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红色弦歌绕山乡 “幸福堡垒”果满仓

甘孜日报    2022年09月05日

村民正在收割紫皮大蒜。

◎本网记者 肖宵 文/图

1936年,贺龙率领的红二军团,在巴塘县中咱镇停留5日,当地僧众支援红军一大批粮食、酥油、牛马等物资,尽力解决红军长征途中的饥寒,为表感谢贺龙亲手写下当地僧侣民众帮助红军的证明,还留下自己的马鞍纪念藏汉军民一家亲的良缘。 

86年后,红色的遗迹依旧在此闪耀光芒,民族团结的种子也早已发芽结果,高原小镇成为了闻名的世外桃源,乡村产业振兴、人民安居乐业,中咱在新时代不断擦亮“红色美丽小镇”的名片,在这片九溪汇聚、桃花绽放的红色热土之上,五彩藏寨的幸福六字弦歌正声声嘹亮……

中咱,藏语意为堡垒下的村庄。在巴塘县城南面80多公里以外的一处山坡上,有一个美丽的小镇,就叫中咱镇。86年前,贺龙率红二军团沿金沙江进入这里,筹粮休整,和当地群众结下深厚情谊,构筑起红色的“精神堡垒”,播撒下“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种子。86年后,红色旗帜飘动之处,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绽放,三千亩桃林漫山芳菲;这片红军走过的土地上,一个个合作社,一块块试验田,一座座养殖场,一片片生产基地聚合成为新时代的“幸福堡垒”;农牧民群众致富奔康的欢声笑语,化作弦歌在红色山乡回荡。

8月27日,徐徐微风吹拂,带来些许清凉,绿油油的田地里,里甫村的30多个村民,正撸起袖子在“金‘蒜’盘”的带领下采收紫皮大蒜,感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金‘蒜’盘”叫金万斌,是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派驻到巴塘县中咱镇里甫村的驻村工作队员,去年刚来时,他就替村民们算了一笔账,“里甫的气候和湿度都适合种紫皮大蒜,如果100亩地都种上,按每亩700至800斤收成预估,保底产量就是7000斤,每斤市场价10元,那么总产值就是70000元,而且3月初下种8月底就能收获,不误采挖虫草和松茸的时间,几乎就是‘零’投入。”

“那可比种玉米、青稞划算多了,大家都非常赞成。”他的话让村民们心动不已,今年春季家家户户都跟着他在地里种大蒜,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探索推广“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建设里甫村紫皮大蒜种植基地,邀请农技专家“上门”教授种植技术,并联系浙江省、泸州市对口援助单位拓宽销路,提前为里甫大蒜“带货”。

不出“金‘蒜’盘”所料,今年里甫村大蒜喜获丰收,产量比当初预计的还要高。

一片片平整的蒜地里,村民们熟练地挖蒜、抖土、捆蒜、剪蒜,一把把带着泥土气息、拳头大小的新鲜大蒜被成排摆放在地上,微风吹过,蒜香四溢。

紫皮大蒜“丰”景正好,红心土豆也成了村里的宝。“村里共有400多亩耕地,如今100亩种上了大蒜,还有300亩种的就是红心土豆。”望着层峦叠翠的田地,中咱镇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日青拉姆为村民们算了另一笔账,“今年里甫开始大规模成片种植土豆,村里每一户都参与到集体经济中,亩产预计3000斤左右,总产量保底也有450吨,按每斤2元计算,能实现增收超过100万元。”

满山的土豆正在“茁壮成长”,今年10月,里甫的村民将再次拨开土壤,刨出这些“红皮红心”的致富果。

同样正在快速生长的,是雪波村养殖场里的长白猪。这个建在弃用土地上的养殖场,是巴塘县首个规模化的生猪养殖场。

“这是在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帮扶下,引进市场主体,联合村合作社共同打造的村集体经济项目。”8月27日下午,中咱镇干部、雪波村第一书记贺阳在养殖场里,同村支部书记扎西商议着如何实施“云端智慧”养殖计划,“现在,‘放心肉’的生产通常需要封闭的养殖环境。任何靠近养殖场的人、物都有可能带来病菌,为了提升养殖的效率和质量,我认为接下来可以安装视频拍摄设备,引入智慧养殖系统,对猪采食、体重、疾病、运动强度等方面的数据进行采集录入‘云’端,实现‘隔空’精养。”

