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康巴传媒网 >> 新闻 >> 各县动态 >> 浏览文章

红色故土气象新 泸定石门坎旧址看变迁

甘孜日报    2021年06月16日

店子村一角。

在果园里忙种植的岳子清。

杨水刚夫妇在新建的楼房前合影。

住“小别墅”享受幸福生活的吴清华。

◎本网记者 兰色拉姆 文/图

石门坎,顾名思义,是在悬岩峭壁凿出的一条“U”字形羊肠小道。平时行人经过,要放平脚板,手扶岩体慢慢通过。稍不留神,就会掉入波涛汹涌的大渡河。

作为红军万里长征中的重要一环,石门坎战斗有力促成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胜利。当年的战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记,还有世代相传的红军精神。而今,走进泸定县德威镇石门坎旧址,这片红色故土之上,满是新时代里的新气象。而通过了解和听取三户当地人家的经历和讲述,红色故土的新气象更显清晰了。

岳子清:果树致富有盼头

“脱贫攻坚顺利结束,乡村振兴开始起步,国家让我们享受到了看得见的实惠。”在泸定县德威镇店子村,看着果园里一棵棵亲手栽培的桃树,岳子清若有所思。作为村里最早一批富起来的人,岳子清被大家称为“果树大王”。

从1981年栽种桃树开始,到成为泸定县桃子售卖大户,再到果树嫁接能手。这些年里,岳子清靠着果树发家致富,既成了村里典型,还收获了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家中后院是岳子清的“作业地”之一。在这里,泥土清香裹挟着花香沁人心脾,各类品种的桃树或开花、或发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加之几棵高大的云杉,整个后院颇有世外桃源之感。据岳子清回忆,当时刚得知村里能种桃树,他便毫不犹豫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我最早栽种的桃树名为北京水蜜桃,栽种桃树第二年就有收益了!”岳子清介绍说,1982年一斤水蜜桃能卖三毛,当年他光卖桃子就赚了30多元。之后一发不可收拾,三百、三千、三万……随着收入不断增加,岳子清还自练本领,学得一手嫁接好技术。

“都喜欢到我这里买桃子和树种,很多人还专门找我嫁接果树。”岳子清说,通过不断嫁接改良,他培养出了最适合我州地理气候的桃树。目前,这些树种深受州内种植户喜爱。受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委托,岳子清还常到九龙、雅江等地开展果树种植相关培训。

“果树大王”名副其实,这从岳子清家两栋三层高的楼房便可看出。正对大门的楼房修建于1983年,是岳子清家的老房,现用于堆放杂物。位于大门右侧的则是新房,修建于2006年,房内各类家具家电一应俱全。两栋楼房前的院坝里,汽车、摩托车和电瓶车有序停放,为岳子清家增添了另一趣味。

在岳子清看来,自己能先后顺利修建两栋房,得益于靠果树增加收入,更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他说:“曾经的店子村是人人嫌弃的贫困村,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店子村终于摆脱了贫穷,全村人过上了好日子。作为苦过来的一代,我们要牢记党和政府的恩情,传承当年红军不怕艰难万险的精神,努力建设自己的家园,争取让明天的店子村更加美丽。”

平日里,岳子清还喜欢酿酒。他将酿酒称作自己摸索出的又一致富“法宝”。如今,进入脱贫攻坚成效巩固、乡村振兴起步关键时刻,岳子清打算在酿酒事业上下一番功夫,为此他专门准备了100余袋高粱用来酿酒。岳子清深信,对于农村人来说,乡村振兴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会,要早点做好准备,尽最大力量抓住机会,争取过上更好的生活。

杨水刚:贫穷成了过去式

从地里忙活回来,接过妻子递上的茶水,杨水刚喜笑颜开,满脸幸福。杨水刚家离岳子清家不远,沿一条小路,步行三分钟便可到达。从杨水刚家门口直视对面,可看见石门坎旧址。

虽能每天远观石门坎旧址,杨水刚夫妇对旧址的了解并不多。杨水刚告诉记者:“经风雨的摧残,这些年可明显看到石门坎旧址没以前清晰了。以前听村里老人说,当年战斗打得很激烈,红军英勇作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过去,杨水刚家是店子村公认的贫困户。在杨水刚的记忆中,孩童和青少年时代都在茅草房中度过,一家人挤在狭小的空间里很难受。直至1983年,经济条件稍好转,杨水刚家开始修建瓦房,花费了400多元,是全家人三年的收入。“当年太苦了,不管怎样辛苦劳作收入都很少,最害怕生病,因为不仅耽搁干活,还要增加额外开支。”回忆往昔,杨水刚仍觉心酸。

