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劳动最光荣 奋斗最幸福

甘孜日报    2019年04月30日

为新时代劳动者点选赞

王伟正在与村民交谈。

王军正在核验相关资料。

    ◎本网见习记者 包小玉

        劳动让生活更美好,让劳动者更美丽。无论时代环境发生什么样的改变,无论技术进步和知识更新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无论经济社会发展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劳动始终是文明进步的重要源泉,劳动者的创造始终是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一勤天下无难事。”伟大梦想的大厦在踏实的劳动中逐步建成,幸福人生的滋味也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尽情品味。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前进,都离不开每个劳动者的付出。崇尚劳动,发扬劳模精神,让劳动者的光芒闪耀在新时代,让中国发展的动力更加澎湃激荡。

      据州总工会统计,建国70周年以来,全州共涌现出了21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337名省部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340名州级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尽忠职守,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担当奉献,是几十年如一日的爱岗敬业,是各行各业中当之无愧的精英。他们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争创一流,这些品质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我们走近其中几位杰出代表,感受新时代劳动者的风貌,聆听新时代奋斗者的故事。

      全国劳模王伟 忠诚奉献铸警魂

     卡子拉山,康南第一峰,海拨4718米,自古就是茶马古道的必经关隘,这里交通事故、刑事案件频发,无数行人被冰雪困阻,人们把这里称之为生命禁区。2006年,雅江县公安局卡子拉山警务站正式成立,其管辖路段长68公里,地势险要,气候恶劣,是全国海拔最高的警务站。王伟临危受命,任该警务站站长。6年来,该路段实现无重大事故和无拦路抢劫刑事案件的发生。

     “吃水难、取暖难、吃饭难、照明难、入眠难是当时卡子拉山警务站最真实的写照。”王伟回忆说,由于该站地处山顶风太大,风力发电机的叶片不到3个月就被风吹断了,一到冬天,太阳能发电设备一天发的电只够看两三个小时的电视,冰柜基本上成了摆设,菜全部冻成冰疙瘩,做饭时要先烧水把菜解冻了才能做,饭菜要比山下煮的时间更久,米饭却还是夹生的。喝的是山间溪水,冬天水源都冻成冰了,只能用斧头砸碎,提一桶冰块回来要半小时才能化成水。高原反应晚上更是难以入睡。

     “其实这些困难也能克服,最难以克服的是孤独。”王伟说,“每到冬季,气温最低可以达到零下20多度,山上200多户藏族牧民早就搬走了。我们只能与乌鸦、野狗为伴,每到深夜,只能围在火炉旁烤火、取暖,大家搜肠刮肚讲故事、谈趣闻,唱唱歌,打发枯燥与寂寞的时光。很多人都爱听《常回家看看》这首歌,我们却害怕听、不敢听,一听这首歌,大家都掉眼泪,想家、想父母、想妻儿。”

     “从没想过要走,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克服的,即使再艰难、再孤独,既然穿上了这身制服,我就一定会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王伟的目光坚毅勇敢。

      6年的时间里,王伟带着4位协警,24小时提供热心服务,把青春洒在了高原,把警徽镶进了高耸入云的卡子拉山,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理念大书于雪峰之巅,用他们的忠诚担当、无私无畏、尽职坚守,为辖区群众和过往旅客撑起了一片平安和谐的朗朗晴空,铸就了高原警察新形象。

      在王伟的带领下,卡子拉山警务站获赠锦旗38面,被评为2007-2008年度全省优秀基层单位;2008年3月,王伟被评为“全州十佳人民警察”,同年被省公安厅荣记个人二等功,2009年1月被评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

      省劳模蒋忠荣 科技创新惠民生

    “怕脏怕累是干不好我们这个工作的。”现任州畜牧业科学研究所所长的蒋忠荣对此深有体会。1985年,刚参加工作的蒋忠荣被派往丹巴县开展高海拔地区生猪快速育肥试验工作。当时的交通条件极为恶劣,他和县兽医站的同志靠双脚走村入户,对聂呷、岳扎、半扇门等乡进行调查,选取试验农户并开展试验研究和测定工作。一位老阿婆曾说:“没想到大学生还能钻猪圈,不嫌脏也不怕臭”。

