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弥生小院,用一种温热打开乡村空间

甘孜日报    2022年05月06日

徐磊打理.JPG

徐磊正在小院打理花草。

◎本网记者 谢臣仁 文/图

一圈竹篱笆“筑起”围墙,两亩面积的院子里,一座白墙青瓦的川西民居居中坐立,一方水塘、一畦菜地、几棵果树点缀周围,浓郁的乡村风情扑面而来。

这是弥生小院,地处海螺沟景区燕子沟镇新龙门村二组的一个民宿小院,充盈着田园风味,在夏日熏风中用一种温热打开乡村空间。

“民宿不是建五星级酒店”

4月29日,32岁的徐磊坐在屋檐下小憩。

小径铺好、帐篷搭上、咖啡屋建成,经过进一步完善,弥生小院更有味道,坐等“五一”小长假客人的到来。

徐磊是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人,江汉大学毕业,当了5年背包客,跑遍整个中国。2013年,作为背包客的他来到磨西;2016年,经过全国各地“比选”,他“落户”磨西,开起“晓拾咖啡”,成为一名“新海螺沟人”。

开着咖啡店的徐磊一点也不“安分”,他谋划着在海螺沟开间自己的民宿。

随着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海螺沟刮起强劲的“民宿风”,但民宿开发呈现一种“水涨船高”现象,投资动辄千万、规格日趋高端。徐磊不跟风,他对民宿有自己的见解:“民宿不是建五星级酒店。在海螺沟开民宿,就应该具有乡村风情、民间‘情趣’和海螺沟元素,而不是高档的设施、舶来的文化。”

经过多次走访,他把目光放在燕子沟镇新龙门村,这里离海螺沟景区中心磨西镇5公里,一片难得的平坦土地上,绿树掩映、鸡犬相闻,几十座川西民居炊烟袅袅。徐磊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里。

很快,徐磊找到了一家闲置小院,主人是海螺沟景区燕子沟镇新龙门村二组村民现友清。小院有两亩地,院里建筑有一座三间居室、一个猪圈、一间两室厨房,都是典型的川西民居。建筑之外,有水塘、菜园、草地、果树,俨然一幅乡村田园美景图。

小院租期15年,第一年租金1万元,以后逐年按一定比例递增。对于现友清来说,闲置房产有了价值;对徐磊来说,不用大资金投入就能实现梦想,可谓两全其美。

2021年8月,弥生小院开工建设。拆下穿斗式木结构,对梁柱进行清洗除虫、刷漆保护,再按照原来面貌修旧如旧;平整房间地面,封闭的墙壁拆除,一壁安上落地窗,不再蔽塞沉闷;猪圈改造成公用卫生间、员工房和洗衣房;整理菜园种上菜蔬、小路铺上青砖曲径通幽;就地取材用石块和竹子做成围墙……

老屋、草地、菜园、果树,作为这个院落的元素,徐磊将其完整保留,散发着浓郁的乡间田园风味,充盈着曾经的岁月和故事,显得格外有生命力。

今年1月,投资40万元的小院改造完毕迎客,徐磊欣慰地说:“这就是我想要的民宿。”

“来这里不是简单入住”

徐磊的民宿叫“弥生小院”,其意,一是取自园里有几株猕猴桃,更是取自“生如芥子、心藏须弥”。

“芥子是微尘,须弥是大山。意思是微小的芥子,容纳巨大的须弥山。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微小的一份子,但我们都不甘于眼前的苟且,心中充满对诗和远方的向往,我的民宿就是想让更多人圆这个梦想。”徐磊说。

让诗和远方离客人更近,这是徐磊的美好愿望。体味诗和远方离自己更近,这是客人李生的感受。

李生来自河北,他告诉记者,他到过很多地方、住过很多民宿,但大部分民宿给人的感受就是简单的住宿。“这里的民宿,能让人找到一种归宿。”