从建设之初,这个生猪养殖场便打上了“生态+效率”的标签。今年6月,雪波村两名村干部个人贷款加上集体经济出资50万元和闲置土地入股,泸州养殖户龙堂均个人企业出资50万元连同技术入股,一个全新的“养殖合作社”成立了;7月,2100平方米的封闭式圈舍和70平方米的自动化拌料站建成;8月,从云南引入的种猪“落户”,养殖场里已有在育肥猪89头,小猪72头......

为何建得这么快?村里上上下下和泸州的养殖户都认为,在巴塘发展生态养殖产业大有可为!“这可以填补巴塘县乃至周边市场的一块空白,这里的养殖成本大大低于省内其他地方,猪肉的销路也是不愁的。”走南闯北的泸州养殖大户龙堂均经过数次前期调查,笃定了在雪波村建养殖场的计划,与中咱镇实施“一村一品”特色种养殖产业计划不谋而合,“按最大养殖负荷预计,今年底可出栏生猪1000头,销售利润超过100万元,而且需要的饲养员基本都是我们从泸州聘请的,村民们等着分红就可以了。”

“初步预计这个生态养殖场今年能带动全村户均增收4000余元,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跨越,要知道去年雪波村集体经济带来的人均分红仅有17.6元。”贺阳接过话,又对村里的集体经济发展前景进行了一番展望,“我们这个‘小切口’可以联动‘大产业’,中咱镇千亩毛桃产业园出产的毛桃果肉可以作为‘高品质’饲料,那么生猪肉的品质就会提升,自然销路就更广了,此外探索让更多村民参与养殖产业的‘借养统售’模式也是接下来的工作。”

带动“小农户”融入“大发展”的,还有波浪村的“仁波”品牌系列特色食品加工产业。

“中秋节要到了,今年的青稞月饼已经被全部提前预定,加工厂里正在加紧生产。”看着手中以水墨桃林为背景制作的套盒点心,巴塘县农牧农村局职工、波浪村第一书记杨恩超笑逐颜开,“刚开始尝试将青稞加工成休闲零食的时候还有些担心销量,结果第一批产品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现在‘仁波’系列已经是中咱的‘网红食品’了!”

2021年,中咱镇探索发展青稞特色食品加工产业,以波浪村核心覆盖全镇的1200亩青稞地全部成了“试验田”。创新加工方式、测试成品口味、设计产品包装、挨家挨户收青稞粉、逐包逐袋送加工......通过镇上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仁波”系列的青稞月饼、青稞软心曲奇饼干、青稞沙琪玛等高原生态低糖特色食品迅速面世,并受到众多消费者和本土网红青睐。

“这个系列产品真正把青稞这种高原上的‘宝藏’食品推广出去了。”中咱镇党委书记格松达哇表示,经过一年多的摸索,现在可以“宣布”这次创新之举是成功的,“线上有定点帮扶单位和网红做网络直播带货,线下巴塘县各大商超争相订货,‘仁波’食品将为中咱老百姓带来更多实惠”。

从一粒种子到时尚食品,青稞在中咱镇美丽嬗变。

绚丽的霞光铺满天空,两面山坡上的毛桃树上挂满果实,大棚里成排的香菇吮吸着土壤里的养分,创新发展奏响新时代的“田园牧歌”,绘出了大地丰收的蓝图,那是红色山乡中咱的幸福“主旋律”,是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壮美画卷。




  • 上一篇:雪域桃源梦 处处好光景
  • 下一篇:理塘县举行国土空间规划相关专题讲座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83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