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民族团结幸福多

甘孜日报    2022年06月15日

赵建华.JPG

赵建华一家其乐融融。

◎本网记者 马建华 文/图

九龙县雪洼龙镇耳朵村既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藏汉等多民族聚居村,又是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与文明村,更是全省民族团结示范村和环境优美示范村。在这个充满和睦、和顺、和美、和谐气息的村庄中,无论是彝家新寨、藏家新居,还是汉族房屋,优秀建筑元素的相互使用,让整个村落在“兼容”之中美美与共;320户村民尽管彝族占到了全村总人口的88%,但彝藏之间、彝汉之间、藏汉之间相互通婚,以及有两个甚至三四个民族共同生活的家庭比比皆是。1328名村民平常就像亲戚一样你来我往,逢年过节更是互相走动、互送祝福,不论是哪个民族、哪个家庭遇到困难,村民们都会义无反顾地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近20年来,耳朵村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和重大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一起集访事件……,展现着民族团结喜人局面和繁荣发展的幸福画卷。

文明和谐乡村美

“儿子,你被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的数字媒体技术影视与短视频制作专业录取,你即将成为大学生啦!”6月6日,九龙县雪洼龙镇耳朵村的村民罗福全兴高采烈地拿回录取通知书,得知这一喜讯,儿子罗豪杰喜出望外。

仔细端详着儿子的录取通知书,罗福全的爱人笑得合不拢嘴,她穿上彝族的节日盛装,要煮坨坨肉,请亲朋来庆贺一下。

罗福全是射洪市人,20多年前,他凭借出色的修车技艺,在亲戚的帮助下,千里辗转,来到九龙县修理汽车,在这里,他不仅挣到了不少钱,也结识了不少彝族朋友。

罗福全清楚地记得,20多年前,在朋友的撮合下,他徒步3个多小时来到耳朵村相亲。他对这个彝族女孩情有独钟,女孩的父亲却有一些顾虑,因为村里嫁给汉族青年的彝家女孩并不多。罗福全带来了8000元的彩礼钱,女孩的母亲却拒收:只要你承诺一辈子对我女儿好,我可以不要一分钱的彩礼。罗福全当即表示,不仅要体贴妻子,还要孝顺彝族岳父母。

这一诺就是一辈子。家里有难事,罗福全总是第一时间解决,彝族岳父母有病痛,他竭尽全力医治;家里新修了住房,他邀请岳父母到家里来小住一段时间;每年都会带上爱人和孩子回射洪市探望父母,他还学会了简单的彝语,尊重彝族的风俗习惯。

罗福全的家就在镇政府对面,利用区位优势,他和爱人开了一个小卖部。爱人经营小卖部,喂鸡养猪,小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家里谁当家?”面对记者的提问,罗福全幸福地看着爱人笑而不语。“他在镇政府伙食团工作,一年有3.6万元的收入,我经营的小卖部一年有六七万元的收入,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盘点“家底”,罗福全的爱人充满了自豪。

在罗福全看来,家庭要和睦,需要双方包容尊敬。在耳朵村彝族村民赵建华家,小两口收拾完家务,其乐融融地逗乐出生不久的婴儿。这是他们的第二个孩子。赵建华从成都铁路工程学院取得大专文凭后,又拿到了西南民大的本科文凭,现在是县就业局服务中心临聘人员,同时兼任镇邮政营业员。每个月有5100元的收入。他是彝族,爱人克咪是藏族,毕业于成都职业技术学校幼教专业,目前通过人社局公益岗位就业,每个月有900元的收入。

赵建华和克咪是自由恋爱,当初,克咪的父亲并不同意这门亲事,因为在村里还没有藏族和彝族通婚的先例。经过3年的恋爱,克咪的父亲终于接纳了这个彝族女婿。小两口投资8万元,修建了现在的住房。虽然钱挣得不多,但小两口过得恩恩爱爱。双方父母礼尚往来,相敬如宾,不分彼此。

