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云端彝寨的“贴心人”——记甘孜州离退休干部泸定联络站党支部书记罗友华

甘孜日报    2020年06月29日

◎邓知

这是一种山水无法阻隔的爱,这是一种语言无法表达的情,这种爱,血缘无法比拟,这种情,亲情无法超越。

从磨西镇顺山腰旋而上,行7公里多路,一个几乎手可触摸蓝天白云、红旗迎风招展的山岗便是摩岗岭村。在可一览众山小的村口,一位皮肤黝黑、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和几个村民在交谈,老人的手不时的从不同角度指向远方,村民们的目光也随着老人手指的方向转移,还不时的点着头。这位老人,就是被摩岗岭人称为“家里人”的甘孜州离退休干部泸定联络站党支部书记——罗友华。

要啃就啃掉“硬骨头”

2017年初,州委老干部局在离退休干部中开展“我为脱贫攻坚出份力”活动,发出倡议鼓励全州离退休干部主动融入大局,为全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献智出力、发挥余热,得到广大离退休干部的积极响应。

收到倡议书当天,罗友华召集几名支委成员召开会议,议题只有一项就是选定结对帮扶村。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围绕“交通是否便利?”“身体能否吃得消?”“帮扶能否达到效果?”等展开了热烈讨论。此时,罗友华的心像滔滔大渡河水一样难以平静,他说:“摩岗岭条件最艰苦,他们最需要帮助,我们助力脱贫攻坚不能去做锦上添花的事,而要去做雪中送炭的事,要干我们就要集中力量去帮扶最穷、最苦的老百姓,要啃就要啃掉最硬的骨头,这才是我们共产党人的本色。”帮扶点定下来后,罗友华先后3次组织支委成员和部分离退休党员赴摩岗岭村进行考察调研。摩岗岭村是纯粹的高原山村,零零散散住了58户人家268人,其中,彝族就有257人,是个典型的彝族聚居村,世世代代以种地为生,贫困户达41户,占全村户数的71%。至2016年,全村人均年收入只有2860元,2015年才修通公路,是全县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地方,所以当地流传着一句俗语“再穷不要生在摩岗岭,有女儿不要嫁到摩岗岭”。摩岗岭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罗友华带领支委一班人在这片饥饿而贫穷的土地上转了一遭又一遭,心头像压了块石头……通过一次又一次入户走访、实地查看、座谈讨论,他们认定了这样一个理:在脱贫攻坚大会战中,摩岗岭遇上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政府一定会投入大量资金带领彝族同胞走向脱贫奔康、共同富裕的道路。他决定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威望、人脉、经验优势,积极向各级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力争使投入实现最大效益。

要帮就帮在“点子上”

怎样才能在此次助力脱贫攻坚战役中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有所作为?经过支部认真讨论、精心分析,建议相关部门支持磨西镇摩岗岭村发展养殖业,提供科学养牛、养羊技术;建议该村积极发展高产量核桃和有规模的花椒种植,采取“企业+农户”模式,在摩岗岭村试种木耳、白芨、重楼。积极协调海螺沟管理局、镇党委政府,以红色旅游、茶马古道、彝寨风貌为载体,谋求旅游业发展门路。得到镇党委政府认可,受到村民的一致拥护。很快,镇政府投入资金改建了引水管道,解决了人畜饮水和产业用水的困难,彻底告别了“洗完脸的水用来洗脚,送礼不送钱物,只送两桶水就行”的现状,并确定该村为观景村,纳入海螺沟景区统一规划建设,确定5家农户为政府补助建房接待游客,确定改造用电线路,帮助无房户建房等。

罗友华深知,不掉下一家、不落下一人才能算整村脱贫,他和几位支委成员商量后决定集中力量帮扶最穷的人,当得知村民阿罗克和另外一名贫困户无住房时,党支部立即在离退休干部中组织募捐活动,共筹资金20300元,并向当地党委政府争取政策和资金,于2018年彻底解决了两户无住房户的住房问题。“盼了几十年,这下终于有了自己的新房子,其实我早就想修房子了,但实在没有能力,张罗完4个孩子上学的费用,家里就没有多余的钱了,感谢共产党、感谢老干部,我一定要自力更生,积极加入养殖业合作社,住上了好房子后还要过上好日子,教育子女要懂得感恩。”站在新房前的阿罗克止不住热泪盈眶。

要爱就爱在“骨子里”

“摩岗岭的村民们好不好,他们还需要什么呢?” 这是罗友华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心中常念的一本经,村里有多少亩地,贫困户家有几个人,养了几只羊他了如指掌,然而自己的孙儿考试考了多少分,自己的退休金是多少钱,他经常答不上来,少不了被家人“埋怨”。

“我腿脚不便,今天有专家来上门给我看病,还给我送药,真是太好了,共产党真是活菩萨啊。”摩岗岭村86岁的彝族老人王金莲老阿妈紧紧握住罗友华的手久久不愿松开。2017年9月,党支部组织医疗小组进村为村民义诊,在为60岁以上老人体检中,检出了多名高血压、糖尿病病人,为他们免费发放了药品,并为贫困户送去了腊肉、衣物等生活物资。罗友华大哥是我们村的“家里人”,他爱我们真是爱在“骨子里”了,每次春节和彝历新年,他都要来慰问我们,给我们带猪肉、大米、清油,村民阿罗克说起罗友华对村民的“爱”时感慨万分。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四个春夏秋冬的一千余个日日夜夜,罗友华的脚印深深地留在了摩岗岭村每户“贫困户”家里。四年来,贫困户的大事小情都牵动着罗友华的心。进村入户访贫问苦已成为了一种习惯,解决贫困户的困难已成为了一种信念,拔掉摩岗岭村的“穷根”、摘掉摩岗岭村的“贫帽”成为了一种目标。他把贫困群众当亲人,带着群众干、讲给群众听、干给群众看,用心用情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摸底调研、走访慰问、政策宣讲、送医送药、科技扶贫、嘘寒问暖、解决困难诉求等一幕幕生动场景,无时无刻不演绎在那历经千年风雨的高山彝寨,纵使风吹雨打、纵使严寒酷暑、纵使山高路远,也阻挡不住摩岗岭村村民脱贫奔小康的坚实步伐。

摩岗岭村于2018年成功摘掉贫困“帽子”,但罗友华要做的事还很多很多,因为罗友华心里有一幅美丽的画卷,他要为摩岗岭制作一份集红军长征、茶马古道历史和优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宣传册,让红色文化和民族文化紧紧的包围着、浸润着这个小山村,要让摩岗岭的乡亲们跟全国人民一道共同奔向全面小康。





  • 上一篇:龙泉驿区爱心人士赴甘孜县开展爱心助学
  • 下一篇:甘孜州疾控中心提醒泥石流过后你应该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