护绿就是护未来

康定市捧塔乡新兴村的刘仲康每天都要到人迹罕至的山林里巡护。“我管护的国有林将近3万亩,国家每月给我发1800元工资,我就得把这项工作干好。”刘仲康告诉记者,依靠巡山收入,他过上了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目前,康定市已组建了一支由近600名队员组成的巡护队伍,每月工资500至1800元不等。

“我家领到了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620元,集体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702.75元,草原生态奖补资金806.2元……”丹巴县巴旺乡瓦苏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阿布初杜吉泽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生态保护政策性资金,是农牧民群众重要的政策性收入,是生态效益的最直接体现。据该县天保中心负责人介绍,通过精准核实补偿对象,足额兑现集体公益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助资金2562.03万元,让广大农牧民群众成为生态保护的直接受益者。

“我现在当上了村里的生态护林员,每年还有5960元的护林工资,这对我家来说帮助太大啦!”阿博是雅江县八角楼乡帕姆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有了生态护林员这一公益岗位收入,她家顺利实现了摘帽脱贫。

目前,全州选聘21872名贫困群众作为生态护林(草)员,落实生态护林(草)员年补助资金共计1.29亿元。2016年至2019年,累计选聘建档立卡贫困群众3.705万人次为生态护林员,发放劳务补助2.1亿元,促进就业增收5700元/年/人。

2017年,我州出台了史上最严保护森林资源的纲领性文件——《关于严格执行十六条措施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意见》,实施森林资源网格化管理,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加强防灭火能力建设、野生动物保护和野生动植物防疫工作,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实现了稳步增长。

按照“一二四七十”部署要求,全州上下高位强力迅速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专项整治工作。按照“7+11”模式,我州不断建强18支森林草原专业灭火队伍,不断强化巡山护林,严防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划定重点林区巡山护林网格8031个,设立临时检查站388个。坚持把生态旅游发展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幸福美丽新村等有机结合,通过乡村庭院绿化、湿地植被恢复、花海花湖鲜花山谷景观打造,依托生态优势资源和乡村旅游资源,成功打造康定市新都桥镇“折西万亩花海”、理塘县濯桑乡“汉戈花海”、炉霍等3县“桃花山谷、杏花村”、甘孜县“雅砻林卡”省级湿地公园、稻城县“金珠”湿地公园,在道孚县建设的康巴高原植物园今年将精彩亮相。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独特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推动森林康养和森林生态旅游发展,获批省级森林小镇6个、省级自然教育基地5家、康养基地4家、森林康养人家28家、四星级森林人家28家,海螺沟成为州内首个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

我州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9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5种),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2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9种、二级保护植物18种。我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止非法交易食用野生动物”的决定,收回繁育许可证5本,依法取缔非法人工繁育场所1处。如今,依法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已成为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绿色成为聚宝盆

“再过两年,我家种植的花椒就可以挂果出售了,到那时,我家的收入一定很可观。”6月30日,望着满目葱茏的花椒树林,泸定县兴隆镇下马厂村村民刘显禄信心满满地说:“发展花椒产业,既能稳定增收,更能致富奔康。”

刘显禄家里有7口人,因父母年老体弱,他和妻子只好在家务农。由于自己没有技术,他虽然拥有16亩承包地和7亩退耕还林及自留山林地,但传统种植养殖使得他家年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一年辛苦到头,日子还是过得紧巴巴的。在县林草局的帮助下,他家因地制宜种植了花椒、核桃、大樱桃。如今,长势喜人的经济林木,让他看到了幸福满满的“钱景”。

徳园经济林果种植开发有限公司是入驻乡城县的企业之一。2014年,周军壮着胆子在流转的4000多亩荒坡地上种植苹果。5年的寒来暑往,预计今年苹果销售收入将突破70万元;未来三年内,他将把果园规模扩建至万亩。

周军的果园用工量大的时候可达到200余人,少的时候每天也有10余人。“我家有3个人常年在周军的果园里务工,一年有7万多元的收入。”木朗宮村民泽扎姆说,自从周军的果园建成后,家里人再没有外出务工了。来果园务工的群众,每年都有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的收入。

巴塘县中咱镇仁勉村毛桃基地有3000亩,总投资1.2亿元,种植成活山毛桃12万余株。而今,桃花节旅游不仅成为当地品牌,而且林下花卉种植更让村民尝到了农旅融合发展的甜头。

基地现已投产的2300亩,每亩产137.5公斤桃仁,按每公斤20元算,亩产值2750元,2300亩产值可达630多万元;毛桃果肉预计亩产550公斤,按每公斤2元计算,毛桃果肉产值可达253万元;加上林下种植蜜源经济作物、林间养蜂、林下养鸡等收入580万元,保守估算年综合产值可达1460多万元,人均产值可达9600元左右。

生态扶贫起春风,春风化雨润山乡。我州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切实探索“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的生态扶贫新模式,并逐步走上了一条“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之路,实现了生态与产业的“两翼齐飞”。

“中国松茸之乡”雅江出产的松茸已出口日本、韩国。雅江县去年报批松茸出口1812.5吨,出口创汇达5亿元。截止去年底,全州林草特色产业基地累计达到了103.26万亩,完成林草总产值46亿元,其中参与建设的贫困人员从林草上获得的人均收入达到1570元。

……

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盼温饱”到“盼致富”,从“求就业”到“长技术”,“生态保护+产业扶贫”的路子,不仅发展了生态、兴旺了产业,而且催生了志气、带来了幸福。这种既“输血”更“造血”的绿色扶贫之路,引来了汩汩流淌的生态活水,浇开了藏家村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之花。

植绿护绿满目春,一路逐绿一路歌。保护生态环境与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我州来说,既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更不是此消彼长的应对,而是相辅相成的共赢。这是我州在加力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生动实践中的新思维、新视野和新跨越,满怀“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梦想的甘孜儿女,正自信满满地奋进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康庄大道上!





  • 上一篇:我州自然保护区建设“有喜”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