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聚焦甘孜 >> 浏览文章

文化惠民

甘孜日报    2017年10月11日

 面对五年来我州文化事业取得的瞩目成就,“我幸福,文化生活好丰富”

        

    群众文艺汇演。

    

    热情的观众。

    

    传统民俗节庆。

    

    格萨尔石刻彩绘。

    

    煨桑节赛马。

    ■本网记者 张嗥

    初秋时节,行走甘孜高原,在广场、在博物馆、在温暖的农家书屋、在设施齐全的村级文化活动室······我们可以看到老百姓正在享受着“文化惠民”给他们带来的幸福生活。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在党中央和省委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州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州“文化强州”战略取得了瞩目成绩。大型文体场馆相继落成,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巩固,文化设备日益完善,文化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文化场馆免费开放、送文化下乡活动和传统文化节庆活动日益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文化服务越来越被社会公众所享用。

    文化,犹如一场春雨,无声地滋润着甘孜这片美丽的土地。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爷爷,这顶帐篷真好看,我们的祖先是不是就住在这样的帐篷里啊?”924日,当记者前往州民族博物馆采访时,5岁的小拉姆指着博物馆里的虎皮帐篷不停的询问着爷爷洛绒。虽然小拉姆的问题很多,但爷爷还是很耐心的为她解答。从爷孙俩的笑容里,记者感受到他们的幸福。洛绒告诉记者,从去年8月份州民族博物馆开馆,小拉姆和他就成了州民族博物馆的常客。“过去一直没有合适的地方带孩子玩耍,现在只要一有时间我们爷俩就会来,这里不仅可以让孩子开动脑筋,而且还能让孩子了解到我州悠久的历史文化。”洛绒说。

    据了解,201689日,随着州民族博物馆的开馆,我州馆藏文物保存迈向了标准化建设的新阶段。馆藏文物共计1446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0件、二级文物22件、三级文物683件,资料级文物731件。州民族博物馆以多种形式展示我州的历史、文化、生态、民俗等,让观众可更加直观、立体地了解我州。开馆当天,展出了包括祖先的足迹、岁月留痕、藏传佛教的流传、土司文化掠影、茶马古道记忆、西康的变迁等内容,让前来参观的游客赞叹不已。

    “别看我们书屋小,里面藏的都是宝,欢迎大家都来看,全面小康早实现……”915日,当“喜迎十九大·行走幸福路”采访团来到乡城县青德镇仲德村时,农家书屋管理员四郎尼玛用自己创作的打油诗为书屋打起了广告。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书屋成了村里的文化中心。“书屋只有得到充分利用,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利用各种方式向乡亲们宣传读书的好处,还通过上门送书培养大家的阅读习惯。”四郎尼玛说。

    “农家书屋”工程为每村建起农民身边的图书馆,“送文化下乡”活动为每村每年送上至少50场高质量的正规演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为每村每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如今,覆盖乡城县全县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从无到有、从村到户,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据了解,近年来乡城县不断夯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文化繁荣发展为中心,以全面提升群众的文化素质为重点,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该县按照“一村一室一栏一场”的标准,推动村级文化活动室、阅读栏、篮球场全覆盖,扩大群众文化活动场所。乡镇和行政村都建成了功能完善、富有香巴拉特色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而乡城县文化惠民工程的发展只是近年来我州实施“文化强州”战略的缩影。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州县(市)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趋完善。建成州民族博物馆、州农牧民演艺培训中心、州民族体育馆、州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18个县级两馆、6个县级博物馆、32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新建改建村级文化活动室280个、为293个贫困村文化活动室配送了设施设备;建成288个牧民定居点文化活动室、1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实施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项目15个、乡镇农民健身工程313个、村级农民健身工程1846个;建设东风工程8个、建设村级阅报栏664个、农家书屋2679个、寺庙书屋512个、社区书屋51个,数字化升级改造中心书屋63个;组织实施村村通广播电视接收设备31443套、户户通广播电视接收设备24710套、广播电视进寺庙工程26825套,实施广播村村响1596个;完成稻城、石渠两个县应急广播平台建设;启动了甘孜州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甘孜州广电全媒体中心等项目建设工作。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品诗歌、看赛马、耍坝子、体验康巴风情……913日,在“世界高城”理塘,台湾游客李淑晟被眼前的一切所深深吸引。她激动地说:“没想到在这里能感受到如此厚重的藏文化底蕴,真是不枉此行。”就在当天晚上,首届仓央嘉措诗歌节拉开了序幕,理塘县委宣传部部长夏进孟介绍,举办首届仓央嘉措诗歌节,意在凭借仓央嘉措的知名度和与理塘结下的不解之缘,传承优秀藏民族文化,贯彻全域旅游战略,助推脱贫攻坚,将“仓央嘉措诗歌节”打造成为我州知名文化品牌,弘扬和发展康巴文化。据悉,诗歌节前,主办方已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汉文诗歌投稿300余篇,藏文诗歌投稿70余篇,各地诗歌爱好者目前仍在不断向组委会投稿中。通过文化交流,我州知名度大大提升。

