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实现“绿“”富”双赢——我州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甘孜日报    2020年04月23日

森林、草甸、河流、牦牛还有皑皑白雪。新华社记者 陈天湖 摄

扎溪卡大草原朝霞映衬下的雅砻江源头。

◎本网见习记者 白玛央忠

我州地处“三江源”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纵贯全境。地形复杂多样和特殊的生态地理区域,让我州拥有广袤的森林、草地、湿地,成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资源保障区,在整个国家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我州在保护好自身资源的同时,合理利用生态优势资源,持续深入推动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三创联动”,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全面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如今的甘孜大地绿染青山满眼春,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由于高原季节滞后,我州开展绿化工作相对较晚,截至目前,康定、泸定、丹巴等14个县(市)组织23万余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栽植康定木兰、樱花、云杉、连香等乡土树种129万余株。在积极植树造林的同时我州还扎实推进项目建设,目前人工造林涉及6个县(市)共计8650亩,庭院绿化涉及3县共计400亩,造林补助涉及8县(市)以及新龙管理局共计6.4万亩,道路绿化涉及8县(市)共计110公里,川西北脆弱区综合治理涉及2县共计2.389万亩,防沙治沙项目涉及8县(市)共计4万亩,脱贫攻坚(提升内生动力)涉及4县(市)共计投入资金2026.4万元。”州林业和草原局负责人对记者介绍说。

为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近年来,我州全面推进“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湿地)”工程,全力创建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全州森林覆盖率由改革开放初的21.6%提高到2018年的34.68%,截至2019年有效管护森林资源9611.45万亩,绿水青山已成为我州实现高速度与高质量并重发展的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和最大财富。

俗话说“靠山吃山”。针对泸定县奎武村土地资源丰富,野生核桃以及本地实生核桃资源丰富的特点,泸定县林业和草原局经过调研,与村两委确定了发展核桃产业的脱贫规划。该局借力省现代林业重点县建设契机,自2013年起就在该村陆续实施核桃产业项目,采用“造改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荒山荒坡及陡坡耕地,动员广大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积极参与,大力开展标准化核桃园建设,推动该村核桃产业提档升级。2013-2016年间,完成了新建核桃基地400亩,低质低效园改造1500余亩,户均发展核桃园达14亩。全村30户贫困户,仅核桃收入达到20万元,全部实现脱贫。

“让百姓得实惠,让农牧民增收致富。”是乡城县发展和壮大特色经济的主线,围绕这条主线,该县大力发展核桃经济。截至目前,全县新增林果面积21950亩,核桃总产量近400吨,产值480万元,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500余元。 不仅如此,乡城野生食用菌也有着丰富的优势资源,青麦乡村民扎西拉姆说:“去年松茸每公斤在60-110元左右,松茸干片在1200元左右,鸡油菌、牛肝菌在20-30元每公斤左右,依靠家乡资源丰富的优势,我们的收入也逐年提高了,这都要感谢政府出台的一系列的林业产业扶贫好政策。”

据州林草局负责人介绍,2019年全州深度挖掘林草产业优势和切入点,推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完成核桃、花椒基地建设2.68万亩,累计建成103.26万亩,率先完成百万亩特色林业产业基地打造,培育、驯化91种30万余盆(株)花卉。积极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累计扶持发展涉林企业49家、涉林专业合作社30个。道孚县被省评为第一批市(州)级现代林业示范区。加快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新增森林小镇3个、森林康养人家10家。森工企业不断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年内承接绿化项目12个、产值1470.99万元,为地方提供各类苗木花卉516.34万株、实现销售收入1096.3万元,积极参加首届农特产品产销对接现场会,现场签订林特产品购销合同4700万元。完成2020年度“重点林区接续替代产业专项”项目申报工作。

为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老百姓增收有机结合,我州在大力实施生态专项扶贫项目、持续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通过常年管护国有林、集体公益林、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森林抚育、道路绿化、防沙治沙、川西高原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等工程,在为农牧民群众提供惠农惠民政策的同时,不断拓宽群众从生态建设劳务增收的渠道,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和老百姓增收有效结合。目前,我州常年有效管护集体公益林2032.34万亩,年兑现集体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99亿元,受益农民数十万人,年户均增收377元。在理塘、稻城县开展省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管护湿地172.21万亩,退牧还湿1.06万亩,兑现湿地管护补偿资金716万元,受益农户87815人,户均增收81.54元。累计建成153个,吸纳5536名贫困村民,承接造林任务31.95万亩,实现人均务工增收3923元。争取资金1.19亿元,选聘21861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为生态护林(草)员,贫困群众人均增收5429元,生态公益岗位不断增量提标。

“利用绿色资源走健康发展的道路,振兴乡村经济,以山水为依托,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依托自然环境,发展打造绿色经济,助推落后地区老百姓脱贫致富。这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发展方式一直是我们推崇践行的发展模式。”该负责人如是说。

从地里刨食,到林里生金,甘孜的生态建设,正生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写下生动的注解。







  • 上一篇:我州生态环境系统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