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齐心绘就美好幸福新生活

甘孜日报    2023年11月15日

◎甘孜日报实习记者 冯丽娜

地处青藏高原东缘的雅江县,距康定151公里,距成都520公里,是“中国大香格里拉国际精品旅游环线”和“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经济圈”的核心驿站。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很多人在旅行时都会选择远离喧嚣,入住特色民宿,感受地方文化,体验民俗风情,民宿业也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兴起,雅江民宿市场迎来蓬勃发展,迸发出多元化融合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夫妇携手建民宿 日子越过越红火

11月10日下午,当记者驱车来到距离雅江县18公里处的八角楼乡松茸村仁钦民宿时,民宿老板贡缺拉姆正在庭院里忙着清洗床单,看到记者来访,她立即热情地招呼记者参观她的民宿。

“我们家一共有11间标准套房,每个房间里面都有洗漱台、卫生间、双人床等,都是按照民宿标准进行改建,先后共投入资金60余万元,现在已全部投入使用。”贡缺拉姆一边领记者参观民宿一边介绍。

2016年,贡缺拉姆家先后投入30余万元将二楼和三楼的6个房间改造成标准的民宿,2019年改造了3间房间,今年年初又新改造2间房间。

在交谈中得知,今年30岁的贡缺拉姆是康定人,三年前与仁钦达娃认识并结为夫妻,现育有一子,自从结婚以后,她就跟着丈夫一起打理民宿。

“雅江县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便捷的交通要道,是发展民宿的不二选择。”仁钦达娃告诉记者,以前他跑运输、拉材料。近年,随着甘孜旅游业的兴起,自驾游客越来越多,国道318线旁的民宿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与家人商量后,他拿出全部积蓄将家里闲置的房屋全部改造成民宿。

“我们家的生意比较好,特别是到了节假日,生意更是火爆,如果不提前在网上或者是打电话订房的话,根本就没有房间。”贡缺拉姆满面笑容地说,家里的房间分为标间、单间和套房,价格在100元至700元不等,今年旅游旺季的时候民宿收入大概有30多万元,全年下来民宿总收入在40万元以上。

和仁钦达娃一样,家住松茸村的村民扎西也将闲置的房屋改造出来开办民宿,今年民宿收入大概在15万元左右。

八角楼乡松茸村第一书记李天梁告诉记者,过去松茸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全靠粗放种植、放牧和上山捡菌子。现在村子里80户村民,开办民宿的已经有20多家,每户年收入大概在20万元左右。

“现在国家政策非常好,政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宣传推广雅江,游客逐年递增,我们家的生意也越来越好。”仁钦达娃表示,下步他将借助互联网推广仁钦民宿,提高入住率,增加收入。

据雅江县文旅广新局负责人介绍,雅江县将持续巩固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强化宣传推介和旅游营销,全力提升雅江旅游关注度、知名度和美誉度。

“数字松茸”建设 助推产业振兴

“在松茸村,除了有松茸交易中心这一硬件工程,我县还以数字化和品牌化为抓手,为雅江松茸进行赋能。”雅江县经济信息和商务合作局负责人说,雅江县把发展“数字松茸”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依托浙江数字化先进实践经验,探索发展松茸产业数字化。

记者在交易中心三楼的松茸数字展厅区看到,“雅江松茸产业大脑”已投入使用,通过一张屏幕就能清楚地看到全县松茸的产区环境、企业分布、销售渠道等相关数据。同时新开发的“五云一码”数字化平台,于去年七月上线,成为全县首个松茸溯源码。

雅江县天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丁真那呷介绍,松茸溯源码通过为全县1000多户采摘户免费提供的GPS定位智能背篓,对松茸采摘环境信息、采摘人员信息等进行数字化建档,让消费者扫一扫产品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轻松掌握相关信息。

目前,雅江县针对不同品质的松茸产品制定了5个分级标准,为符合标准的产品授予“雅江松茸”品牌使用权。同时主动对接四川省食用菌研究所,就雅江松茸品质和营养物质含量进行研究界定。

“世界松茸看中国,中国松茸看雅江。”雅江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孕育了菌类之王松茸。雅江松茸以个头大、肉质细、色泽好、味道香,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产量和品质居全国之首。

如何解决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痛点”?雅江县打出系列“组合拳”,出台支持数字化发展的《关于禁止采集、收购、出售、运输松茸童茸及全开伞过熟茸的通告》、建设“雅江松茸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成立参与松茸资源调查登记和开发利用保护工作的松茸产业协会、邀请“中国松茸之乡”授牌院士团队在雅江成立研究工作室、建成四川省首个松茸交易中心。

此外,雅江县还通过乡村生态保护、菌窝规范采集、加工绿色生产等方式,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实现乡村、数字松茸可持续发展的高质量双赢。

值得一提的是,伴随着“数字松茸”发展速度的提升,在引进数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雅江的同时为当地提供了众多优质的就业岗位,吸引了大量返乡人员在“家门口”就业,通过系统培训帮助返乡就业人员提升职业技能,成为专项技术人才,为乡村培养了一批“带不走”的技术工人。


  • 上一篇:石渠县持续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
  • 下一篇:雅江县清洁能源产业“能量”满满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94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