    不仅是“仓央嘉措诗歌节”,近年来,我州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赚足了人们的眼球。201689日至11日,第九届康巴艺术节主会场活动在康定市举行。期间,15个系列活动“你追我赶”上演“夺睛大战”,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场空前的视听文化盛宴和经济交流大餐。今年729日至31日,停办11年之久的道孚“安巴农耕文化旅游节”盛大上演,惊艳了数万游客和上百家新闻媒体。此次节会既给广大群众带来了精彩的文化体验,又为道孚走农旅结合之路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我州今年重大旅游营销活动的“2017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在36日举行的稻城亚丁香格里拉洛克旅游狂欢活动中拉开序幕,第二届龙腾亚丁天空跑、理塘仓央嘉措诗歌节、第四届中国(雅江)松茸节暨松茸美食体验月活动和中国康巴汉子村“煨桑节”等活动目前已陆续圆满落幕。

    我州文体活动呈现种类丰富、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特点,这些文体活动必将极大地丰富全州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锻炼甘孜文艺队伍,展示甘孜文化魅力。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五年来,我州始终把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放在工作的首位,注重以文化人,为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一是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州县(市)“三馆一站”全面实现免费开放,2011年以来,兑现免费开放资金1.3亿余元;共组织各类送文化下乡演出5892 场次,观众达222.56万人次;放映农村公益电影20.9万场次,观影群众突破700万人次,兑现场次补贴专项资金3026.6万元;免费赠送各类图书13000余册,开展下基层文化辅导和各类培训50场次,受训人数达2万余人;补充更新农家书屋图书64万余册。二是各类重大文体活动取得突破。成功举办了第九届康巴艺术节、“2016康定情歌国际音乐节”、康巴文化研究院成立典礼暨中国·德格首届康巴文化研讨会活动、“情歌故乡”——藏族流行歌曲大赛、“圣洁甘孜走进广东、北京”亚丁机场通航暨甘孜州首届文化旅游商品展销会,“2015相约格萨尔故里行”系列活动、完成了“纪念红军长征到甘孜80周年暨红色文化旅游宣传促销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两届中国·甘孜环贡嘎山国际百公里户外运动挑战赛、首届“圣洁甘孜·美丽318”自行车赛,第三至第八届跑马山国际登山节,“2016甘孜州中小学校园足球联赛”等。各县也充分利用民俗节日和重大节庆活动,相继举办了一系列重大文体赛事。三是竞技体育发展的综合实力得以彰显。州体育运动学校自成立以来,代表我州出席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省运会、民运会及年度锦标赛,共获省级金牌166枚、银牌162枚、铜牌185枚,破省纪录13人次,向国家队输送优秀运动员2人,向市级运动队输送优秀运动员45人。代表全省参加全国比赛获金牌5枚、银牌5枚,进一步彰显了我州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壮大

    720日,当“海峡两岸记者四川行”联合采访团来到炉霍县探访唐卡艺术传承时,台湾《经济日报》记者李淑慧被一幅幅精美的唐卡吸引,她激动地说:“过去只是在电视上见过,第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唐卡,内心十分激动。这是藏文化特有的艺术形式,也是甘孜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相信随着当地经济的加速发展,更多具有厚重底蕴的藏民族文化产品将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认识甘孜。”