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村里修起了水泥路,不少人家建起了小楼房、买上了小汽车……店子村悄悄变化着,杨水刚家也不例外。2018年,杨水刚花费40多万元修起了小楼房。而这40多万元中,大部分都是自己攒下的。杨水刚表示,自21世纪开始,自己就外出打工挣钱,妻子则通过养猪喂牛卖钱补贴家用。相较于以前,家庭年收入增加了不少。

如今,走进杨水刚家的小楼房,白墙和地砖让整个房屋整洁又明亮,楼梯与多个房间的搭配更是让房屋显得宽敞而有序。住房有了保障后,杨水刚家增收也有了新门路。杨水刚的妻子介绍道:“近两年,由于修建高速路和电站,土地被占用,每年能拿到相应的补贴,再加上爱人和儿子在电站打工,现在一家人的年收入有十多万元。”

一说起现在的收入,杨水刚就特别自豪。仅去年,杨水刚个人就挣了4万元,儿子开挖掘机挣了8万多元。在一家人的合力下,杨水刚家很快还完了当初修房子借的钱,今年,他则打算努力存点养老钱。

受访期间,杨水刚先后接到两通邀约下棋的电话,他笑称:“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娱乐时间也多了起来,现在的农村生活不比城里差。”除了下棋,看书和看新闻如今也是杨水刚最爱的休闲方式,他认为,通过书本和新闻不仅能增长见识,还能深入了解国家方针政策,“只有紧跟国家政策走,才是发展致富的硬道理”。

吴清华:小别墅里日子甜

叠完床被下楼,烧好开水,一边吃早饭一边看电视,再做一番简单的屋内收拾,然后打扫庭院……自去年8月搬进新房后,吴清华每天的生活都是井然有序。

和杨水刚一样,吴清华也曾是店子村的贫困户。过去,吴清华家住店子村(现磨子组),修建得最好的房屋是两间较小的砖木结构房。2018年,店子村开始修建安置房,因符合相关要求,吴清华家享受到了安置房福利。

吴清华家的安置房近170个平方,是政府统一修建达到基本入住标准后分发的。吴清华告诉记者:“房屋到手后,装修和买家具花了22万元,相当于花最少的钱住进了小别墅,简直太幸运了,这是过去做梦都梦不到的好福利!”

吴清华用“小别墅”形容安置房,走进房内,记者见到的一幕幕果然配得上这一称呼。在厨房,双开门冰箱、油烟机、多功能一体化灶台等设施充满了现代化气息;在客厅,液晶电视、布艺沙发、创意茶几等简约不失大气。与此同时,不同楼层里不同的卧室、书房和阳台满足了不同需求。此外,餐厅一角的酒柜里,各类藏酒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儿女忙工作、老伴带孙子、自己做家务活……如今,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吴清华一家还分工明确。据吴清华初步计算,儿女外出打工,人均有6万元的年收入,自己和老伴有养老保险和青苗费,没有经济烦恼。

能有今天滋润的生活,吴清泉没有忘记恩情。他说;“没有党和国家的关心,仅靠自己的力量,根本不可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人要懂得感恩,如今我们也要努力上进,加油干,尽全力回报党和国家的恩情。”话毕,吴清泉拿出了父亲的荣誉证书——《吴全勋同志为我州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事业做出了成绩》和《吴全勋同志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吴清华表示,父亲一生中都在用实际行动回报党和国家的恩情,自己和后代要向父亲学习。

吴清华认为,要回报党和国家的恩情,独立自强是关键。他相信,在党、国家和自己的共同努力下,将来的生活一定会如家里大门贴的对联 “人兴财旺长富贵,心想事成永平安”所描述的那样美好幸福。








  • 上一篇:​道孚县以真心护民“薪”
  • 下一篇:没有了

  • 本文地址: http://www.kbcmw.com/html/xw/gxdt/71786.html