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高原天路的坚守

甘孜日报    2019年05月22日

记四川省工人先锋号石渠公路分局海子山养护管理站

道班工人正在冰雪道上补坑凼。

  ◎本网记者 马建华 见习记者 唐睿 文/图

“听说海子山隧道8月份就要通车了,从打隧道那天起,我们就在盼望隧道早日建成通车。通车后,我们也会告别坚守了几十年的海子山管理站。但不管今后到哪里工作,我都要珍惜海子山养护管理站四川省工人先锋号的荣誉,这是我们集体的荣誉。” 5月15日,石渠公路分局海子山养护管理站站长付勇告诉记者,一代又一代养路工37年的坚守,青春易老,不负韶华,他们用忠诚和奉献保障了交通大动脉的畅通。

“生命禁区”的无私奉献

2019年3月5日清晨,在海拔4500多米的S456线海子山段浓雾厚重、风雪弥漫,刺骨的寒风肆掠呼啸着,不断卷席着路面厚厚的积雪,能见度低,通行条件极差,过往的车辆以最慢的速度缓缓从冰雪路面上驶过。石渠公路分局海子山养护管理站的养护工人们已经在开展公路养护工作,他们中有的驾驶装载机清理各隐患路段路面的积雪、有的挥动铁镐破碎冰凌、有的在寒风中设置警示标志、有的拿着簸箕和铁铲铺撒防滑砂。在寒风和飞舞的雪花中,他们不停忙碌着,冷了,就搓搓手,跺跺脚,简单地让身子暖和一下;饿了,就拿出自带的早已冰凉的便饭躲在推土机驾驶舱囫囵吃两口后又投入到工作中;遇到打滑、陷落、抛锚或是遇险的车辆,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开展推雪清障、帮助挂防滑链、推车救援、牵引被困车辆等工作。寒风虽然刺骨,但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和那一身橘红却成了冰雪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每当道路疏通时,一声声清脆的汽笛声饱含了司乘人员对道班工人的无限感激,一句句“噶正切”是对他们辛勤付出的最佳回报。

两代人风雪坚守37年

养护站站长付勇是8名工人中到海子山养护站工作时间最长的职工。他的父亲曾在石渠公路分局虾扎、德荣马道班工作了30年,退休后回到绵阳市三台县老家养老,母亲在家务农。1994年,付勇接过父亲的班,在德荣马和蒙沙道班工作。1998年来到海子山养护站工作,主要负责管养S456德格县境内海子山至三岔河道班房段29公里的路段,是石渠分局养护站中任务最重、条件最苦的一个养护站,那里每年气候最好的只有7-8月,冰冻期长达6个多月,但他一干就是21年。“父亲把一生献给了公路养护事业,现在已经79岁了,患有严重的高原病,但我不能在他身边尽孝。”付勇说。他还有三个孩子,大儿子在成都打工,女儿在读大学,小儿子正在上高中。“海子山养护任务重,特别是遇到春节等重要节日,我们必须留下来值守,随时保障路段的畅通,自从我兼任机驾手以来,已经连续十多年没有和家人一起过年吃团圆饭了。”付勇望着刚清除完积雪的路面,眼里满是对家人的亏欠和愧疚。但他的眼神坚定而执着,“我父亲经常告诫我,既然当了养路工,就要懂得付出,现在的养护条件,比老一辈时好得多,如果公路在我的手里不能畅通,那就是我的失职。”

“前两年,我们道班的老职工就有6个人病倒了,有两名还是癌症患者,不得不回家养病,现在坚守在海子山的除了我和刘利华是70后外,其余6人都是2014年后新招录的90后。”养护队伍的年轻化让付勇看到了希望,但也多了一份“传帮带”的责任。

付勇说,在海子山道班工作,要有常人无法忍受的毅力。他来道班时,修建了几十年的瓦房,已经破烂不堪,晚上回到寝室,屋子像冻库一样寒冷。没有电,只能用煤油灯和蜡烛照明,晚上没有任何娱乐方式。吃菜只有请过往司机帮忙购买。前几年,州局配发了电视接收器,由于没有电,只能用柴油发电,但成本太高,只好停用。

付勇和我州国省干线上多数养护职工一样,沿着父辈的足迹,接过公路养护的重担,克服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用执着和坚守默默地守护着藏区经济发展之路、藏区群众脱贫致富之路的畅通平安。“我们的工资拿到手3700元,如果要想挣钱,我们在内地工地上打工,一个月也要挣7000多元。但我们的父辈与高原养路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次回家或打电话时,他们都要教育我们,要甘于清贫,要对得起工资。”付勇说,作为一名养路工,在岗一天就要干好每一天的工作,要让过往司机在他们管护的这段路上,走得安全舒心。

“据说海子山隧道8月就要通车,我们最高兴的是过往车辆避开了最高最险的路段,但海子山养护站还是不会撤。”付勇说,当养护工人虽然很清苦,但在州委、州政府的关心下,在局党委的关爱下,养护职工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都得到了极大改善,破旧的瓦房变成了两层的楼房,里面还配备了“5+1”生活设施,配备了推土机、挖掘机等机械设备,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饮用水从喝浑浊的河水变成了喝干净卫生的井水,晚上吃完饭,工人们还可以聚在一起看电视,业余生活也不再枯燥乏味。

忙碌了一天,等清除完路面的积雪,已经接近晚上7点。此时山上又开始飘起了大雪,这预示着付勇和工友们又将要打一场与冰雪的苦战。

司机杨先生告诉记者,他经常跑这条线,和道班工人都比较熟悉。去年冬天,他独自一人开着货车在冰雪道行驶,突然发生了侧翻。寒夜里孤独无助,他给付勇打电话,付勇二话不说,开车到山上将他接回道班,又是烧开水,又是做饭,把他当成自家兄弟。第二天,又送杨先生上山。道班还免费给过往人员提供开水。“他们生活这么苦,对待汽车抛锚的司机却这么好,我很感激他们,在方便的时候,也给他们带点蔬菜过来。他们实在太苦了,放弃内地那么好的条件到高原来养路,他们应该受到尊敬。”杨先生说。

从1982年海子山养护管理站成立至今,几代养护职工驻守在这里,年复一年,顶烈日、冒严寒、战风雪,在这段路上补坑槽、修路肩、战水毁、清边沟、推积雪、除坚冰、保畅通,无私帮助过往驾乘人员,每年累计抢修水毁22.4余立方、修复路肩缺口1600米、处治沉陷20余立方米、修补土路坑凼12000余平方米、清挖边沟10000余米、清理坍方150余立方米、清理白色垃圾12吨以上、推雪700余公里、打冰100余立方米、救助被困车辆500余辆次,为驾乘人员提供免费开水、路况咨询、高反救助等服务80余人(次)。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重复着这些看似枯燥而平凡工作,但保障的却是人民群众出行畅通和安全,他们用实际行动高扬起了公路养护工“甘当路石、甘于奉献”的旗帜,他们用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着“两路”精神和“雀儿山”精神,让宝贵精神在高原天路上更加煜煜生辉。





  • 上一篇:川滇藏三省区四县税务部门启动“党建引领 税收兴藏”战略合作
  • 下一篇:让乡村振兴之花遍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