    近年来,郎卡杰画派唐卡在产业化发展的路上进行了不断的尝试和探索,将文化传承保护和群众就业增收有效地结合起来,逐渐走出了一条“政府扶持、公司培养、定向就业”的发展道路。目前,郎卡杰唐卡文化公司已经解决了部分残疾人、特困农牧民、孤儿等的就业问题。同时,以订单式生产为主,将唐卡产品与旅游产品结合起来,市场效益明显,产品供不应求,唐卡文化产业已发展成为当地重要的可持续致富产业。

    炉霍县唐卡协会会长雍珠洛吾介绍说,郎卡杰画派的唐卡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近实远虚、近大远小的散点透视构图法进行创作,画面细致而精美。在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炉霍在2007年成立了“炉霍县郎卡杰唐卡绘画艺术协会”。雍珠洛吾说:“政府提供给我们学校,然后企业进来培养学生。培养出来的学生,优秀的可以在我们公司签约,我们就按照学生手艺的等级来发工资。不仅如此,这样的模式还解决了部分残疾人、特困农牧民、孤儿等的就业问题,比如说聋哑人和残疾人,他们在其他工作岗位上不适合,但是在这个地方画画就很合适。他们只需要把心静下来,修佛、敬佛、画佛。”

    州文体广新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我州同四川传媒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文化产业学院、甘孜州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定向培养了广电、文化产业、舞蹈编导、美术唐卡、社会文化艺术等专业人才315名,目前已充实到基层各行业。同时,充分依托国家广电总局对口支援甘孜州、文化部“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州委“百千万康巴英才培养工程”、“藏区千名人才培养计划”等机遇,采取中短期培训、跟班实习、上挂锻炼等方式,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共开展各类人员培训近2200余人次。进一步壮大了全州文化人才队伍,极大的缓解了全州文化人才紧缺的现象。

    文艺创作空前繁荣

    文化为甘孜的快速发展注入了活力,甘孜腾飞在灿烂的文化星河之中。走进甘孜,蓝天、雪山、草甸、温泉、田园、湖泊,处处美景让人来了就不想走。厚重、灿烂的文化遗产和令人叹为观止的藏民族风情。规划先行、项目带动、品牌引领,精准化文化产业的遍地开花让“文化强州”近在咫尺,让甘孜人越来越有文化自信,也让甘孜这个古老而年轻的自治州熠熠生辉。

    今年319日至23日,大型民族音乐剧《康定情歌》在南方剧院巡演5场,集中展现了甘孜大地的歌舞艺术和风土人情。今年6月,甘孜州2016年原创音乐专辑中收录的15首优秀原创歌曲首次通过微信公众号康巴传媒集中面世,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提供了一场听觉盛宴。6月,“甘孜州民族文艺繁荣发展计划”正式启动,我州参加2017年《星光大道》四川赛区选拔赛的选手又以优异的成绩闯入总决赛。

    无论是原创歌曲集中展示、州内作品出省展演,还是央视栏目进州设点、新人培育全面启动,我州文艺创作亮点频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州委、州政府的加大投入,文化资源的不断整合,文艺创作的推陈出新,文化交流的步伐加快,我州各项文化工作出现了空前繁荣,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共创作文学作品800余篇(首)、出版个人文学专辑15部,创作歌舞、戏剧、曲艺作品近400百余件,美术、书法及摄影作品千余件,创作大型歌舞剧目20余台。我州本土作家达真创作的长篇小说《康巴》荣获第十届“骏马”文学奖,广播剧《康巴》获得“五个一”工程奖,推选的歌曲《香巴拉》、《我的家》获全国群星奖,《牧民定居暨帐篷新生活文化行动品牌项目》获群星奖品牌项目奖;郎卡杰唐卡参赛作品《极乐世界》获中国(杭州)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创作舞蹈《舞动甘孜》登台央视《我要上春晚》栏目。州民族歌舞团参加韩国举办的国际舞蹈大赛荣获金奖,赴美洲、欧洲、亚洲、香港、台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演出,赢得了各国政府及当地观众的高度评价;组团(队)参加西博会、深圳文博会、广州艺术节暨国际演艺交易会、西博会、康巴艺术节、省少数民族艺术节等国内各类文化交易演展会,并获各类奖项;组织承办“圣洁甘孜·走进广东、走进北京”等系列文化宣传活动,对外文化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