这几天,河口村55岁的彝族村民尼尔克的在村支书孙贵银创办的中藏药材基地务工,主要任务是采集野生黄芪、白芨、秦艽等移植到药材基地。每天务工收入150元。“孙贵银是汉族,他自己挣到了钱还不忘拉我们彝族村民一把。”尼尔克的高兴地说。

河口村中藏药野生抚育基地流转河口村草场和林下种植经营权10259亩,去年已投资554万元,野生抚育黄芩4000亩,白芨40亩,秦艽2396亩。每年支付村民种植工资和种苗27万元,带动100余户300余人经济增收。

尼尔克的除了在药材基地务工,还在九(龙)石(棉)公路建设工地当钢筋工,一天有300元的工资收入,去年,他在工地挣了9万元。

“在我的印象中,不管藏族彝族村民,还是汉族村民,大家在生产上互相帮助,从不需要支付工钱,不管谁家有红白喜事,都当作自己家里事一样热心。”尼尔克的说,脱贫攻坚不落下一个民族、一户人,在种植业、养殖业、外出务工等方面,大家相互提携,打赢了脱贫攻坚战,村里藏汉彝三个民族同步迈入小康。

繁荣进步感党恩

坐在火灾后重建的新房里,河口村村民甲瓦岳呷感慨连连,今年春节前夕,因电线线路老化,一场大火让他家毁于一旦,在他感到绝望之际,彝族、汉族、藏族村民向他伸出援手,1000元、500元、200元,村民们解囊相助,很快筹集到7万元捐款,在村民们齐心协力帮助下,甲瓦岳呷有了崭新的新家。“在村民的关心下,我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只要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我家有38口人,是一个由藏、彝、回、满、汉5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因为我的腿脚不方便,儿女们给我请了一个保姆。”九龙县呷尔镇86岁高龄的王友珍乐呵呵地说,她的父亲是满族,但他照样喝酥油茶,说藏语。在儿女的婚姻大事上,王友珍也从来不干涉。在她的6个子女中,有3个的配偶是汉族,1个的配偶是彝族,1个的配偶是回族,他们就这样其乐融融地过了几十年。如今,她已是四世同堂。

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县,九龙有藏、汉、彝、回、苗等12个民族,其中,藏、汉、彝三个民族各占三分之一,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彝民俗文化走廊。

近年来,九龙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各级团组织支部学习会、主题团课内容,教育引导全县202个团组织、3075名青年团员,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浸润和根植于各族青年心灵深处。

开展“创变·九龙梦”、“传承红色经典·讲好红色故事”、“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斗新征程”等系列活动,通过青年座谈会、朗诵阅读、交流论坛、联谊会、读书会等形式,吸引全县200余名藏、汉、彝、羌、回等各族青少年积极参与,在各乡镇组建少数民族占比不低于50%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青年志愿服务队,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疫情防控、森林草原防灭火、文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工作重心,常态化开展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当前,全县干部群众正以饱满的工作激情、强烈的使命担当、昂扬的奋进姿态贯彻落实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我们要以民族团结‘进家庭’为载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力争在2年内将九龙县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5年内建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九龙县委书记祝邦文信心满满地说,按照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实施方案要求,九龙县将大力实施学校民族团结育苗工程、幸福社区共建共享工程、乡村和谐发展工程、党政干部民族工作能力提升工程、企业民族团结互助共赢工程、军民互学共建工程、民族团结进步舆论引导工程、宗教和谐工程八大工程。开展先进文化建设行动、和顺宗教促进行动、依法治理推进行动、文明提升行动、城乡统筹发展行动、党建引领、干部提能六大行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企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社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军警营”、“和谐寺庙”,积极创造共聚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服务民生,倡导文明新风,有效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与各族群众一起共促团结进步,共推繁荣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 上一篇:道孚“慧”种地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81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