      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是蒋忠荣的工作态度,在鸡场、猪舍对保定牲畜进行防疫注射、清扫粪便对他来讲是寻常事。为了帮助养殖户节约成本,蒋忠荣经常挽起袖子装卸、粉碎配料或饲料。由于饲料加工机具落后,简陋的机械跟不上生产要求,他只得用榔头砸碎坚硬的豆粕,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手被磨出水泡、磨出硬茧。他经常和基层技术人员一起打围栏、种贮草、治鼠害等等,有时还被不知情的牧民误认为是来打工的“弹簧”。“不到农牧区去,不和养殖户打交道,搞科研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蒋忠荣说。

      除了在鸡场、猪舍等生产一线实地查看,作为主研人员,蒋忠荣对待科研项目更是亲力亲为,力争出成果。他主持了国家科技“十一·五”支撑项目《包虫病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子项目,同时争取和主持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川西北高原包虫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2012年争取到了农业部行业专项《青藏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在我州实施,作为其中唯一一个地区级科研单位示范点负责人,主持我州白玉县昌台区示范点的研究任务。

      蒋忠荣说:“‘劳模’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既代表了广大劳动者的先进性,又是一个标杆、一面旗帜,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不仅是工作上的模范,更要在工作中作出表率。”

      省劳模周华荣 躬耕于勤作奉献

    “老黄牛”是州交通系统干部职工对周华荣的亲切称呼,周华荣现任州交通局测量队队长,参加工作20年来,周华荣先后参与和主持测设公路3000余公里、中小桥梁100余座,负责并管理的道路桥梁施工监理项目近20个,同时全面负责“交通先行”战略重点项目的管理,每年平均在野外工作的天数近200天。我州“三年交通攻坚战”圆满收官、“乡通畅工程”基本完成、“村通达、通畅工程”完成过半、“溜索改桥工程”全面启动、“牧民定居道路工程”全部完成、应急抢险生命通道通畅......每一项工程的圆满完成,都凝聚了他的心血。

     “躬耕于勤”,作为我州路桥测设队伍的技术骨干,周华荣长期坚持在高海拔、极度缺氧、酷寒、强紫外线的野外路桥测设一线,始终带头向前,踏勘、选线、放线,每一条国、省、县、乡道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身影,每一道技术难关都留下他奋斗的印记。他团结和带领全队人员迎难而上,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发展理念,按照“甘孜州交通三年大会战”的要求,主动承担急、难、险、重的测设任务,圆满完成承担的每一项勘测设计工作。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由于周华荣的突出奉献,2002年和2009年,他荣获州交通运输局“全州交通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5年荣获州人民政府“全州公路水毁整治工作先进个人” 荣誉称号;2006年荣获州直属党委“2004—2006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荣誉称号;2012年荣获州交通运输局“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一名交通人,深知自己肩上那副担子的重量,脚下的路还很漫长,在我的心目中,路永远是我心中的主旋律。”周华荣告诉记者。

      新时代新使命,新使命新征程,新征程铸就新辉煌!各行各业的劳模树立了标杆,激励普通劳动者在各自岗位上坚守奉献,才使得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向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目标挺近。

     省劳模小热登 孝亲敬老传美名

     小热登是今年我省唯一一名入选“孺子牛奖”公示名单的人。入选词说:他把追求与奉献当成了一种责任,无不彰显出他崇高的精神品质。他在勤劳为公、敬老为孝的人生道路上书写藏汉一家亲民族团结的华丽篇章。他的事迹兑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郑重承诺,展现了一名基层干部的风彩,他的孝道传载了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

     参加工作42年以来,小热登没有休过一天假,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或一个节假日。“我觉得党给予了我这么好的工作,给了我这么多工资,我出生在农民家庭,要对得起党对我的培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牢记初心,尽最大的努力,多做点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多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小热登说。

     1995年,当年已80岁的老人陈远达由于故乡远在重庆,无亲无故无人照顾,老无所依。小热登毫不犹豫地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不嫌脏不怕累,这一照顾就是19年。“就算是亲儿子也未必能像他一样照顾老人!”左邻右舍的老乡们无不感慨。

     “我有吃有穿,有那么多工资,老人无亲无故,而我又是一名党员,我更应该照顾他。”小热登告诉记者。

      敬老、爱老、助老早已融入小热登的工作生活中,成为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篇章。2013年,小热登被任命为道孚县社会福利中心敬老院院长,他肩上更是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每天把孝敬老人的工作做到细处、实处,他曾说:“工作就是孝敬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为老年人提供热情服务,让他们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我觉得我的工作是最有意义的。”