    文化遗产保护持续加力

    我州既是康巴文化的诞生地,又是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全州民族文化风格独特、底蕴深厚,文化遗产量多类广、独具特色。目前,我州已成功申报格萨尔、藏戏、德格印经院雕版印刷技艺3个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3个、省级非遗项目62个、州级非遗项目138个,国家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7人、省级代表性非遗产传承人85人、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95人。

    “随着老一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逐渐年老离世,一些非遗项目恐怕要永远消失了。”这是我州不少文化工作者的担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今年以来,我州加力推进非遗项目及传承人电子数据库建设,并取得阶段性建设成果。目前,我州已完成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与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电子数据库建设,该数据库运用文字、录音、录像、照片等多种手段,实现了对全州重点非遗保护项目调查及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全方位、立体式记录,能够永久地如实反映非遗项目的本真原貌。

    今年,我州继续对标“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践行“非遗保护活态活力的实践”理念,推动非遗工作纵深发展。完成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此次普查通摸底调查了全州1319家行政单位、3452家事业单位、287家企业、247家其他单位,最终实现了对48家国有单位和宗教寺庙场所内收藏的4439件文物藏品的普查、登记和信息录入。重点文物保护报成效明显,白玉县嘎妥寺、白利寺的安防工程和桑披岭寺的消防工程等3个重点文物项目已在国家文物局立项,九龙县吉日寺、新龙土木寺的150万文物维修保护资金已落地,修缮泸定桥、丹巴古碉群、修复白利寺壁画、实施拉日马石板藏寨安防工程等4个项目的方案已顺利上报。康巴文化研究院“四大工程”推进有力,《德格雕版印刷博物馆》项目已完成地勘、概念设计和设计招标工作,今年上半年,《大藏经复刻》项目共完成投资134万元,验收合格雕版1340张,《格萨尔展览馆》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数字印经院》项目正在进行壁画、经版和版画的勘测、统计工作。非遗文化产品宣传营销取得突破,今年5月,我州非遗文化产品在第十三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三金、两银、一铜的大好成绩,达成现金销售收入200余万元,意向性签约150万元,今年6月,我州共组织14类、600余件非遗项目文化产品参加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实现了 “文化精彩展示、非遗项目推介、产品宣传促销”目标,现场签订销售合同70万元。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有序推进展,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推荐申报工作均如期推进。

    据了解,近年来,我州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采取开发和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全力以赴做好文物和非遗项目的挖掘、申报、提升工作,推动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完成了州民族博物馆景观改造和展陈布展工作,并于2016101日正式免费对外开放,组织实施康巴文化研究院“四大工程”建设,启动了歌舞数据库建设,完成康巴精品唐卡复制工程,实施甘孜白利寺、理塘长青春科尔寺维修保护工程建设,出台了《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于201381日正式实施,编辑出版发行了“甘孜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并在全州各县新华书店正式上架出售。在近几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我州选送的锅庄舞、藏戏、巴塘弦子、川西藏族山歌等先后获得展览和演出类“太阳神鸟”金奖、获非遗节最高奖项——“特别奖”和“太阳神鸟”最佳表演奖、组织奖。

    文化市场管理日趋规范

    文化能穿越千年历史,跨越心灵障碍,抵达内心感受,只有有效解决农牧民群众对文化的“饥饿感”和“口味感”,才能增强农牧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进而转化为实施“六大战略”、夯实五大基础、决胜全面小康、确保长治久安的磅礴力量。文化惠民的累累果实正提升着全州干部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如何才能让这种幸福感长久下去?在于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近年来,我州按照“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方针,深入开展“珠峰工程”、“扫黄打非”五项专项行动以及“三项活动、七项整治、六项行动”,确保文化市场清朗有序。近年来,全州共出动执法人员7757人次,出动车辆1048台次,执法培训192人,检查经营场所13611家次,共收缴违规安装使用地面卫星接收设施设备12978套,没收盗版光碟49900盘、盗版书籍1074册,非法出版物4746册,依法销毁盗版音像制品和非法出版物36660盘(册);开展集中宣传活动76次,发放文化市场宣传册(单)34361余份;重大案件查办实现了突破,其中两起案件被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安部列为全国重点挂牌督办案件。

