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海拔4250米的一线坚守

甘孜日报    2019年05月08日

记2018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脱贫攻坚驻村团干部专项”获得者罗绒志玛

罗绒志玛在饮水工程现场工作。

  ◎见习记者 汪青拉姆

“志玛来啦!”坐在门口晒太阳的卓玛阿婆拉起她的手,寒暄起来。她就是共青团甘孜州委学少部副部长,现任理塘县格木乡学说村驻村第一书记兼驻村队长的罗绒志玛。

格木乡学说村位于理塘县南部,距县城115公里,全村共有165户928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15户615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在罗绒志玛的努力下,学说村于去年顺利脱贫“摘帽”。

今年五四青年节,罗绒志玛获得了2018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脱贫攻坚驻村团干部专项”称号。作为全省两名获此荣誉的其中一员,她的驻村帮扶之路有何不同,记者日前带着这个疑问采访了罗绒志玛。

发展产业助力脱贫,拓宽致富渠道

2017年5月,罗绒志玛走进理塘县格木乡学说村。海拔高、离县城远,没有油路,没有网络信号。她坦言这是她对学说村的第一印象。“虽然初见这样的情况时,让我心里有点忐忑,但海拔再高也高不过群众的利益,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学说村的现状。”她回忆起当初的那段时光,内心仍然澎湃。

2017年,学说村通了油路;2018年,村里通了网络信号,还安装了路灯。“现在,我们村的村民吃完晚饭后,还三五个人邀约一起转路锻炼身体呢。”村民尼玛说。

学说村是理塘县最大的一个贫困村,贫困人数也最多。“责任的背后是信任,我得担起担子,带领群众发展产业,拔穷根。”罗绒志玛一次次走村入户、摸底调研,收集乡、村两级对发展产业的意见建议。在走访过程中她发现,学说村是纯牧业村,具有丰富的天然牧场资源和放牧经验,而且村民家家户户都养马。于是,她心里萌生出发展养马产业的想法。经过召开座谈会和村民大会,与群众、当地干部达成一致意见,连同临近的察卡村,联合成立岭·格萨尔炯格育马合作社。

“我们选择发展养马产业,还有一个比较直接的原因是我们乡有举办赛马活动的传统,我想在保持群众传统爱好的基础上,带领他们脱贫致富。”罗绒志玛表示,“为加快村里的脱贫步伐,也为了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联同察卡村建设了600亩人工饲草料基地,建立了育马养殖场,修建了饲养基础设施,成立了预防疾控体系,力求把合作社打造成为集育、驯、销为一体的集体经济。”

去年,学说村已经顺利脱贫“摘帽”。“为了巩固脱贫成效,今年我们想把合作社进行提档升级。”罗绒志玛告诉记者,“在加大向广大爱马人士推广合作社的马的同时,我们还将通过让购马者免费参加村里的赛马活动、体验牧民生活等附属活 动,发展旅游产业。”

  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增强“造血”功能

“我们村是纯牧区,2008年后,群众才开始集中定居。所以,他们的卫生习惯和思想观念都比较落后。”罗绒志玛坦言。

“为了改变群众的习惯和观念,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增强其‘造血’功能,我们决定以‘农牧民夜校’为抓手,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罗绒志玛联合驻村工作小队成员和当地干部组成工作队,制定村规民约,讲解脱贫攻坚政策,监督执行“六洗一扫一整理”要求。除此,她还在村里组建了村级脱贫攻坚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负责日常监督和服务工作。“服务队由村里的年轻人组成,现在,志愿者服务队的成员基本涵盖各个领域。”罗绒志玛表示。

如今,县、乡开展活动,都有学说村志愿者服务队的身影。去年7月13日至17日,理塘县格木乡顺利举办第七届格萨尔赛马会。活动期间,志愿者服务队承担了赛事活动服务、嘉宾引领、垃圾清理、入户宣传等工作,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能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让我感觉很自豪。”尼玛作为服务队的一员,还经常向村民宣讲中央、省、州的惠民政策。

“要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不能单靠宣讲,还要让他们参与其中,看到变化,才能更直接地激发他们的干劲。”罗绒志玛说。

“美丽生态和谐小康甘孜离不开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也离不开健康文明的社会风气。”在学说村的各个路口和垃圾池边,处处可见印有藏汉双语的标识牌。“这是为了督促村民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习惯,由村里的青年志愿者设计制作的。”罗绒志玛告诉记者。

在罗绒志玛及当地干部的积极努力下,学说村以制定一套村规民约、发放一批健康卫生包、张贴一组文明新风标示贴、建好一个公益专柜、举办一场主题活动、开展一堂“农牧民夜校”精准扶贫互动课、组建一支村级脱贫攻坚志愿服务队、进行一次最美家庭评比为内容,在创建“青字号”文明示范村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阻断代际传递

去年9月,新学期开学,正在泸定县读书的学说村小伙儿邓珠降措,收到了来自眉山市新联会副会长、科苑农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乔志军的3000元爱心助学金,这是罗绒志玛努力争取的结果。

罗绒志玛在走访中了解到,学说村4名特困生中,邓珠降措还是一名孤儿。“扶贫要同扶智、扶志结合起来,不能让孩子因为贫困降低读书的积极性。”她决心要支持4名孩子完成学业。她向派出单位团州委汇报了相关情况并寻求单位支持,团州委通过牵线搭桥,得到爱心人士乔志军捐赠的11000元助学款,双方同时达成协议,将此项爱心助学行动持续3年。

收到爱心助学款后,罗绒志玛带着驻村工作队成员,到贫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在受助学生次乃彭错家中,罗绒志玛反复叮嘱学生家长:“要将这笔资金用来解决孩子在校期间的生活费用,不能另作他用。”同时,罗绒志玛告诉次乃彭错要学会感恩,树立信心,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除了4名特别贫困学生得到爱心助学金外,罗绒志玛还通过帮扶单位团州委的支持,解决了辖区内50名贫困学生的助学基金,共计5万元。

真正阻断贫穷的代际传递,单靠物资帮助是远远不够的,罗绒志玛深知这个道理。于是,她请来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益西正呷和四川民族学院的舒生燕,举办了“雅逊心愿快车”暑期公益培训班。

“我在走访时发现,很多孩子在写作业时,常会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没人解惑会大大降低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罗绒志玛和我们谈起举办公益培训班的缘起。

去年8月10日,由理塘县格木乡学说村、察卡村驻村工作队联合乡团委举办,为期8天的“雅逊心愿快车”暑期公益培训班开班,30余名学生参加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作业辅导,知识答疑,以及各种游戏比赛、手工。此外,在培训期间,还组织开展了“小手拉大手 共建美好新家园”主题实践活动,将学习和娱乐、实践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学中玩、玩中思、思中行。

“开班那天下午,我们进行了‘环保入户志愿服务’课外实践活动,在志玛姐等工作人员的陪伴下,我带着孩子们沿路捡垃圾。太阳很大,但看到志玛姐还坚持边带着孩子们捡垃圾,边讲解‘小手拉大手’实践活动的意义时,我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吃得苦、耐得劳,这是我在志玛姐身上学到的,鞭策我一生的精神力量。”益西正呷在手机备忘录上记录下这段话。

两年的时间,学说村通了公路,通了网络,喝上了自来水,过上了幸福生活……这离不开罗绒志玛在海拔4250米脱贫奔康一线的坚守。

“我只是万千扶贫一线工作人员中的一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我想趁年轻,为脱贫攻坚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罗绒志玛说。





  • 上一篇:全州信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视频专题会召开
  • 下一篇:我州做好工业高质量发展“加减乘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