      小热登爱老敬老的故事在道孚县广为流传,他先后获得国家、省、州、县授予的全国双拥模范“先进个人”、全国敬老助老“中华孝亲敬老之星”、四川省新长征突击手、四川省第三届敬老爱老孝老主题教育活动“孝亲敬老之星”、四川省广播电视维护先进个人、四川省助人为乐模范等殊荣。看到老人冬天缺少衣服,他拿出一大半奖金给老人们买了冬衣。当老人们穿上暖意融融的冬衣,高兴得合不拢嘴。“他把我们当作家里的亲人,照顾我们的冷暖,我们特别感谢他。”老人们非常感谢小热登的周到照顾。

      “过去我们缺吃缺穿,生活特别艰辛,特别困难,晚上连个好的被盖都没有,白天没有一件好的衣服。但现在党给你安排了这么好的工作,你现在这么幸福,你一定要好好工作报答党,一定要一辈子报答人民。”这是小热登的母亲经常告诫小热登的话,小热登铭记于心,用几十年如一日孝老爱老的实际行动去履行对他母亲的诺言。

       省劳模陈永强 脱贫奔康靠实干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从未忘记过习总书记的谆谆教导。”陈永强告诉记者。

      从2011年担任色龙村村委会主任,到2017年当选为色龙村党支部书记,改变色龙村贫困落后的现状一直是摆在陈永强面前的第一难题。“几年前的色龙村,偏远且贫困,整个村被大山环绕,交通极其闭塞,村民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青壮年外出务工,只能留下老弱病残在家里。幸福不会从天降,美好生活靠劳动创造,我知道,能够改变贫困的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带动全体村民,用双手、用汗水、用勤奋,为色龙创造一条康庄大道。”陈永强说。

      经过多方调研,结合色龙村实际情况,怀揣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梦想,陈永强牵头正式成立了永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的组合方式,带领全村34户、161人,大力种植羊肚菌和重楼,实现人均年收入增收15%,往日贫困的色龙村一举成为康定市首批产业脱贫示范村,色龙村委会相继在2016年被州委评为基层“先进党组织”,在2017年被国家民委评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8年被州委、州政府评为“文明村镇”,被康定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陈永强也荣获四川省第七届劳动模范、“四川十大新村带头人”等殊荣。

     “劳动是光荣的,更是创造幸福的源泉;劳动是美丽的,更是脱贫致富的真经。”陈永强坚守着这个信念,带领着色龙村村民,把致富奔康的道路越走越宽。

       州劳模王军 平凡岗位勇担当

      王军现任州扶贫开发局副局长,在同事眼中,他是一个很“固执”的人。

      王军的同事回忆说:2012年,我州借鉴遂宁市经验首次采用数理模型,考核各县经济指标,而数理模型涉及了许多复杂的数学计算公式,其中的算理更是难懂。当时有同事提出,既然考核办法大同小异,只需将遂宁的数理模型考核办法略作修改即可下发各县执行。王军却坚决反对,说如果我们都摸不懂这个模型,怎样才能确保它就能正确地考核各县的经济指标呢?就这样,王军日夜忙碌,无数次地通过举例分析算理、上网查阅学习、电话咨询等方式,一周内彻底弄清了每一步计分公式的真正目的和考核意义,并完成了长达150余页的指标考核测算及分析表。功夫不负有心人,经他实践制订的各县经济指标考核办法得到了州委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受到各县的一致好评。“9年的从教经历锻造了我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执着意志,所以我对待任何工作从不敷衍,从不马虎,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王军说。

      2013年底,王军6岁的女儿身患胰腺炎躺在了州医院的病床上。“爸爸,你好久过来哦……”王军每天都会接到女儿思念的电话,因为忙于目标考核,他不能全天陪在女儿身边,给女儿喂喂水、说说话。面对繁重的工作,悄悄关掉手机,面对电脑认真核对数字,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五加二”“白加黑”就是王军的生活常态,甚至连续奋战几个通宵也是“家常便饭”。“他不是在接工作电话,就是在对着电脑敲方案、核数据,永远都是最忙的一个。”一位同事这样评价。长期的辛勤工作,让他的视力近视度数急速蹿升到700余度,响个不停的工作电话让他双耳的听力急剧下降。他说:“工作就是这样,要对得起自己,我的工作岗位就是扶贫,把工作做好,让全州农牧民群众尽快脱贫奔康是我的最大心愿。”



  • 上一篇:圣洁甘孜美如画 欢迎八方游客来
  • 下一篇:武侯白玉投资合作推介座谈会在成都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