    有了良好的文化市场监管,我州文化产业步伐正在日益加快。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州坚持“一园三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布局和6+1文化产业重点领域,完成了《甘孜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规划文本编制并通过评审,推动阿西土陶、郎卡杰唐卡、新龙药泥面具、麦宿河坡手工艺产品提档升级工作,启动了白玉河坡金属手工艺产品、德格雕版印刷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营销工作;参加了“圣洁甘孜”走进北京广东、第七届西部文博会、第十五届西博会,现场销售各类文化产品万余件,销售金额突破1000万余元,现场签约订单价值5000万余元。完成“圣洁甘孜”文化产品标识logo设计、注册、产品专柜设立工作,在深圳市落实1000㎡场地,建设“圣洁甘孜·雪域手造”非遗文化展览馆,建立了甘孜文化产品在深圳的展销平台,为我州文化产业的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6年以来继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组织完成了州民族歌舞团赴韩国参加“2016第十二届釜山国际舞蹈节”,有效促进了我州文化外宣工作并为我州文化产业“十三五”工作奠定了基础。

    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

    “记住要领,规范动作,腰挺直,抬手的高度要一致,踏脚要用力。”915日,在青德镇白龚村的一片玉米地旁的空地上,来自县文旅局的舞蹈老师王正东正为100余名农牧民群众教授《打墙舞》。“民族民间舞是民族历史的沉淀,打墙舞浸润了乡城儿女的情感和个性。10月中旬,我们将为四川省第八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秋季)暨乡城县首届白色灌礼节献上这支舞。这些演员全是豆改村、下坝村和白龚村的村民,我们邀请了成都的舞蹈老师来教他们,今天是排练的第三天,大家都很认真。”王正东告诉记者,此次排练的《打墙舞》和以往不同的是舞蹈不仅是大型实景剧,而且乡城县还将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演出队”,从而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

    “文化‘输血’容易,文化‘造血’不易。繁荣乡村文化,既要将‘送’文化制度化、常态化,鼓励和引导优质文化资源向基层流动,又要深‘种’文化,搞活民间艺术、培育乡土能人,增强乡村文化自身造血功能,让村民从看客变成主角。”乡城县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乡城正在结合自身文化特点走出一条文化+旅游的发展路线。他对记者说:“这些参加《打墙舞》演员们都是来自附近各个村的,等他们熟练掌握舞蹈后,我们打算长期让他们表演,一方面能丰富他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吸引了游客,还能让他们在家门口赚钱。”

    去年初,北京新时代传媒投资有限公司与炉霍县委、县政府签订了旅游文化项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意投资2亿元对甘孜州郎卡杰唐卡文化有限公司进行增资扩股,助其建立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精品旅游酒店和禅修中心,进而将其打造成郎卡杰唐卡文化产业园,前期工作已在去年4月完成。去年5月中旬,在第十二届中国(深圳)文博会上,我州特色民族文化产品获得132铜的嘉奖。去年5月底至6月初,“天空的装饰者——郎卡杰唐卡艺术精品展,”先后在国家大剧院、北京视觉经典美术馆举行。去年8月中旬,在第九届康巴艺术节“藏饰精品展”上,我州金属、美术、泥石、木质各类工艺品、服装服饰品及文创产品等1000余件民族特色文化产品参展,销售额达到8万余元。另外,纪录片《文化甘孜》的后期制作、亚丁非遗主题社区的主体工程均已完成,噶玛嘎孜画派唐卡生产基地已投入生产,德格印经院《大藏经》复刻工程已通过验收,新龙药泥面具、德格麦宿和白玉河坡手工艺品、阿西土陶等文化产品已于今年成功打入市场,并引发良好反响。甘孜州的特色民族文化产业正走出高原,走向世界。

 

  • 上一篇:亚丁景区旅游再创新高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