李生是和朋友两家一共八口人入住的弥生小院,来到这里的第一刻,大家就雀跃起来,这远比照片上看到的弥生小院更让人欣喜。古色古香的川西穿斗式民居,客厅里,就地写生的油画,勾勒出海螺沟特有的风情;古朴的木质书架上摆放着介绍甘孜州和海螺沟的书籍,让人走进神秘的康巴高原;卧室里,简约干净的陈设,给人以家的温暖。柔软温馨的大床,落地玻璃窗明亮干净,远处的雪山直入眼帘,零距离接触大自然,感受光影的变化,让人神清气爽;小阁楼上,一个小小投影室搭建起一隅安逸的私人空间。庭院里,一株樱桃渐黄渐红,树下一条小狗欢快奔跑,一下就成为孩子们的玩伴,四个小孩围着小狗嬉笑玩耍、不亦乐乎;一间大厨房,满足了热爱生活的客人大展身手。还有别致的咖啡屋、奇特的帐篷、葳蕤的菜园,一种心灵的高度契合油然而生。

弥生小院以整租的形式经营,住宿一晚2000元,能容纳8人入住。徐磊介绍,小院开张不久,就来了三批客人,尽管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但都能找到各自的快乐,反响极好。他坦承,弥生小院能生存并发展下去,必须要有客源支撑,客人的满意度是最好的保障,经过客人的线上线下的“口口相传”,现在已经有了稳定的客源。

生如芥子有须弥,心似微尘藏大千。小小庭院承载着一个个平凡个体惬意生活。这是徐磊追求的目标,更是客人客观的评价。

“让乡村留住乡愁”

这是自己的小院?看到改建后的小院,房主现友清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来破败衰落的小院已是满园生机。

这又是自己的小院!现友清看来看去,这就是自己的院子,只是整饬一新,但“味道”还是乡村的味道。

这里有着乡村的“味道”,来自重庆的客人张华说:“我一来到这里,就有着一种熟悉的味道,一下就恍然大悟,‘哦,这不就是我们小时候过的乡村生活吗’,在这里,你会找到乡村的本真、寻到久违的乡愁。”

在这里的短短几天,张华毫无目的地在乡间小路上瞎逛,与操着半生不熟普通话的村民拉家常,好奇地询问这里的风土人情,不经意间恍如回到自己的乡村童年。感受着村民的淳朴,然后买上村民梁上挂的老腊肉、林下跑的土鸡、地里长的蔬菜;与村民一起采摘,学着这里民间的烹饪方法,做一桌色香味俱全的饭菜,再来三杯两盏淡酒,何等妙哉!

徐磊告诉记者,他把弥生小院作为一个平台,让村民把老腊肉、土鸡、蔬菜等卖给客人,让村民有收入、客人得享受。他也准备把当地的猕猴桃、苹果、蓝莓、蜂糖李等生态特产通过线上线下销售,让村民能增收、产业能发展。

在弥生小院,民宿不只是一座漂亮的房子,而是一个个温热的故事,来这里的客人有不同的喜好、各异的性格,但弥生小院,总有一刻会打动你。观雪山、听鸟语、闻溪潺,园里种菜、临泉取水、树下乘凉、屋里慵睡。在这里,民宿从来不只是一座房子,它是与人、与乡村、与民间、与你的过去和将来的连结,是一个个温热的故事串联。这里有故事、有温度、有内涵,更像是一个亲近自然、融入乡村、满足自我内心的家,能为客人的生活增添一份美好。

“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城镇化建设中提出殷切希望。徐磊认为,这句话对中国乡村建设更具现实意义。现在的乡村,楼越建越高、越来越洋气,而乡土味的东西却越来越少了。如今生态好了、山水绿了,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但乡愁远了、淡了、没了。如果没有乡愁的维系,乡村的振兴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徐磊迈出了第一步,有没有人趋步而行呢?据悉,在参观了小院后有改造意向的村民有很多。在徐磊看来,弥生小院虽然微不足道的,但他希望这是一个实验、一种探索,希望弥生小院这个开端成为一种打开乡村空间的方式,希望能带动一片、成就一方。他希望用一种温热打开更广阔的乡村空间,让乡村与自然和谐、让乡村与乡愁永生。



  • 上一篇:“喜妈喜爸”的喜乐生活
  • 下一篇:文化惠民进景区 歌舞盛宴乐游客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79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